第5章 道经(四)
在本篇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涵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前。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评析
在本篇里,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把“道”这一概念加以具体描述。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估量的,并且是无穷无尽而且永不会枯竭的。“道”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出现之前。既然存在于天帝出现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老子为道
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涵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富于想象力的发挥,老子对道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启迪意义。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于后来魏晋时期玄学的自由发挥,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玄学在残酷的政治高压下,针对世俗礼教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以服膺于自然为其宗旨。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