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签订合同
第4步:签订合同环节。
签订合同前,对重要、关键、敏感的税务问题应充分考虑。合同签订时,用专属条款明确业务各方的税收权利和义务。合同签订后,在业务承做的过程中,及时制作和采集本合同约定的各种税务证据。涉及合同变更与修改的,要充分考虑到税收的影响,尽力避免因税收争议引起合同纠纷。
签订合同时,将税收的条款捆绑在合同中。因为税务风险管理是全面的,而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不仅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流程上进行管理,还应该将风险管理延伸到企业的外部。
由于我们是和其他企业做交易,如果交易相对方的税务操作不规范,风险必然会传导到本企业,所以要从签合同的环节就对风险进行外延式管理,或者进行风险切割。
交易的双方或多方都遵守了合同,其实是对税务风险的共抓共管、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在整个产业链上传导,真正实现全面的税务风险管控。
设定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合同的方式,在条款中明确双方在税收上的权利和义务。
1.风险项
本环节的风险事项为:提升税务管理级次,合同绑定税收事项。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式样,开票时间,税率的约定,付款方式与时间,违约责任,运输约定,服务或维修费用,保证金,等等。
关于这些条款的税收作用,会在“锁定13大合同条款”中专门论述。这些事项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清楚,否则双方遇到涉税问题时就会有争议,都知道税收很重要,谁也不肯做出让步。如果合同不明,协商不当,可能会酿成税务危机。
2.风险点
根据不同的风险事项,布控不同的风险点。
除此之外,我认为以下两个点是应该进行关注的:①考察合作方的纳税信用,这个很重要,但大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此风险点的重要性;②约定税收条款时征求税务顾问的意见,这个也很重要。但大部分企业审查合同时有律师的意见,对税务师的意见尚未考虑。当然,也可能他们认为律师也懂税务。
3.证据链
组织证据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业务合同与补充合同;②担保合同;③法律公证文书;④税务师的合同涉税审查意见;⑤双方履行合同的记录、手续,等等。别怕麻烦,多些总比少些好,但前提是正向证据,而不是反向证据。证据组织完后还要进行逐一审核。切记:证据太多,就可能会有冲突。
4.风险案例
以下案例是因合同导致税务风险后,出现的严重后果。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到税率的变化,在“营改增”的过渡期间,买方坚持认为合同总价不能变,开具11%的税率(工程施工税率),而对方坚持开具9%的税率(这样可以少缴税),大家争执不清。还有的双方企业对开什么税率都认可,但审计却介入干预,引发双方矛盾。
过渡期间的税收政策是很明确的,但双方企业对税法的变动考虑不足,没有将这些变化体现在合同中。在执行时,双方企业各按自己的理解进行税务处理,违反税法规定,都留下风险隐患。
其实,如果我们在合同中签订不含税价,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无论税率如何变,价款不变,税率变化影响的仅是资金流而已,与税额、成本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企业通行的做法是按含税价签订合同,税率变了,合同总价不变,当然影响税收、也影响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