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彩陶
|
文明之光
马家窑文化距今四千多年,早于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
陶罐图式如此神秘,如蛙似人(图1.3)。这种画面不是孤例,它被大量发掘,数量惊人,成为最能代表马家窑文化的一种类型,被称为马厂型——以最初的发现地命名。
不难推想这与巫术或动物崇拜有关,把动物拟人,进而神化,不是中华民族的专利。
难以深究,也并不重要。我们的目的是欣赏。
它神奇的想象令人着迷。不过对比大量出土的陶罐,会发现它形成的过程:最初,尽力描绘蛙的自然形体,看不到人的痕迹。此后的创作不再以自然的蛙为对象,而以陶罐上的画面为蓝本,添枝加叶。最后形成了这神秘的蛙人。其间的过程漫长却不神秘,如同生物的演化:时间,可以创造出鱼的鳃、鸟的翅膀等奇迹。
合理的推测是因为先民感受到蛙的神奇力量。它自由地在水中和空气中生活,具有不可思议的跳跃能力,繁殖力惊人,数量众多——理应受到崇拜。
△ 图1.3 神人纹彩陶壶 | 甘肃省博物馆 藏
考古学家遗憾地未能发现彩绘的工具,从线条推测可能是类似后来毛笔一类的工具,果真如此,简直可以把国画的源头推到四千年前。当然这并不重要,毕竟,马家窑文化发现的地方在今天青海、甘肃一带,远离中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大多数时候他们被视为异族。
但以线为主的表达,倒的确与国画相通。蛙人的头部与肢体都以黑线勾勒,再填上红色(多数时候,它们合成的是更粗壮的线,比如蛙的躯干和腿部),显得浓重热烈。古人常以丹青指代绘画——妙手丹青——丹是红色,青在古代也指黑色。这也许是某种神秘的巧合。
要说这种样式开启了中国画的历史当然牵强。单独看,它更像是某种抽象艺术,或被“艺术化”的一种图案、一个符号。
是的,一个神圣的符号。
它不仅仅是作为漂亮的装饰来美化陶罐。人们相信它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寄托一种信仰。事实上,这些陶罐绝大多数都是从墓葬中出土,但显然与后世的陪葬品不同,它们不是日常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映射,更具有某种神性,与死亡相通。
正因如此,人们才对之投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制作数量惊人。有的墓中出土的陶罐多达数百件。
在当时,制作这样的陶罐付出的努力要远远超过后世。早期的陶器多数使用笨拙的泥条盘筑技术:先把泥搓成条转成一圈,再一圈一圈往上叠加,最后再把表面修平。这在当时也已经是一种进步的发明,足以制作出一些较大体量的器皿。如图1.3这种,高度都达到四十多厘米。
罐子的造型很有趣,身材壮硕,底足却收得很小,有如上肢过分发达的力士。陶罐上的彩绘看得出倾注了更大的热情,画面也更显热烈、奔放,充满力量。除了这种蛙纹,同样经典的还有一种旋涡状的纹样(图1.4),这种纹样被认为是水纹,推崇的是更早期先民对水的崇拜。与蛙纹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蛙纹都是直线,水纹却全是曲线,一刚一柔。
△ 图1.4 旋涡纹彩陶罐 | 甘肃省博物馆 藏
无论曲直,都同样满怀激情,富于韵律,饱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