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思想篇

第一讲 阴阳五行

第一节 《周易》简介

“易以道阴阳。”《易》是用来说阴阳道理的。

一部《周易》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用“阴”和“阳”两个基本概念概括出宇宙间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

一、“易”的含义

“易”字本义为蜥蜴,“变易”是它的假借义。《说文解字》以为“日月为易,象阴阳也”,那是后来才有的意义,不是它的本义。

“易有大极……”

《周易》本名《易》,汉武帝独尊儒术,把孔子整理过留下的六部书奉为经书,《易》是其中之一,称作《易经》。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说:“《易》一名而引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用现在的话说,所谓“变易”,指宇宙人事,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宋代杨万里说:“‘易’之为言变也;《易》者,圣人通变之书。”

《周易》说的“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那么一个由简变繁的公式。

所谓“不易”,就是不变,有两层意思:一是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之中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古人把它叫作“常”。二是就“变化”这一事实来讲,情况是不会改变的。换言之,如果“变化”这一事实改变了,就意味着宇宙凝固了。

二、“周”的含义

“周”也有两层意思:郑玄解释说:“《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意思是《周易》揭示出宇宙世界的普遍规律,覆盖面广,普适性强,相当于一部百科全书。这是其一。另外,据说《易》在“三代”各有不同的版本:夏朝的书名叫《连山》,商朝的书名叫《归藏》,周朝的书名就叫《周易》。“周”正好还有“周朝”的含义,这是其二。

三、八卦与重卦

1.符号要素

相传伏牺作八卦。《周易·系辞下》有一段话:“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要素“--”和“—”,可能取之于自然万物的象征形象,也有可能取之于人类自身的象征形象。从《周易》传文中大量的关于阴阳男女的议论来看,现代学者一般都倾向于“--”和“—”是取自性的认识;“画—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

2.八卦的卦名、卦象和象征物

3.重卦

三层基本符号要素可形成八种不同的组合,就是上面所列出的八个卦象,可称之为“八卦”。六层基本符号要素则可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照经学的说法,它们不是简单的六层符号的搭建,而是两个八卦的重合,因此叫六十四卦为“重卦”。

看待重卦要用自下而上的眼光,以下面那个八卦为本;并把下卦叫做内卦,上卦叫做外卦。

把八卦重叠为重卦的,相传为文王所创;另有伏牺、神农、夏禹三说。

四、卦辞与爻辞

六十四卦一层叫一爻,阳爻叫做九,阴爻叫做六。由最下一爻依次向上,最下一爻叫做“初”,最上一爻叫做“上”。“初”为阴爻,表达为“初六”,如为阳爻则说“初九”;同样,“上”为阴爻,表达为“上六”,如为阳爻则说“上九”。除了头尾两爻之外,第二爻至第五爻的阴阳表达法依次为“(六/九)二”、“(六/九)三”、“(六/九)四”、“(六/九)五”。

六十四卦每一卦都配有一句话,就是卦辞;而其中的每一爻也都配有一句话,就是爻辞。以《周易》的第一卦“乾”为例,其卦辞是“元亨利贞”。“元者,善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幹)也。”四个字都是吉利的。

六句爻辞依次如下: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大意如下:

自下而上第一爻是阳,龙还潜伏着,我们暂且不要用事。

第二爻是阳,龙出现在田里了,现在可以活动了,可以去拜见重要人物了。

第三爻是阳,有道德修养的人整日整夜谨慎警惕,即使遇到危险,也免遭祸患。第四爻是阳,龙有时跳在深水潭里,没有灾祸。

第五爻是阳,龙在天上飞了,可以去拜见重要人物了。

第六爻是阳,龙飞得太高了,要反思,要调整了。)

传说文王做卦辞,周公做爻辞。

五、《周易》的经和传

《易》有64卦,总计384爻,加上卦辞爻辞,这是《易》的“经”的部分。相传孔子作了十篇解释《易经》的文字,它们就是《易》的“传”。

《易传》十篇为:一)彖辞上,二)彖辞下,三)象辞上,四)象辞下,五)系辞上,六)系辞下,七)文言,八)说卦,九)序卦,十)杂卦。

《周易》本来是一部筮占用的书,自从十篇传文问世,它就变成一部推究宇宙人生哲理的书了。阴阳观念在原先的《易经》里没有,两种基本符号要素以“九”“六”相称,也不叫“阴”“阳”。

