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No.4 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被送上“祭坛”

占领莱茵河之后,希特勒蠢蠢欲动。

他认为,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一旦在地中海同时与英、法开战,那么,德国就可以在这场战争的掩盖下,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秘密的、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有希望一举成功。

1938年夏天,纳粹政府做好了战争准备。希特勒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养育他的故乡奥地利。在希特勒看来,没有必要等着地中海出现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要在奥地利内部造成骚乱,然后以德军制止流血事件、平息骚乱为借口就足够了。希特勒及其幕僚加紧制订入侵计划,与此同时给奥地利的纳粹党人下达了密令,要求他们在1938年春天公开叛乱,反对奥地利政府。希特勒在给军事首脑的讲话里曾提到的所有那些可能发生的欧洲事件,现在被认为没有意义了。战争什么时间发生,完全由希特勒来决定。恩斯特•台尔曼曾经写道:“希特勒就是战争。”

希特勒先是邀请奥地利总理库特•冯•许士尼格到上萨尔斯堡讨论重大问题。显然,双方要讨论的问题事关奥地利的主权。1938年2月12日,两国总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举行了会晤。

会晤过程中,希特勒情绪激动的长篇大论和粗俗、恶劣的态度,是许士尼格从未想到的,也是从未遇到过的。在向许士尼格发动心理上的进攻时,希特勒采用了诸如暴跳如雷、蛮不讲理、恐吓威胁等粗鲁手段。他的具体要求是:奥地利在经济上与德国并为一体,解除对奥地利纳粹党人的禁令,3天后大赦奥地利纳粹党的在押党员,让给奥地利纳粹党人3个主要的政府部门——内政、军事和财政部。按希特勒一伙的预谋,如果奥地利纳粹党人得到这些权力,两三周后就能拿下整个奥地利政府。

许士尼格拒绝签字,于是希特勒威胁对奥地利动武,许士尼格不得已才签了字。他签署的实际上是一份投降书。

签字后,许士尼格悲观失望,六神无主地回到了维也纳。在回奥地利的途中,许士尼格决定拼死冒一次险。在与部长们商量很久之后,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对希特勒回答的最好方式是举行一次公民投票。1938年3月9日,他在因斯布鲁克发表了一个公告:4天后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奥地利独立,还是与德国合并。希特勒闻听后气坏了,因为许士尼格的做法显然是背叛了他,显而易见,公民投票结果自然是绝大多数愿意独立。因此,希特勒下令,在公民投票的前一天,即3月12日,调军队进攻奥地利。

1938年3月12日中午刚过,希特勒本人就越过了德奥边界。

希特勒在奥地利的林茨度过了第一个夜晚。他有些紧张,好像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是傍晚乘一辆黑色汽车,在一队摩托车的保护下来到这里的。夜里,当地的国家社会主义者都一直在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他睡觉的时候,大群的人还静静地站在旅馆外面的大街上,最后一个人离去时,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

▲1938年时的希特勒(左)与他的宣传部长

第二天,希特勒乘坐带装甲防护的轿车去利昂丁看他少年时代住过的那套宅院,并到他父母的坟上放了一个花圈。

从奥地利得手之后,希特勒继而明确表示,要将苏台德日耳曼人并入大日耳曼帝国。苏台德日耳曼人因苏台德山而得名。苏台德山是波希米亚与德国的分界线。

1938年4月21日,希特勒召见了凯特尔将军,要他的参谋人员制订新的侵略计划。

希特勒下一步的侵略目标是明确的:从他在维也纳流浪的时候起,他就痛恨捷克人。那时,在他看来,捷克人正是斯拉夫这一“劣等民族”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向哈布斯堡君主国中日耳曼人的优越地位挑战。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凡尔赛和约》的产物,是凡尔赛和约的象征。

希特勒预谋以捷克境内的300多万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为借口,动用96个师的兵力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间定在1938年10月初。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希特勒的企图是有所了解的,但不能肯定进攻的准确时间,所以在5月21日只是下达了进行部分动员的命令。希特勒知道以后气坏了,对他的将领说,他没有打算威胁捷克,反倒受到了贝奈斯的威胁,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此前还从来没有人如此侮辱过他。他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怒气爆发了,于是在5月30日密令最高统帅部:“在不久的将来以军事力量摧垮捷克斯洛伐克是我不可更改的决定。”

