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舞蹈思维的材料

思维,与思维着的材料分不开。思维材料的特殊性,决定着思维过程的特殊性。从思维材料这一关键环节入手,是深入其内,研究舞蹈思维的重要切口。

舞蹈思维的材料,由有形材料(即有形的物质材料)与无形材料(即不可直观的舞蹈家的心理条件)共同组成。它们是启动舞蹈思维自觉运动的媒材条件,是舞蹈家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

有形材料与无形材料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转化关系。在舞蹈思维的过程中,有形材料必须通过无形材料(舞蹈家的心理条件)的改造、重组,原始性的物质材料方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成为“新质”。同时,无形材料又必须借助物质材料为形象载体,方能体现出心理条件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有形材料与无形材料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有形材料是舞蹈创造的物质前提,无形材料是驾驭有形材料的内在动力,它们共同推进舞蹈思维的运动过程。

由于舞蹈家的心理条件在舞蹈思维过程中起着心理能源的特殊作用,而且,在同样的物质材料面前,由于舞蹈家主体心理条件的差异,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思维结果。因此,我们对舞蹈家心理条件的构成极为重视,特别将它抽离出来,开辟专节,进行论述(本章第五节)。在我们对有形材料做具体介绍之前,有必要对普通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表象,做简要的解释。

“表象”一词,经常被人使用。由于它在多种情况下被使用,它似乎成了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这里,先引用著名文艺心理学研究家金开诚先生关于“表象”一词的含混性的一段论述作为进入正题的引子。金先生说:“‘表象’一词,本是翻译名词。译者之所以要用这两个汉字来作译文,大约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汉字所代表的乃是事物的外表形象。这种考虑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有两大缺点:第一是未能区别客观事物的外表形象和这种形象在人们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现在的‘表象’一词实际是指后者,但字义却似指前者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表象’一词也往往被用作事物表面现象的简称。第二,‘表象’一词未能准确揭示它是脱离了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之后保留在记忆中的状况……笔者认为,为了较为确切地做到名实相符,应该创造‘象念’一词。”本人很赞赏金先生所创造的“象念”一词,但在本书中,我仍用“表象”一词,这完全是习惯之所然。因为,早在看到“象念”一词之前,在个人发表的文章里已经多次用过“表象”一词了。

所谓“表象”,就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叫作“感知”,“感知”后留在人脑中的形象记忆就叫作“表象”。比如,当我们抬头望着皓月当空时,明月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对明月的形状、亮度有直接的感知。而当我们离开“当前”的明月,躺在床上,或者经过若干时日,记忆中浮现出曾经感知过的明月的形状、亮度(形状与亮度均不及直接感知时确切,而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时,这时的明月,并不是“当前”的明月,而是记忆中的明月,也就是曾经直接感知过的明月的“表象”。简而言之,“表象”即人们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形象”是感知“本象”在记忆中的“留影”。

世界万物,形形色色,都有它们空间存在的形与状。当我们直接感知它们的存在时,我们看到的是它们的“本象”,当它们在我们记忆中出现时,便是它们的“本象”在我们脑中的“留影”,即“表象”。事物的“本象”,是“表象”的源泉,而“表象”又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源泉。对“表象”一词做了简略地解释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本节的主题——舞蹈思维的材料的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