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品牌的本质
我们比较认同“品牌是产品和文化价值观”的观点。这里的产品是广义的产品,包括商品、服务,也包括场景。一旦产品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实体产品“好吃好用”的印象,还有符号化、故事性、风格、情感等虚拟要素,就成为品牌。所以,产品和渠道并不等同于品牌,很多产品只是有Logo牌子或有名字的牌子。面对更加年轻化(“90后”“00后”成为未来消费主流),年轻态(优质中产、银发贵族),新媒体等需求,品牌更聚焦于“品牌=产品+人格化”,具有虚拟要素的品牌更加像人一样有性情,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进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品牌,根据前文基于生物学视角对品牌的解释,我们提出认知效率的概念:为了便于搜索,通过强有力的符号、色彩、短语定位等方式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但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产品在消费者触点所形成的影响力日积月累,最后使品牌凝聚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例如,消费者喜好大国崛起的故事,进而出现国潮产品的兴起。从更长期看,消费者的认知效率是逐步下降的。
我们逐步从实战角度发现了品牌的另一种本质。品牌可以理解为一个积累消费者“认知”的大池子,消费者每次和产品或场景进行接触,就会向这个大池子里增加或减少一点“认知分值”。比如消费者每一次投诉就是一次减分,每一次营销广告投入就是向池子里进行一次充值,消费者的每一次正向体验也会增加一点分值。当池子里的“认知分值”满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兑换一些盈利并实现变现。反之,如果一直消耗池子里的分值,品牌资产价值就会逐步消减。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简而言之,品牌价值是一个非常长期的、持续的综合投入和维护的结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一次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