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大秦七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战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

在秦国“四代乱政”的同时,邻国晋国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大变局。

一部晋国史,就是一部权力倾轧之历史。晋国内部政治斗争之残酷性,实非他国所能相比。晋国的内斗,在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达到高潮。当时晋之四卿,知氏最强,赵氏次之,魏氏与韩氏最弱。知瑶联合魏、韩二氏,发动对赵氏的战争,兵围晋阳三年,胜利在望。然而,魏、韩二氏明白,若赵氏覆灭,自己亦无法独存,遂临阵倒戈,联合赵氏,灭掉知氏。

与以往“六卿制”或“四卿制”不同,“三卿制”中的赵、韩、魏相互独立,各家管各家的事,互不插手或干涉,事实上已经是三个互不归属的政权。至于晋国的公室政权,实际上名存实亡,晋国君主完全沦为三卿控制下的傀儡。

公元前446年,魏斯成为魏氏掌门人。他上台后,礼贤下士,广纳英才,很快就使得魏氏在三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强者。当晋国一分为三后,任何一家的领地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就必须向外扩张,占领更多的土地。于是,魏斯把目光投向西部的秦国。此时秦国正进入一个混乱时期,内忧外患,实力大衰。此时不伐秦,更待何时?


魏斯的铁拳开始出击了。公元前419年,魏军渡过黄河,在西岸修筑少梁城。少梁位于黄河西岸,在当时是有名的渡口,为黄河水路交通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魏斯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在黄河西岸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随时发动对秦国的进攻。

很快,秦国便嗅出战争的气味。秦灵公果断派出军队进攻少梁城,试图把魏军赶回黄河东岸。这一战的结果,史书上并没有记录。据史料记载,魏斯在公元前417年再度修筑少梁城,因此有两种可能性:其一,魏军挫败秦军,保住了少梁城,但城邑受损严重;其二,魏军吃了败仗退回河东,秦军捣毁少梁城,不久后魏军又渡河重新修筑。

为了抵抗魏军入侵,秦国修筑了两座城堡以为防备,一为籍姑城,一为繁庞城,用以威胁少梁城。秦的防御徒劳无功,公元前412年,魏斯派儿子魏击率领军队包围了繁庞,一举击破,把城里的秦人赶了出去。

对魏斯来说,打败秦国的关键,是要在黄河西岸站稳脚跟。为实现这个战略意图,公元前409年,魏斯在少梁城以南约八十公里处筑临晋城,在少梁西南约五十公里处筑元里城。这样,三个军事据点遥相呼应,全面夺取河西之地的时机已成熟。

河西之地,指的是黄河以西到洛水一带的土地,这是秦晋历来争夺的重点地区。公元前408年,魏斯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入侵秦国。在三座城池的策应下,把秦国势力完全驱逐,尽占河西之地,而后又筑洛阴、郃阳两城。吃了败仗的秦国人全面退守洛水,并沿着洛水修筑防御工程。

夺取河西后,魏斯并未继续深入,直捣秦都。在魏斯全力伐秦期间,齐国在东方大肆扩张,已经严重危及魏的安全。公元前413年,齐国攻魏,毁黄城,包围阳狐;公元前412年至公元前407年,齐国不断发动对鲁国与卫国的进攻,鲸吞蚕食。面对齐国日益嚣张的气焰,魏斯不得不改变战略,放弃对秦国的进攻,转而将矛头对准齐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狄人所建之国),完成对齐国的战略包围;公元前404年,魏、赵、韩联合出兵进攻齐国,在廪丘之战大破齐军,杀、俘三万人。

伐齐之后次年,即公元前403年,魏、赵、韩正式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魏斯便是战国时代第一位霸主魏文侯。


由于魏国战略东移,秦国侥幸逃过一劫。如果不是齐国在东部的牵制,秦国能否保住国家,实是可疑。即便如此,秦国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其对手是旷世名将吴起。

为了巩固伐秦之战的成果,魏文侯起用吴起为西河郡守,镇守河西。吴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与孙子并称“孙吴”。吴起既是军事理论家,又是名将,一生经历大战无数,从未有败绩,堪称“百战百胜”。吴起走马上任后,率领军队西击秦国,一口气攻克五座城池。

作为一名将领,吴起身上有很多优点。他身先士卒,不搞特殊化,官兵同样待遇。士兵穿什么,他也穿什么;士兵吃什么,他也吃什么。宿营时,他不睡在床上,而是打地铺;行军时,他不骑马,而是与士兵一起徒步行走;曾有一个士兵患上毒疮,他亲自用嘴巴为其吸脓。在那个秩序等级森严的时代,吴起打破传统上下等级不可逾越的观念,官兵平等,故而士兵们乐为其效死,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其兵团之精锐无敌于天下。

公元前396年,执政五十年之久的魏文侯去世,其子魏武侯继位。

魏武侯上台后,便前往西河郡视察,与吴起探讨军事战略问题。吴起对秦军的实力有很深的认识,他向魏武侯分析秦军的优缺点:秦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政严厉,赏罚分明,士卒在战斗中有死斗之心。秦军士兵各自为战的能力很强,缺点是没有阵法,部署松散。击破秦军的方法是利以诱之,设置伏兵,在其阵势混乱后果断出击。

同时,吴起向魏武侯建议,必须打造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特种部队,这就是后来驰名天下的魏国武卒。这支特种部队的选择极为严格,要通过考试的办法录取。考试时,应试者要身着甲衣,身背五十支箭,还要扛着一把戈,头上戴上盔帽,腰间要挂一把利剑,另外携带三天的干粮。在全副武装及超重负荷下,必须在半天内强行军一百里,倘若达不到要求,立即被淘汰出局。除了负重行军外,还必须有拉开十二石强弓的力气。只要能被选中为武卒,就可以免除其家的徭役,免收其田宅税,即便是他年老了,这个优惠政策依然有效。

凭借这支战斗力超一流的武卒部队,吴起接连对秦国发动几次大战,重创秦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残缺,这些战役都没有留下详细的资料,让我们无法复原秦魏战争的真实画面。

在《吴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战例。吴起以五万士兵,五百辆战车,三千匹战马,大破五十万秦军。不过,这个记载明显有夸大的成分。对比同期史料,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尚属罕见,何况是五十万。据一些史学家的分析,《吴子》所载的这个战例,可能是发生于魏武侯七年(前389)的阴晋之战。

在吴起主持西河军政期间,魏国对秦国的战争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吴起雄心勃勃,制订灭秦的计划。然而,魏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让吴起的计划泡汤。公元前387年,由于受到排挤与怀疑,吴起愤然离开魏国。吴起的离去,让秦国又一次死里逃生。

吴起离开西河后两年,即公元前385年,秦国爆发政变,秦出公被杀,秦献公继位。困扰秦国达五十年之久的“四代乱政”终于结束,秦国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