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情景表象——舞蹈思维的物质材料之一
平时,人们习惯地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此话,我们可以从“会意”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准确性,而不必从规范性的角度去追究它的准确性。严格地说,生活现象不能构成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构成艺术创作材料的,必须是与艺术家主体内在结构产生过撞击并有所感悟的那些“储存”。生活如流水,各种各样的现象从艺术家眼前流过,只有那些触动艺术家心弦,并同艺术家已有的经验及感情相互撞击时,才会被艺术家保留下来,以备未来创作机遇对它的提取和选择。这时,它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生活材料。也就是说,生活现象,并不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物质材料,只有经过艺术家主体内在结构接纳进来、保留下来、储存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才是艺术创作的材料及源泉。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会贬低艺术家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的重要性。反而是强调了艺术家首先要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在生活的海洋中去游泳、去搏击,去建造一个敏感的、宽阔的、健康的、反应较强的主体内在结构。以期在生活现象中经常出现主客体相撞击的“艺术现象”。当然主客体相撞击,还会受到艺术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手段的制约,而不是想撞击便能撞击得上的(这一观点在本书“选材”一章会有重点阐述)。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观察、了解、感知越是丰富和生动,就越能形成“生活情景表象”的丰富性系统性。因此,“生活情景表象系统”的构建,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基本前提。
请注意,我在这里没有一般性地用“生活表象”一词,而是强调了“生活情景表象”的说法。这是因为,对艺术家而言,一般的生活现象与具有情景性的生活现象,所给予他们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情者,性之所动也,是蕴于人心之内的态度倾向;景者,物之形色也,是著于物外的意致物状。情与景相交融,“生活”二字的含义便扩展了,丰富了。它既是人的情感、情状、情愫在客观生活中的显现,又是人的情感、情状、情愫在客观生活、自然景物中的投射。艺术家在流水般的生活现象中,一旦碰到具有情景性的事物,便迅速同主体先在的某些经验相撞击,成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的“情景表象”被储存起来,而后成为艺术创作的备用材料,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生活积累”。但是,这里用了“生活情景表象储存”的说法,并非仅是用语不同的区别。
“生活积累”的说法,是人们习惯了的说法,但它不能准确地揭示艺术与客观生活现象相撞击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是一种客观现象;积累,是艺术家的主观行为。只有当某些生活情景同艺术家的主体结构发生撞击,被艺术家主体结构所接受,所容纳,方能成为艺术家个人的“表象”“留影”被储存起来,积累成艺术创作时的“生活素材”。生活情景表象的储存,对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题材选择、确立及开掘的物质前提,又是作品深度及感人力度的物质依托,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有些舞蹈家错误地认为,舞蹈是感受性艺术,无须像小说家、戏剧家那样重视生活情景表象的储存,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主体感受能力的培养上;还强调地说,舞蹈艺术不擅长说唱生活,不擅长讲述故事,而擅长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绪状态,在故事中的爱憎倾向。这些说法,看似振振有词,实则脱离了一个基本的前提。人的情绪状态也好,爱憎倾向也好,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空间内容、一定的时间流程而存在。“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人的任何情感活动,都是某种情景或事物刺激的结果。缺少生活经历,缺少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感受,缺少对人情世故的深切体验,也就不可能捕捉到或体验到人(角色)在情景中的情绪状态,在故事中的爱憎倾向。虽然可以利用人体动作语言的抒情特长,表现出某种情绪状态,某种爱憎倾向,但充其量只不过是表层心态的搬演,不会有深度,不会有个性,更不会有独到的见解。因此,生活情景表象的储存,对舞蹈家而言,是同小说家戏剧家同样重要的物质前提,是舞蹈思维的有形材料的一个重要系统。这在许多文艺理论著作中有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过多地重复了。
舞蹈思维材料中另一有形材料系统,对舞蹈家而言意义至关重要,这是舞蹈家赖以同其他艺术家比肩而立、独领风骚的物质前提——“动作表象系统”。如果说,“生活情景表象”是舞蹈家建造舞蹈大厦的地基的话,那么,“动作表象”则是舞蹈家建造舞蹈大厦的建筑材料,未来的舞蹈大厦要由它来构建。“动作表象”是舞蹈家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翱翔的物质空间,是舞蹈家有别于小说家、戏剧家的根本标志。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多种心理现象均同“动作表象”储存的丰厚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动作表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