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多补水,消除燥邪不伤肺
秋季的气候特点及养生原则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是立秋到霜降这三个月,称作“容平”,是自然界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这时,人们应该适应秋“收”之气早睡早起。要使神志安定平静,以此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要收敛神气,不急不躁,不要让神志外驰,要使肺气保持清净,否则就会损伤肺脏,冬季就会发生完谷不化的腹泻病症。
干燥秋季需养肺,要多喝水
秋季,人们常感到口干舌燥,容易“上火”,这是因为秋季的燥气最强,燥气和五脏中的肺关系最为密切。而肺又是一个很娇气的脏器,最怕燥,一旦被燥邪所伤就易出现气逆、喘咳、口干鼻干、咳痰黏稠等症状。所以,秋天最要注意养肺生津。
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更要补水。平时每天喝水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最好早晚各饮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以使肺脏安度金秋。
早卧早起,适度运动
《内经》说秋季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晚上早睡,早晨早起,鸡叫了就起床。早睡是为了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为了阳气得以舒展,同时防止收敛太过。另外,秋高气爽的天气,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不妨跑跑步、爬爬山,做一些耐寒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秋季多发性疾病及注意事项
秋季是咽喉炎、便秘、抑郁等病多发的季节。
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燥邪伤人,多从口鼻入,最易损伤肺津,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预防这些秋季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生津防燥。要多喝水,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湿润,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也可多吃,如梨、苹果、香蕉、山药、萝卜、鸭肉等,有助于对抗秋天的“燥邪”。除此之外,还要多做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秋天万木凋谢,人容易“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尤其对于老年人,在秋季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切莫大喜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