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城
奉節永安鎮,即夔州城舊址所在。自西漢江關都尉以迄梁之信州皆治白帝山城,北周天和元年(566),陸騰“更於劉備故宫城南,八陣之北,臨江岸築城,移置信州”1。而《水經注》則云:“江水又東徑南鄉峽,東徑永安宫南,劉備終於此,諸葛亮受遺處也。其間平地可二十許里,江山迴闊,入峽所無。城周十餘里,背山面江,頽墉四毁,荆棘成林,左右民居,多墾其中。”2是知永安宫左近之有城邑又早於此。北周“宣政元年(578),州復還白帝城”3。即唐會昌五年(845)刺史李貽孫《夔州都督府記》所云:“州初在瀼西之平上,宇文氏建德中,王述徙白帝城,今衙是也。”4至宋景德中始再遷瀼西。
宋夔州城概貌見於陸游《入蜀記》:“州在山麓沙上,所謂魚復永安宫也。宫今爲州倉,而州治在宫西北、甘夫人墓西南,景德中轉運使丁謂、薛顔所徙。比白帝頗平曠,然失關險,無復形勢。在瀼之西,故一曰瀼西。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云。州東南有八陣磧,孔明之遺跡,碎石行列如引繩。每歲江漲,磧上水數十丈,比退,陣石如故。”5
正德《夔州府志》謂“府古無城,環立木栅,成化十年(1474)始開築城池,包砌磚石”6,其説不確。熙寧末轉運官董鉞請於朝曰:夔州“距峽口纔八里,實據上游,宜城夔以鈐截其險”7。乾道初王十朋知夔州,見“夔城頗惡,予修之,雖雉堞一新,然土城易壞,兵有守城者勿他役,隨壞而補,則城常固矣”8。又於城中街巷立坊表十八,其名曰宣化、刑清、介福、弭節、皇華、興儒、崇化、懋遷、興龍、卧龍、慶豐、禮賓、通津、義泉、永安、折桂、知足、和風9。
夔州城及周邊地形圖
州有武侯祠,舊“在州之南門沿城而西三十六步……地卑巷隘,混以民居,污渠糞壤,混乎其間,臭朽之所蒸,蝸螾之所家,非所以妥靈而崇祀也。門之東去祠一百八十五步,城有臺,下臨八陣圖。登臺而望,則常山之蛇,四頭八尾之勢,宛其在目。北直郡倉,倉故永安宫也,據爽塏,狀如屏。宫之北有水曰清瀼,瀉出乎兩山之間,東入於江……地初爲節度推官宅,徙於他所,因其址築而高之,用其材斫而新之,爲堂五楹,廡萬椽。南門於臺,又門於西,通往來之道”10。
今觀民國三十七年(1948)奉節縣城厢圖,舊城、清瀼、梅溪、八陣宛然在目,街巷、州治、永安宫、武侯祠亦略可推知,誠爲峽江城市考古重要實例也。
2015年12月13日
1 令狐德棻等《周書》卷四九《異域傳》上,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890頁。
2 酈道元撰,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卷三三《江水》,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76頁。
3 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四八《山南東道》七《夔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2872頁。
4 李貽孫《夔州都督府記》,楊慎編《全蜀藝文志》卷三四,北京:綫裝書局,2003年,956頁。
5 陸游《入蜀記》六,《渭南文集》卷四八,《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嘉定十三年陸子遹溧陽學宫刻本,葉一四至一五。
6 吴潜修,傅汝舟纂〔正德〕《夔州府志》卷二《城郭》,《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影印明正德八年刻本,葉一。
7 董鉞《制勝樓記》,楊慎編《全蜀藝文志》卷三四,北京:綫裝書局,2003年,958頁。
8 王十朋《修壘》,《梅溪先生後集》卷一二,《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正統劉謙温州刻本,葉五。闕字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補。
9 王十朋《十八坊詩》,《梅溪先生後集》卷一三,《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正統劉謙温州刻本,葉一至二。
10 王十朋《夔州新遷諸葛武侯祠堂記》,《梅溪先生後集》卷二六,《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正統劉謙温州刻本,葉一二至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