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适应的普遍策略

一、树立科学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的基本看法。世界观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居于较高层次,以观念、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类的个性倾向中,决定人类的活动方向和方式,对适应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才能懂得世界本是多样性的,环境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效解决个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导致的紧张状态,保持心理健康。

二、要适应,莫顺应

适应与顺应有区别亦有联系。适应是积极的、能动的、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所以,适应也称积极适应。只是被动地不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地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不是适应的本质,有人把这种顺应称为“消极适应”,其实不妥,因为这混淆了“适应与顺应”两个不同的概念。顺应即被动改变自己实现与环境的统一,其结果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有四种情况:一是有利;二是不利;三是利弊共存;四是无弊无利。第一种情况称为“积极顺应”;第二种情况称为“消极顺应”;第三、四种情况称为“中性顺应”。可见,适应是主动的,对个人发展往往是有利的;顺应是被动的,对个人发展常常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倡导适应,不主张顺应。

适应是指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平衡的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和环境的特点,从对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然后付诸实践,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个人就获得了一种适应。例如,都是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有的人自立自强,有很强的乐观精神。他们不怕吃苦、积极肯干,勤奋学习争得奖学金,从事家教等兼职工作增加收入,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经济状况,而且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也有个别大学生因为贫困而处处感到自卑,觉得生活无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止步不前。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实践适应环境,个人才能不断发展。

消极的顺应是指个体被环境机械同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违背了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变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例如,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几门课程成绩不理想,就悲观失望,觉得前途渺茫,不思进取,最终在学习上越落越多,不得不降级。这样的消极行为是以压抑自己的潜能,牺牲个人的心理机能和品质为代价的,这种对环境的消极顺应是退化,不是发展。

·实验·

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投进热水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来;如果把青蛙放在凉水锅里,下面用火慢慢加热,青蛙竟然一动不动,舒舒服服地浮在水里,直到它感觉到烫,想跳出来时,却已无力逃生。

这个实验耐人寻味。为什么那只青蛙一接触到热水就能逃脱厄运,而在慢慢加热的冷水锅中就不能幸免于难呢?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对所处环境变化觉察不到,满足于舒服的眼前环境,对未来的恶劣环境预料不足,以至于逐渐丧失了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

适应对大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其次,适应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每个人从中学步入大学,从大学步入社会,从一种生活环境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都需要人们学会适应。再次,适应是大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需要。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融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面对剧烈变革的社会,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机遇,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

三、莫苛刻,要宽容

苛刻是指对环境要求高,且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消极情绪。环境是千差万别的,而且环境时常不被个人所左右,所以,苛刻的人时常会与环境发生冲突,与环境格格不入。可见,苛刻是适应的大敌。相反,宽容则是适应的朋友,是适应的心理基础,宽容的人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宽容的人最懂得“求同存异”,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多样的环境,对人对己都有利,所以孔子积极倡导:“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不怨天,不尤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忍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名言警句·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四、莫虚度,要作为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产生不熟悉、不满意、不安全的心境,是十分正常的。只要能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为自己或为别人做些与新环境有关的事情,就会逐渐了解和熟悉环境,别人也会从你的行动中了解并接纳你。同时,积极表现自我还可以摆脱由于对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孤独、苦闷等负面情绪,感受到充实和愉快。在新环境中积极作为,取得成绩,增强自信,是预防和消除适应困难的积极有效的办法。

·实验·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木条钉成个箱子,在箱子里,有一个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开关)。当门开启后,猫可以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励——鱼。实验一开始,猫进入箱子中时,受到饥饿驱力的刺激,先是用爪抓箱子外的鱼,取不到,便在箱子里表现出极度不安的状态,然后乱抓乱跳,用鼻子或爪子乱撞箱门,时而坐、时而咬箱壁。在这一系列的反应活动中,猫偶然地碰到了脚踏板,于是门被打开了,猫脱门而出,吃到了鱼,然后平静了下来。

这个实验形象地告诉我们,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环境进行适应,这是动物生存的本领。动物等有机体为了满足自己的本能需要,会使用一系列反应方式进行尝试,直到能够满足需要、重新适应为止。

人的适应与发展过程与动物有相似之处。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个体原有的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这种阻碍可能来自于客观环境、个人能力的欠缺或个体需要的内在矛盾。面对这种新环境的适应困难,个体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个体就要积极行动起来,尝试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反应方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在反复、积极地作为中,个体找到了成功的方式,缓解了心理的紧张,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在这个积极作为的过程中,个体学会了适应,自我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