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城外
南宋紹熙四年(1193)十月晦前一日,誠齋先生楊萬里“偶出山間,入州府,友人王信臣迓予於中路,約予過其家,觀所謂山月亭者。日己旰,未遑也。詰朝夙興,出永豐門西走九曲,謁親舊,皆寂寂門未啓,則反而南謁信臣,門啓矣”1。此州府者,江右鉅郡吉州是也。“當宋南渡時,廬陵宣溪王氏爲詩書大族,嘗築第城西南湖橋之近。面永豐門廣衢,棟甍比屬,巷陌縱横。後則高崖峻絶,下瞰支江,市區賈場,延亘周遭,百貨交集。然後大江横陳,千山對峙。王氏信臣於崖之高作亭,扁之曰山月。作臺,扁之曰雲端。名人勝士,日游其上,誠齋楊文節公爲之記者是也。”2
兩篇記文所述均爲吉州城外街區景物。州在贛江西岸,北望螺絲山,南瞰神崗山,邑落延亘數里。城南有長街兩條,曰南街,曰西街。以名度之,似十字相交,實則平行,均略作東北西南走向,兩側諸多小巷與之相垂,構成縱街横巷式街網格局。西街即永豐門外廣衢,九曲巷在其西,越街東行,過南湖橋,即達南街,王信臣宅第當在橋西。此間雖在城外,却頗繁盛,所謂“市區賈場”、“百貨交集”之地。開慶初(1259),江南西路安撫使兼知吉州軍事蕭逢辰即寓家城西,稱“廬陵非江北比,城外居民三倍城中”3。九曲巷南有城隍廟,又南即禮巷,元代製鏡名家胡東有在焉,作品多附“上等端正青銅鏡/吉安路城隍廟下禮巷内住胡東有作”銘記4,可爲劉詵記文做一注脚。至元十六年(1279)彭因地券稱其“江西道吉安路吉安府録事司廬陵縣城外雍和坊西街九曲横巷面西爲居”5,則知城外街區亦納入以坊爲單元之城市管理體系。據墓誌所記,彭氏之居,“淳祐丙午(1246),始築室,與祖居對,扁一室曰蒲窗。券石爲山,斗水爲池,植昌蒲數百根,取其清潔淡泊,有隱君子風”7,亦如王信臣宅鬧中取静者也。
乾隆吉安城圖6
江浙水鄉平原以外南方城市選址因地制宜,多在江河之側,平面呈狹長之態。城内空間頗受衙署、學宫、倉庫、寺觀擠占壓縮8,街區遂向城外拓展。復因水運之便,沿江設市,催生江邊城外繁盛景象,吉州城即典型之例也。
2016年6月5日
1 楊萬里《誠齋集》卷七四《山月亭記》,《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景宋鈔本,葉五。
2 劉詵《桂隱文集》卷一《山月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5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142頁。
3 歐陽守道《吉州籌安堂記》,余之禎修,王石槐纂〔萬曆〕《吉安府志》卷三四《附録》三《紀述》上,《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影印明萬曆刻本,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506頁。此條材料承中國人民大學包偉民先生提示。
4 陳柏泉《記元明時期江西鑄造的銅鏡》,《考古》1988年7期,636頁。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銅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226頁。
5 高立人主編《廬陵古碑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頁。
6 盧崧修,朱承煦、林有席纂〔乾隆〕《吉安府志》卷首《府城街市圖》,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葉一二。
7 高立人主編《廬陵古碑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28頁。
8 周必大《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二八《吉州新貢院記》、卷五九《廬陵縣重修縣學記》,《宋集珍本叢刊》影印傅增湘校清歐陽棨刻本,第51册,北京:綫裝書局,2004年,350、586頁。揭奚斯《揭文安公集全集》卷一一《廬陵縣丞馮君修造記》,《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清鈔本,葉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