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筝乐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时代先行者——陕西筝派重要代表人物魏军

薛 莲

魏军,194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陕西秦筝学会创建人之一,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军先生从事筝史研究、筝专业教学、筝演奏理论等工作40余载,先后发表音乐思想、筝史研究、古筝教学及演奏技法等学术论文30余万字,创作、改编、移植筝曲26首。

风华几十载,魏军先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几代筝人树立典范。回顾先生几十年的筝途生涯,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先行者”。

一、筝重奏教学开创者

1.创作、改编重奏作品融入教学实践

早在1988年,国内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魏军先生就将筝乐合奏、重奏课程纳入古筝专业教学体系内,针对筝乐的表演形式与艺术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革新。他创作、改编多首筝乐重奏作品以供教学使用,旨在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相较今天,20世纪80年代的筝乐作品无论从旋律到技巧都比较单一,魏军先生的筝重奏课程,为当时的音乐学院筝乐教学实践,注入全新活力。

2.概念领先的重奏作品与七声筝独奏、重奏作品教学实践

魏军先生从1989年起,就开始尝试打破传统五声音阶作曲形式,先后改编、移植了日本民歌《樱花》,以及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等七声音阶作品应用于教学之中。由于形式新颖,在当年的传统筝乐教学阶段,新作品激发了古筝专业学生练琴的热情。1991年魏军先生带领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筝团参加朝阳“中国古筝艺术研讨会”新秀演出和1991年第二届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在与会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扬州电视台在当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为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筝团专门录制了一期节目,足见先生编创的新作品在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影响之大。

从教几十年,魏军先生笔耕不辍,创作乐曲的体裁、题材丰富多样,由独奏、合奏发展为重奏、筝与钢琴、筝与打击乐、筝与交响乐等。作品风格不拘泥于陕西本土音乐元素,作品技法由浅入深,体现出先生在筝乐创作方面不断融入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逐年更新的古筝演奏技术,为古筝专业从业者持续提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古筝演奏作品。其中筝三重奏《乡音》在1992年获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作品二等奖、《婆罗门引》获优秀奖。

先生近几年创作的《大漠行》《行者》《清风·舞月》等筝乐作品,更是在圈子里掀起了一股演奏热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其中,《大漠行》在2011年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新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

3.低音筝的研发及其使用

为丰富古筝音色,拓展音域,在移植国外四重奏作品过程中,先生联合西安音乐学院乐器厂,利用秦筝的乐器特色优势,研发了低音筝,并第一时间将其用于学院的作品排练与演出实践教学当中。这种创新性思维,打破传统古筝定弦模式,为筝团排练的声部分配拓展了筝群分组音响配置,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重奏的听觉效果,激发了学生练琴动力。相比今天的“以实践促教学”理念,领先几十年。

二、秦筝理论践行者

1.古筝史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古筝理论基础整体相对薄弱,秦筝陕西流派的发展也正处在筝史理论资料匮乏的阶段。魏军先生作为陕西筝派艺术的中坚力量,潜心筝史研究梳理工作,为“秦筝归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在关于秦筝源流问题上,先生深知溯本探源对于陕西筝派的重要意义,他首先发表了《秦筝源流新证》(《交响》1986年第2期),填补秦筝史论部分空白。随后的《秦筝源流再证》(《交响》1990年第1期)、《秦筝源流三证》(《中国音乐》2007年第4期)、《秦筝源流四证》(《秦筝》2014年第1期)是先生在历时、共时的宏观视域下,利用文献学、训诂学、乐器学方法,对大量历史文献、出土乐器、筝乐流派等进行比较论证,提出了“筝源于秦、兴于汉、盛于唐”的观点,为秦筝陕西流派的确立与发展整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积淀。

秦筝源流四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前后跨越20多年,正是先生对这一议题的持续思考,才为“秦筝归秦”学术思想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内筝史的理论体系建设中,在秦筝陕西流派的史论研究中,魏军先生将历史与当前进行有效接通,他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筝教学法初探

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严谨的古筝教学体系,从教学法层面切入视角去考虑古筝教育模式的教师,在国内各大音乐院校凤毛麟角。当时年轻的魏军先生,却以前瞻性的目光关注到,古筝专业必须始终以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思路,才能发展出稳定的古筝音乐教育模式。

依据这样的教学思路,他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古筝教学理论,发表论文《浅谈筝的摇指技巧》(《秦筝》1983年第1期)、《谈古筝扫摇技巧》(《秦筝》1989年第1期)、《关于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他梳理了几十年来的筝乐演奏指法、筝乐曲集编订的发展历程,呼吁古筝教育系统对不断出现的筝乐新作品、新指法、音乐表情术语等进行标准化、符号化的统一规范,并在文中附录《筝指法符号解释表》,体现出作为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与学术意识。

3. 20世纪80年代古筝系统教材初创

20世纪80年代初,魏军先生前后编撰了共分为五讲的《筝演奏法教材》系列。该系列教材从总结国内所有古筝流派的符号标记、指法、演奏姿势等方面入手,对筝演奏摇指、托、勾、抹、大撮、吟、揉、按、滑等技法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时配有图片解析以及针对指法的基本功练习曲。

更具时代意义的是魏军先生对秦筝陕西流派的演奏技法进行完整梳理,在《筝演奏法教材》第四讲中,先生对陕西筝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色进行了专门论述,并且为“秦筝归秦”发展思路在初创期的曲目创作、曲目累积、曲目整理挖掘以及教学方法探索方面,贡献出珍贵的教学资料。

