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中国法律鼻祖皋陶

少昊是古代五帝之一。有一天,他的女儿女修吃了一颗玄鸟蛋,就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皋大业,皋大业娶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在山西洪洞县士师村生下了一个孩子叫皋庭坚,这样说来,少昊是皋庭坚的老姥爷。

皋庭坚生得相貌奇异,脸色青绿,就像一个削了皮的瓜。他的嘴巴凸出,犹如鸟儿嘴。他说话音调细长,像鸦雀之声。人们说这种青脸鸟嘴的人,一般性格都是铁面无私的。

皋庭坚少年时是一个监造陶器的官儿,由于他监管严格,下属都惧怕他,哪里还敢叫他的名字,见了面,只得把他的姓和职务连起来叫,表示尊重,因他姓皋,又监造陶器,因此都叫他皋陶,就像现在有人见了姓王的导演叫王导一样,时间一长,皋陶就代替了他的真名。

尧王建都平阳[7]后,听说皋陶铁面无私,就让他当了大理官,也叫士师,即司法长官。这时,洪洞县甘亭镇周府村有一个牧民,在他放牧的羊群里有了一只独角羊,性格忠诚直爽,能识奸忠辨邪正,于是他便禀报给尧王,尧王便带了皋陶去周府村察看,果然和传说的一样,随臣中有人说,这是神兽,名叫獬豸[8]。尧王听了,不胜欢喜,便命皋陶把这神羊带回朝内用于刑事判断,顺便把周府村改名为羊獬村。回朝后,皋陶就使用这只獬来决狱。当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个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个人有罪,獬就会顶触他,无罪则不顶触。这种办法还很有效,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于是,皋陶就“画地为牢[9]”,囚禁犯人,这就是我国最初的监狱,皋陶自然就成了监狱的狱神。

古时的监狱里,狱官上任要参拜狱神,被关进来的犯人要参拜狱神,被释放的囚犯也要参拜狱神,即使死刑犯临刑,也要最后朝拜狱神一次,然后才被正法。这是因为在人们眼中,监狱是个阴阳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后一段路程就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因此,谁都不愿让死囚身上的“晦气”沾染到自己。阻止这种“晦气”唯一的办法就是拜狱神,请求得到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参拜的目的不同:狱官参拜狱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让狱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参拜则是为了求狱神保佑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出去;死囚朝拜则是求狱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个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灾。因此,皋陶是以前监狱中最受尊敬的神灵。

尧传位于舜后,舜同样任命皋陶当大理官,负责刑罚、监狱、法治。舜对皋陶说:“现在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担任司法官后,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要根据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

舜帝三年时,命令皋陶制定刑法。皋陶经过周密思考和调查研究后制造了《狱典》,《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罪责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从此,就有了法律。他制定的“五刑”要比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早三四百年。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的,因此,皋陶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据东汉《论衡·是应》记载,在汉代的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表示明辨是非,执法公正,还含有威慑邪恶的意思。

皋陶的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他认为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徳,而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者的品德修养。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就能功成业就。举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皋陶的主要功绩就是制定刑法和教育人民。他推行“五刑”“五教”,实行五刑五教并用。他主张判决案件要明白、适中,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在处理杀人的案件时要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注重教化,要求家庭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做到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尧在位时,皋陶就想制定两部法律,一部是惩治犯罪之法,即刑法;一部是保护民权之法,即民法。他把这个想法与尧王商议,尧王说:“刑法可定,但不要民法。有了刑法,人民畏敬,天下安宁;如果再有个民法,人民就有了民权,那王者之威何存?”皋陶闷闷不乐。

尧王死后,舜王即位,皋陶又和舜商议制定民法,舜王说:“根据现有的刑法而治,官吏可墨守成规,人民就安定。今若变法,恐人心混乱。”皋陶的想法又没有实现。

舜王死后,禹王命令皋陶修改刑律,要实行严刑峻法,皋陶不从,遂被谋害而死。

皋陶死后,禹王让另一个刑官制定了摘心、割鼻、挖眼、剥皮、腰斩、刖足之刑和帝位家传之法,准备传位于儿子启。可是各部落首领不服,依然按照以往的惯例公举伯益即位,禹王无奈,只得位传于伯益。伯益即位,禹的儿子启不服,十几年一直在养兵蓄锐,羽翼丰满后,以讨逆之名起兵,杀了伯益和推举者、家丁、百姓二十万人,夺得帝位。当时就有扈氏出来反叛,亦被启镇压,又被杀十万余人。自此,中国开始了“家天下”,人民陷入了受压迫屠戮的时代。

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皋陶谋划的,皋陶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体现出的思想和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皋陶文化。后来的儒学理论和现代中国文化也是基于皋陶文化,它主导着华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说,皋陶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台湾女作家洪丽玉说:“距离皋陶时代虽然非常遥远,但是皋陶的智慧并不因时空转变而落伍,反而随着文明进步而有提升的必要。因为物质生活改善的结果,却有让道德观念逐渐沉沦的现象,每每令人感叹!所以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治德修身,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充实生命意义。”

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有人也叫“皋陶士师”,以皋陶的官称和名字同时命名一个村子,这种形式很少见。你要打听士师村,很难有人告诉你,你应问皋陶村,才有人知道。而且,皋陶村还必须说成“高约”村,这里的祖祖辈辈就这么个叫法,士师和皋陶都是这个村的名字,口头上叫皋陶,书面上写士师。老辈人说这个村名真是好,皋陶是小名,士师是官名。以皋陶作村名,因为皋陶是村里的名人;以士师作村名,因为士师是皋陶的官职。

民间传说皋陶活了106岁,死后葬在士师村村东二里许,村东北建祠,数千年来祭祀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