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策划: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6 业务承办

第6步:业务承办环节。

本环节主要考虑业务承做与承办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需要采集哪些税务证据来支持税收的合法性。制作与采集税务证据,证明本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支持税务结论的唯一性,是本环节的重点。

业务承办这个环节主要是产品和服务的制作与完成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经过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将产品和服务完成后,一定会留下很多证据和痕迹。税务风险管理就是要把这些证据或痕迹保存下来。

制作、获取、收集税务证据,既包括内部生产形成的,比如领料单,也包括外部交往获取的,比如取得的外部发票,还包括天然具备的,比如生产工艺标准。

把做的要求、做的过程、做的结果通过证据的方式体现出来,为税务风险控制提供必要证据,通过这些税务证据,反映业务承办的规范性、税务风险的可控性。

设定本环节的目的是明确此处需要关注的税务问题,以及如何制作或搜集本环节的税务证据。业务承办环节既包括与本企业职能部门间的衔接,也包括与业务相对方责任部门的相互配合。

1.风险项

本环节的税务风险事项:完成业务事项,展示业务过程。

双方交易合同确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记录其过程与结果。这个“记录”就是证据,它将对该业务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样、是否真实完成起到判定作用。怎么证明产品是你生产的、服务是你提供的?你的生产加工过程如何?

2.风险点

①承做的业务是否真实,比如到底做了多少产品;②承做的业务是否合理,比如产品定额是不是合理;③承做的业务是否符合规定,比如是否按合同规定取得发票,等等。

以前经常有虚列财务成本、导致产品成本畸高、逃避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也有投入与产出和销售不配比的问题。这些问题被税务机关频繁调查,为风险管理发出警示。

3.证据链

该环节组织证据链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承做业务的依据。要做这个业务的标准是什么,它将决定业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业务传递的手续。各个部门、上下环节手续是否规范、完整、齐全,并且传递及时。

(3)双方的磋商记录。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时的问题解决方案。

4.风险案例

有一家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过了有效期,卖不出去,形成损失了,向税务机关申报资产损失,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为金额较大,约为1 000万元,税务机关到企业进行核查,认为企业所得税做损失扣除没有问题,但是增值税进项税额没有转出。税务机关认为企业应该做进项税额转出。

那么,药品超过有效期卖不出去导致的损失,到底该不该转出进项税额呢?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缴增值税并对企业进行处罚,合不合理呢?

依据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一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非正常损失也是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的,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是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的。

管理不善强调的是主观过错造成的损失,由企业自行承担后果,应注意管理不善的判定以及应留存各项管理措施到位的证据。

按说药品超过有效期是市场的原因造成的,不需要转出进项税额。但税务机关坚持要求转出,是税务机关主观臆断吗?原来,税务机关发现企业的账目中记载了对保管员的处罚:因库房保管×××管理失职,不按期倒库,对药品过期负有一定的责任,罚款200元。就是这200元的罚款,被税务机关定性为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进项税额必须做转出。

这就是业务承办过程中,搜集的税务证据出问题了。因200元损失170万元,教训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