六、写作的时代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一个玉刻原始八卦图形,看来,《系辞》的作者把八卦的创制归功于远古传说人物、原始氏族社会的首领伏牺,意为出现于原始氏族社会,是真有道理的。

《易经》的卦辞爻辞有许多语句很像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也有许多短歌韵语;因此有学者据此考证出:《易经》编成于“卜辞时期”和“诗经时期”之间的一段时期,大致在西周的中后期。

至于十篇《易传》,照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是孔子所作。他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宋代欧阳修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十篇东西“众说淆乱,非一人之言”。现一般认为出于秦汉间,非一人之手。

《汉书·艺文志》称《周易》这部书的编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真是说对了。古者庖牺——文王、周公——春秋孔子,三代圣者世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时期。

七、古代中国的世界图示

1.八卦象征系统——天人合一

八卦所象征的事物的范围,到了战国中后期有所扩大。除了自然现象之外,还扩大到动物、社会伦理关系:

卦名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自然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方位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 东 西北 东南

父 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动物 马 牛 龙 鸡 豕 雉 狗 羊

身体 首 腹 足 股 耳 目 手 口

属性 健 顺 动 入 陷 附 止 悦

《周易》卦象示意图

这种理论只是创制者个人的主观类比而已。郭沫若说:“杜鹃的叫声本没有意义,在好事者听来可以成为‘不如归去’。由这‘不如归去’的牵强更可生出‘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传说。这种牵强附会在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乃至不懂中国文言的中国人都会不懂,不消说完全与鸟无涉。……

“《易经》的卦名次第,那简单的程度也不过如像杜鹃的叫声一样。然而在推测者的心中可以生出那样一篇议论来。我们可以说《易传》的观念是传《易》的人自己的观念,他以自己的观念输入那卦序里面,就如像诗人以自己的感情输入杜鹃的叫声里面一样。”

八卦也好,六十四卦也好,它们的先后排序,以及代表什么意思等等,只能当朦胧诗来读,绝对不是讲究逻辑的哲学著作。但从八卦象征系统里面自然人事相杂的特点,可以见得古人是把天和人合在一块儿思考的。

2.朴素的辩证法

阴阳二字的字义,《说文》解释道:“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从阜,侌声。”“陽(阳),高明也。从阜,声。”“阜”意思是山,“”意思是日光。阴阳二字的本义原来是山坡向日与背日的明暗对立。

《易传》各篇所提到的阴阳对立物共有十组,它们是:

阳 正 男 外 上 刚 日 天 奇 动 昼

阴 负 女 内 下 柔 月 地 偶 静 夜

这种思维不是中国特有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拟定世界的十个“始基”(’αρχ’η)是:

有限 无限 | 奇偶 | 一多 | 右左 | 阳 阴

静 动 | 直曲 | 明暗 | 善恶 | 正方 长方

真是无独有偶,二者如出一辙。

左为双鱼合抱图。图中阴阳各半,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设想如果此圆以圆心为支点旋转起来,那么一边从小到大,另一边从大到小,此消彼长,任何一方从大到小进而化入另一方。它的原始文化含义来自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流转无穷。

如果设—为0,--为1,八卦运行方式为乾一(000),兑二(001),离三(010),震四(011),巽五(100),坎六(101),艮七(110),坤八(111)。这就是现代的二进制记数法,是电子计算机所用的符号。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设计并制造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他说曾看过《周易》这部书。位的奇偶规律是辩证法的数码语言。

3.生机主义

《周易·系辞》说:“生生谓之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被奉为“群经之首”,说明中国文化在观念中将宇宙看成一个活体,天地是父母,养育出世间万物。

《周易·系辞》又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意思是说,养育的方式如男女间的交媾。泰卦之所以为吉卦,是因为天地交流了,乾由上而下,坤由下而上;否卦之所以为凶卦,是因为天地不交流,乾和坤一上一下原地不动,不合规律。《周易》用它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一个道理:事物的运动和事物间的联系是宇宙“生生不已”,充满生机的原因。

4.二元思维

王阳明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把一元论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儒学尊阳贬阴,但从未否定过阴的存在;同样,道学尊阴贬阳,但也无法否定阳的存在。魏晋玄学虽然将宇宙起源归因于“无”,似乎“无”是一元的本体;但“无”也是作为“有”的对立物被提出来的,其实是在“有”、“无”两极中间取其一极而已。

古代思想史上发展到极至的一元论思想当数王阳明的心学,但这一学说在其先前的理学阶段,还持理、气二元论观点。中国思想界很少走入极端化的形而上学,恐怕和二元思维模式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