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裘沛然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

1.学术思想
裘沛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是“外邪引动伏饮”。饮为阴邪,性质属寒;外邪入里易化热,表现为外邪与伏邪胶着,寒邪与痰热混杂,病变迁延,久咳肺气渐虚,虚实相夹。慢性支气管炎的主症是:咳、痰、喘。病机的中心环节是“痰”和“气”。治疗之法主要是化痰饮、调肺气。主张以辛温蠲饮、苦寒泻肺为大法。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老年人为数不少,俗称“老慢支”。对这类病者,在采用常规处方不效的情况下,裘教授采用景岳金水六君煎化裁,作为“法外之法”,治疗阴血亏虚,又有痰湿内盛的老慢支患者,常能收到意外疗效。
2.验案举隅
(1)林某,女,42岁。就诊日期:1992年7月12日。
主诉:咳喘30余年,近又发作,加重一周。幼年3岁时即患咳嗽气喘,迄今已30多年,发作大多在秋季。近3年来,发作越发频繁。一周来咳喘气促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咳痰呈泡沫样,色白,口干欲饮,大便偏干,无明显发热。面色少华,两肺呼吸音偏低,两肺底闻及干湿音;下肢无浮肿,颈静脉未见怒张。舌稍胖,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咳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喘证。
辨证:痰饮内停,肺气壅滞,寒热兼夹。
治则: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补泻兼施。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药物如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药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余症也有改善,又进7剂以巩固之。
【原按】
患者之咳喘,自幼而起,酿成慢性,治疗非易。历代医家治疗此疾有许多经验良方,但最令先生心折者首推仲景小青龙汤。本案组方乃小青龙汤变法,方中配伍,独具匠心。既有麻黄、桂枝之辛散,又用诃子肉之收敛,相反相成;取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之辛散解表,化饮散结,又伍黄芩、龙胆草以清肺中蕴热之邪,辛苦相合,自有升清降浊、宣肃肺气之功;桃仁、杏仁此药对,乃止咳化痰,以利肺气之通畅;因久咳耗气伤阴而以黄芪、地黄相合。裘老认为甘草是一味止咳化痰之良药。龙胆草、黄芩降肺气、清痰热,与细辛、干姜相伍,寒温并用,相激相成,为裘老惯用的配伍方法,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属寒热兼夹之证颇为有效。裘老尤其擅长用细辛,且用量较大,认为细辛既可发散表寒,又能内化寒饮,并有止嗽之功,一药三用,其功颇宏。《长沙药解》认为细辛能“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通,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与止咳嗽”。裘老常用小青龙汤变法,如气喘较剧,加葶苈子、白芥子、苏子;痰多加竹沥、南星;肢体浮肿加猪苓、茯苓、车前子;气虚加党参、黄芪,肾虚加补骨脂、巴戟天等。
【编者按】
治痰饮之法,仲景有“当以温药和之”的明训;治气之法,《顾氏医镜》有“一曰补气,二曰降气,三曰破气”的记载。“肺欲辛”,辛能散邪结,温可化痰饮;苦能降上逆之肺气,亦可清内蕴之痰热。
(2)陆某,男,66岁。就诊日期:1988年10月15日。
主诉:咳嗽持续年余。去年入秋因感冒引起咳嗽,经外院中西药反复治疗,咳嗽未瘥,已有一年余。刻下咳嗽阵作,痰颇多,痰色白、质黏稠,咯之欠畅,并伴胸闷、气促、心悸,夜间平卧则咳嗽加剧,胃纳尚可,大便亦调。舌苔薄白腻,舌质红,脉细数带滑。听诊:心律齐,心率110次/分。两肺呼吸音粗糙,偶尔闻及哮鸣音。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肺肾阴亏,痰饮内盛。
治则:滋养肺肾,佐以化痰止咳。
处方:金水六君煎治之,药物如下:
7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7剂,咳嗽、气急、胸部满闷均有显著改善,夜间已能平卧,心悸较平(90次/分),夜半喉中有痰鸣声,咯之欠利,时有泛恶,口渴喜饮,继服上药加淡干姜6g、小川连3g、西潞党15g。再服7剂,上述诸症均瘥。
【原按】
本例辨证痰湿为标,肺肾阴血不足为本。临床观察此类患者除咳嗽、喘逆、痰多症外,还有面容憔悴、精神疲乏、舌苔花剥或腻苔等症状。遵景岳金水六君煎之原意,以熟地黄与全当归相伍,以补肾益肺、滋养阴血为主,再合二陈汤燥湿化痰,滋阴与燥湿,养血合化痰,相激相成,各尽其责又协同相助,颇合本方证之病机。但在临床具体应用时还应随症加减,如痰湿盛而气机停滞见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枳壳;大便不实者,加山药、白术;咳嗽不愈,加细辛、前胡;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等。
【编者按】
咳嗽日久,耗伤肺之气阴,肺为肾之母,肺病及肾,导致肺肾虚损;肺主宣发肃降,肺脏受损,则其宣肃之功失调,津液输布失常,津凝为痰,痰阻气机,气机不利,痰气搏结。本为肝肾不足,标为痰与气,施以标本兼治之法,故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