整个夏天,英国、法国和苏联都知道希特勒在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甚至整个捷克斯洛伐克都会受到打击。

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量报告使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深感不安,他怕苏台德事件会引起新的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8年9月中旬,希特勒在纽伦堡的一次讲话中,造谣生事,编造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用一切残暴的手段消灭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以此挑起德国人民的情绪以及国际舆论的同情。希特勒讲话语气的激烈和对捷克斯洛伐克攻击的凶猛,使张伯伦感到战争在所难免,于是,他要求与希特勒立即会晤,而希特勒也同意了。

张伯伦此次德国之行,完全落入了希特勒设下的圈套中。这是一次普通的谈话,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以及作为战胜国的同盟国加给战败国头上的所有苦难开始,然后到对贝奈斯总统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恶毒攻击,说它是个“不应当存在的国家”。再后来,更多的是对英国的报界和舆论界干涉德国内政的攻击。

第二天上午,张伯伦飞回伦敦,立即召集了一次内阁会议。伦希曼勋爵也被从捷克召了回来。在张伯伦看来,如果能说服希特勒,就会避免一场大战,或把战争推迟。他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而苦苦奋斗。

▲慕尼黑会议上张伯伦与希特勒微笑握手。

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贝奈斯总统错误地认为,捷克斯洛伐克一旦遭到无端侵略,法国人肯定会帮助他。其实,达拉第总理和乔治•庞尼外长早已惊慌失措,他们非常害怕跟德国打仗。

英、法两国驻布拉格大使开始说服捷克斯洛伐克人答应德国的要求,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两国出面作保,保证德、捷新边界的安全。其实,这个保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清楚,他们什么都保证不了。绝望中,捷克斯洛伐克在苏台德问题上投降了。他们接受了保证,而这使他们对生存的希望,即使是合理的希望也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人要求参加决定他们命运的会议,张伯伦对他们解释说,希特勒没心情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

1938年9月23日晚10点45分,在德莱森旅馆,张伯伦与希特勒又举行了最后一次会晤。希特勒这次准备的具体要求是一份附带地图的备忘录,主要要求是:“9月26日上午8时以前,捷克斯洛伐克武装部队必须从苏台德区开始撤退,9月28日必须全部撤完。48小时之内,必须把苏台德地区交到德国人手里!”

9月26日,霍拉斯•威尔逊爵士带着张伯伦的一封信来到柏林,他们通知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认为新建议完全不能接受。希特勒一听到这话,立刻暴跳如雷,大声吼叫道:“再谈判下去,已毫无意义!”

第二天下午,按照希特勒的命令,一列纵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威风凛凛地驶过柏林的威廉大街,而希特勒则不时地出现在总理府的窗前,频频举手致意。这时的希特勒表现出十足的胸有成竹,因为此前的一系列事件都是按着他的愿望在发展,今后也将会按他的愿望发展下去:受他摆布的人和政府的每个行动都是事先征得他的同意的;张伯伦准备悄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爱德华•达拉第这位法国总理也要这样做;墨索里尼将支持希特勒的要求,贝奈斯博士不久就会被赶下台;几小时后,希特勒就会接受职业政客的协议,然后让他的敌人签署那份投降文件。

1938年9月29日中午12点45分,慕尼黑会议在“元首宫”举行。意大利领袖没有做任何调停;张伯伦和达拉第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捷克派出的两名代表被安排在隔壁房间等待,根本没能出席会议。

一个荒唐的协定就这样出炉了,希特勒胜利,苏台德地区已经归属于他所有。此外,双方一些有争议的地区,再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任命一个国际委员会,负责执行最后协议;英、法两国保证割地后被削弱了的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线的安全。但这都是口头和书面上的东西。实际情况是,第二天,德国的装甲兵纵队就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境。

▲慕尼黑会议后,法国总理达拉第回到巴黎,人们夹道欢迎。公众舆论普遍感到欣慰,认为签订了条约即可避免战争,挽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