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
本研究以人类学的实地调查法为主,结合历史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
一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也是本研究使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由于文献资料极为匮乏,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自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来考察达里雅博依人对沙漠干旱区生态环境适应而形成的传统文化、达里雅博依人对其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变迁的文化调适等问题。本研究实地调查的调查地点和时间以及其具体方法如下。
调查地点:本研究调查点是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博依乡,位于于田县城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此外,新疆民丰县安迪尔乡亚通古斯村作为次调查点。亚通古斯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该村人的生存环境与达里雅博依人的十分相似。通过两个不同群体对相似的沙漠环境的文化适应进行适当的比较,可为文化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分析提供较为可靠的实例,并从中了解人类对干旱地区适应的多样性和干旱地区文化的地域性。
调查阶段和时间:本研究的田野调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预调查阶段:2010年8月为第一次进入达里雅博依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在此过程中,笔者主要对达里雅博依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与物质生活情况。(2)正式调查阶段:2011年9月至12月,笔者对达里雅博依乡再次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较为深入的调查。在此过程中,笔者在前期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对达里雅博依人的生计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达里雅博依人生存环境的演变状况、传统文化的变迁、当地人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阶段,笔者还对民丰县安迪尔乡亚通古斯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3)补充调查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为第三次调查阶段。在此阶段,笔者在撰写论文过程当中对前期调查未能获得的调查内容还进行电话访谈。
实地调查具体方法:实地调查中所用的具体操作法有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物文献搜集法。此外,笔者在调查中运用拍照、摄影、录音等多种形式记录了相关情况。
参与观察法是本课题实地调查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重中之重”。在前两次田野当中,尤其是在第二次调查中,笔者主要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入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尤其是为了理解当前环境下的达里雅博依人文化适应,与他们共同生活,亲身体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深度访谈法。从多角度出发,为了全面了解达里雅博依人及其文化以及他们生存环境的状况,在三次调查中均较多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内容涉及达里雅博依乡居民的来源,达里雅博依人的生产方式、物质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乡政府建立后发生的变化和环境变化等。在调查过程中,对以下几种人展开访谈,第一,调查点村民;第二,于田县和达里雅博依乡的有关部门;第三,相关学者。本研究调查当中被采访家庭户数为64户、被采访村民为113人、被采访学者为4人、被采访单位7个。因不涉及敏感问题,为了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征得同意的受访者一律使用实名。
图0-1 在达里雅博依乡调查
表0-1 在达里雅博依乡田野调查访谈情况
二 文献研究法
文献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正如研究回顾部分所述,学术界有关达里雅博依人的完整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系统的研究成果仍然很缺乏。给对达里雅博依人的历史来源、历史沿革、过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使如此,笔者还是在近一年的资料搜集过程中搜集到了与该调查点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志资料、国内外学者的探险记录、游记、历史研究资料等。虽然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多,但是这些资料不同程度上暗含着有关达里雅博依人及其文化历史、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的一些信息,对掌握达里雅博依人的历史来源、历史沿革、文化变迁、环境演变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三 比较研究法
本书合理运用生态人类学的历时性(Diachronic)和共时性的(Synchronic)研究展开比较研究。本研究的历时性研究的时间范围为1900年至今。有关达里雅博依人的文字记载极其缺少并且其最早记载不超过1896年。现在在达里雅博依乡生活的居民属1900年后出生的后代,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3岁。因此,从现实出发,本研究涉及的时间范围确定为1900年至今。由于20世纪80年代达里雅博依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以20世纪80年代作为界限,对达里雅博依人20世纪80年代前的文化适应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文化适应进行纵向比较。此外,本研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对干旱地区环境中的其他社会群体的文化适应进行适当的横向比较,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亚通古斯村维吾尔族人和罗布人、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人、阿拉伯沙漠中的贝都因人等。通过这些比较试图解释干旱地区人类文化适应的多样性和干旱区文化的地域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