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接“姑姑”,迎“娘娘”
娥皇、女英争大小的风波平息后,娥皇住在历山,照顾舜王的生活起居。舜的行宫在万安村,就由女英侍奉住在万安的公婆大人,因而,历山和万安均为娥皇、女英的婆家。
尧王的行宫在羊獬村,羊獬村就是娥皇、女英的娘家。羊獬人称尧为“尧王爷”,娥皇、女英是“尧王爷”的女儿,那她们就是羊獬人的姑姑。历山人称舜为“舜王爷”,娥皇、女英是“舜王爷”的老婆,那她们就是历山人的奶奶。古时称皇帝的老婆叫“娘娘”,因此,历山人又称娥皇、女英为“娘娘”。同是一对人,羊獬人叫她们姑姑,历山人、万安人叫她们奶奶(娘娘),因而,羊獬人总比历山人、万安人大一辈。千百年来,历山人、万安人不能叫羊獬人的名字,只能称羊獬人为表叔。而羊獬人能叫历山人、万安人的名字。
普通人家的亲戚,大都是一辈亲,两辈远,三辈过后没相干。可羊獬和历山、万安这门亲戚,从尧舜时开始至今,不但相互走了四千七百余年,而且走亲戚的人越来越多,走亲戚的声势越来越大,四千多年来,两地三村人有节必往,亲密无间。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羊獬人来历山、万安接“姑姑”回娘家和四月二十八历山人去羊獬迎“娘娘”回婆家,两地人们都是争先迎接欢送,相互盛情款待,热情地互称“亲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亲民俗。这就是洪洞县羊獬村和历山、万安两地的“接姑姑,迎娘娘”。
每年的三月三是娥皇、女英回娘家的日子,羊獬人便在三月初一就自发地组织起规模宏大、声势浩荡的威风锣鼓队伍,并用帝王仪仗、日月龙凤旗、全副銮驾,去历山和万安接娥皇、女英二位“姑姑”。他们经屯里、洪堡、南马驹、北马驹、赤荆村、赵村到西乔庄,在西乔庄吃饭并休息一夜。第二天,从西乔庄起身,经兰家节到历山,在历山吃饭、看戏、歇息一晚。三月三日在历山吃早饭后,接上娥皇姑姑,经石家庄、韩家庄,到杨家庄暂停。这时,万安人抬上驾楼,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炮声隆隆,男女老幼到杨家庄接上娥皇娘娘于午时前回到万安村娘娘庙,传说此时娥皇、女英姐妹俩亲切会面,畅谈家务及国计民生大事,并与二位公婆大人告别,准备在第二天一起回娘家。
三月初四早饭后,万安和羊獬上千人聚集在万安娘娘庙,这时的娘娘庙,人山人海、彩旗招展,两村的威风锣鼓队伍合在一起,鼓吼锣鸣,令人心醉;然后,人们高举黄罗万人伞、龙凤日月旗、金瓜、钺斧、朝天蹬、金锤、银锤等全副銮驾,男女老幼争相护送二位娘娘驾楼,从娘娘庙起身,经北天桥到九龙壁。在九龙壁前,人人饮雄黄酒并带几个万安的烧饼,为的是消灾免难。声势浩荡的威风锣鼓簇拥着队伍经过万安中大街至万安村南门外的南天门,这里已有万安村及周围乡村的千余人跪满道路两旁送二位娘娘启程,并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羊獬人接上二位姑姑经东梁、塾堡、新庄、西李、白石、杜戍、洪堡、屯里回到羊獬村。羊獬人一碗清茶把大姑姑娥皇请进姑姑庙,二姑姑女英暂住村外的二姑姑庙。因不是同时同地接,所以,不能同时进庙。
三月初五,羊獬村锣鼓喧天,炮声震地,彩旗招展,羊獬人从二姑姑庙内请二姑姑女英进姑姑庙。这就是羊獬人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民风。
娥皇和女英在娘家一直住到四月二十八,这一天是尧王的生日,她们给父王过完生日,就该回历山割麦子了。这时,历山人就去羊獬迎二位“娘娘”了。
四月二十七日一大早,历山上迎娘娘的队伍整饰一新,他们在娘娘庙烧香跪拜后就出发了。途经石家庄、韩家庄、杨家庄、万安、东梁、塾堡、新庄、西李、白石、杜戍、洪堡、屯里,一路上,迎娘娘的队伍不敲锣鼓、不扬彩旗,只是径直赶赴羊獬。
当天晚上,迎娘娘的人们被分散到羊獬各家吃饭,各家都会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亲戚,热情接待。
第二天,羊獬人在姑姑庙内请出二位姑姑,并转至尧王寝殿向尧王拜寿。仪式之后,便由历山人迎娘娘回婆家,这时,历山人才扬起彩旗、敲起锣鼓,轰轰烈烈地踏上归途。途经屯里、洪堡、南马驹、北马驹、赤荆村、赵村、西乔庄、兰家节时,人们都会给娘娘上香,有些人会围在“娘娘”的驾楼旁,拿着叠好的黄纸祈求娘娘赐药。迎“娘娘”的历山人在各村人们的锣鼓热闹中前行,到达历山时,就快天黑了,人们将“娘娘”送回殿堂,整个迎“娘娘”的仪式就圆满结束了。
四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当地或大或小都要下雨。据说这是二位娘娘告别父母时,难舍难分,于是,涟涟泪珠就变成了当地的雨。
因万安是舜的行宫,负责料理皇家的生活起居,所以万安人必于四月二十八日二位娘娘离开羊獬后赶往羊獬收拾被褥、拾掇整理,完毕后,于四月二十九日返回万安。
这一风俗,从古至今,代代相传,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位娘娘不但善良,而且爱憎分明。谁对她们不虔诚,她们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每年四月二十八迎“娘娘”回历山是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日子,任何人不能更改。可是,农历节气的变化,有时四月二十八日时,夏收尚未开始,人们有工夫去迎“娘娘”。但有时正值夏收大忙,这样,迎“娘娘”和收麦就会冲突。有一年,人们看了看历书,四月二十八日正是收麦紧张之时,因此有人建议把迎“娘娘”的日子提前十天,管事的人同意了。于是他们就提前在四月十七去迎娘娘。四月十八日就把娘娘迎接回来了,可是到了后半夜,电闪雷鸣,冰雹猛下。说起来也真奇怪,冰雹打的麦田,正好就是从历山到羊獬一线将要收割的麦子,宽度大约有半里地,而其他地方的麦子安然无事。这时,有人说,这是惹怒了二位娘娘,从此再也没人敢修改日子了,就是夏收再忙,四月二十八日必须去迎二位娘娘。
相传,舜帝南巡的时候,娥皇、女英二人未能随他同去,后来舜帝死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之野,二人闻之,由北至南,奔丧而来,沿途抚竹痛哭,泪水洒在竹子上,便成了斑斑泪痕,因而,称此竹为“斑竹”。今天九嶷山上的这些斑竹就是二人泪洒而成的结果,自古及今,斑点永不褪去。1961年,毛泽东写了《七律·答友人》一诗: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中的帝子,就是娥皇和女英。斑竹,就是二人眼泪洒成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