三、陕西筝乐作品创作创新者

1.魏军先生筝乐作品

续表

2.创作历程阶段

兼顾音乐理论研究的同时,魏军先生在筝曲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自1979年起至今,魏军先生共创作、改编筝曲26首(创作筝曲12首、移植外国作品4首、陕西地方音乐风格作品10首)。梳理魏军先生的筝曲作品,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创作初期,先生的作品以改编、移植为主,体现出在那个年代里,与众不同的新颖形式;先生中期的创作,基本可以归类为陕西音乐风格作品,其中对于苦音腔、欢音腔两种音乐素材使用的把握,最为彰显其创作功底,也是在这个阶段,先生的创作为秦筝陕西筝派整体作品的累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到了第三个创新阶段,先生在创作筝曲时,以灵活宽容的筝乐创作取材构思,吸收新鲜事物,同时在表演形式上始终进行着各种创新性尝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筝乐的发展趋势,除传统的独奏、重奏之外,他更是加入了声乐、打击乐、钢琴以及交响乐队的伴奏,并且将目光投向丝绸之路沿线的多种音乐风格体裁,把七声音阶、七声筝、丝路沿线音乐素材都纳入自己的创作视线当中。同行曾评价:“魏军老师的筝乐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又不失传统的创新。”

3.创作意义

一个筝派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支撑基础,而另一方面,筝派更需要数量庞大的、与筝派相关的作品积累去体现筝派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意义。在陕西筝派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几代筝人通过努力已经基本实现“秦筝归秦”发展思路的时间节点之后,魏军先生作为筝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将陕西筝派下一个发展阶段作为切入点,以高瞻远瞩的认知,对筝派的未来发展做出深远考量。

近几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带动国家经济的同时,还树立着民族自信。中国民族音乐也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愈发丰富多彩起来。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涉及“丝路系列”的古筝作品创新与教学实践,其实是对整个西域文化大视角的考量,真正意义上是站在陕西“大唐精神”立足点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上在进行既超前又复古的音乐创作。先生的音乐作品,为陕西筝派的音乐创作拓展了具有时代性、开创性的多维发展思路,以多元的视角,很大程度上打开了陕西筝派艺术的创作视野,体现出长安乐派的地缘优势赋予音乐创作的包容性思维,将陕西筝派的音乐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筝乐文化积极推广者

1.我国首批深入基层投身普及教育工作的教师

魏军先生是国内专业音乐院校中,第一批深入社会基层从事古筝文化普及推广教育工作的专业古筝教师。早在1983年,先生就已经身体力行到西安周边厂矿、企业的中小学进行古筝专业社会普及教学工作。先生当时的教学甚至延伸到西安周边的区县、地市。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种基层推广活动一度跨省,推进到河南的洛阳、三门峡等地市,为中国古筝的社会普及教育初期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当年先生创办的“秦筝艺苑”社会古筝艺术培训点,陆续培养出了诸如薛莲、黄鑫、吉阳子等大批优秀的古筝专业人才。所以,魏军先生可谓是国内古筝社会普及教育的第一批拓荒者。

2.国内早期筝乐活动组织者

陕西秦筝学会是中国所有地方筝会中最早成立的学会。秦筝学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举办过关于学会成立、古筝赛事、周年纪念等筝乐活动。魏军先生作为秦筝学会的中坚力量,曾协助周延甲先生进行过充分的活动准备策划组织工作,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积累到珍贵的筝乐活动组织经验,是我国古筝专业发展初期,最早进行筝乐活动策划组织的古筝专业教师之一。

3.出访多国交流演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也走进了世界的视野和舞台。魏军先生早在1991年便跟随西安音乐学院民乐教师乐团,出访西欧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曾赴东南亚、香港等地,将中国西安富有强烈地域色彩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陕西筝乐文化积极推广者

魏军先生作为秦筝陕西流派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推广陕西筝派艺术,先后于国内多地举办“魏军筝乐作品音乐会”。先生受邀在新疆、宁夏、四川等地举办秦筝培训,先后于香港、西安、成都、武汉、郑州等地举行《〈三秦欢歌〉 的演奏艺术》《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仁智之思·和合之美——秦筝艺术讲座》《秦筝与秦筝陕西流派》《陕西筝派的发展与创新》《探析陕西筝派艺术风格特征》《新世纪魏军筝乐作品》等学术讲座,以秦筝艺术的发展源流、艺术特征、演奏技法为讲座内容,让习筝者对陕西筝派、陕西筝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不遗余力地将陕西筝派艺术文化推向全国。

魏军先生在筝史研究、筝曲创作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以弘扬秦筝艺术、培育后备人才为己任,如今在先生等筝乐学人的不懈努力下,陕西筝派艺术已成为西安音乐学院特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先生也以身作则为秦筝陕西流派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搭建坚实梯队,其中薛莲、李瑜、翟源、魏月明等中青年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已成长为秦筝陕西流派的中坚力量,为秦筝陕西流派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打下深厚根基。

魏军先生见证并参与中国古筝教育体系的确立、发展,先生也历经半生总结出以理论(史论)研究,筝曲创作、教学、演奏为一体的秦筝发展新思路,扛下“秦筝归秦”大旗,全面继承并落实发扬陕西乃至中国古筝事业。他自始至终秉承长安乐派的音乐传统作风,以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将毕生精力投入中国古筝事业的建设发展之中。2016年,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魏军先生“陕西省艺术家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