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帝王马化腾的8堂人生创富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小马哥”的低调创富经(3)

7.善于把握机遇的“存在感”,才能实现盈利模式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靠3个条件:忍耐、机遇和公共关系。这三者中,机遇尤其重要。

机遇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用时髦点的话说,我们每个人与机遇都是零距离接触的,到底谁能成功,关键要看谁能首先看到机遇,更关键的是看谁能够一把抓住机遇!

马化腾认为,任何一个人的机遇,都不会超越这个人生存三维时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在你的认识中有它存在,它就存在;在你的认识中没有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但只不过不存在于你的认识中。

马化腾在《创业者给创业者的一封信》里这样写机遇和“存在感”:“百度和360大战的时候,张朝阳出来喊了一嗓子:‘搜狗必须参战。’当然,喊完了就喊完了,并没有真的参战什么的,或者说并没有怎么影响到这场战斗。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原来是在“刷存在感”。后来留心一下,发现这个东西原来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中小公司,出现什么事情,都喜欢蹦出来“刷一下存在感”……后来发现很多人也是这样的,特别是创业者,有事没事都喜欢在微博上和微信朋友圈里面刷个状态,以示存在。”

下面,我们来看看QQ是怎么样实现它的盈利模式的。

2001年,马化腾的资金再次枯竭。最终,IDG和盈科数码将自己所持股份出售给南非媒体集团纳斯帕斯(Naspers)。协议条款是以3200万美元获得腾讯47%的股份。纳斯帕斯当时年营业额约2.5亿美元,市值40多亿美元,是个实实在在的传媒巨头。这笔交易也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本投资交易之一。

随着纳斯帕斯的加入,马化腾可以抽身去应对一个隐约可见的威胁:微软。腾讯偏娱乐的聊天服务吸引了年轻人,而微软则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了MSN的中文版,该服务锁定了更专业的用户群。“MSN给我们施加的压力真的很大。”马化腾称,“人们议论纷纷,说腾讯迟早会消失。”

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公司。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当时,腾讯拥有逼近亿级的注册用户量,但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2成、SP分8成),为腾讯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到2001年7月,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纯利润。而在这一年,三大门户也因为与移动的分成业务,得以从互联网的冬天中缓过神来。

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

同时,他又不断学习,比如学新浪推出短信和铃声服务、学网易推出交友业务——QQ男女、学盛大发展网络游戏等。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

“马化腾其实就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他经常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腾讯的产品总设计师,他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提出问题,他在这方面感觉很好,是个天才。”腾讯内部人士如此说。

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当时,马化腾的账面财富是9亿多。互联网资深人士王峻涛说:“毫无争辩的压倒性市场份额,拥有活跃用户最多的中文网上社区,做到这一切,只用了6年。这是腾讯的光荣,也是中国网络用户的光荣。”

很多人对创业成功者曾经碰到过的机遇极为艳羡,认为是天赐良机给了成功的人,抱怨说为什么自己就没碰到过机遇。而当你突然有一天发现了一个机遇时,你也许会非常震惊——原来机遇和你是旧相识。

结合QQ的盈利模式,借鉴腾讯的“机遇存在论”,我们可以给创业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第一,你要爱好你身边的这个商品世界。

马化腾说:“既然是创业,当然就是参与商品世界的行为;既然是参与商品世界的行为,你当然首先要爱好这个世界。比如,有爱好大自然的人,也有无所谓大自然的人,只有爱好大自然的人,才能切身地聆听树林小鸟和溪流的诉说。商品世界也是一样,只有爱好它的人才能用心去体验它的丰富和多姿多彩。”

你爱逛商场吗?你爱参观展览会吗?

如果你爱逛商场、爱参观展览会,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过它们是商品吗?你想过它们的价值吗?你想过它们的成本吗?你想过它们的利润吗?从儿童玩具到文化用品,到服装鞋帽,到中西医药,再到农副土特产品,你喜欢哪一类?你为什么喜欢那一类?

当你熟悉商品的价值、成本和推导出的可能的利润时,你就已经看到机遇的影子了。

如果你眼中的商品已经是活生生的“生物”,你会发现它们的生命力、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喜怒哀乐。与爱好大自然的人钻到热带雨林中一样,你会从商品的集合中找到神奇的新品种,如植物学家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一个新树种一样,这时,机遇就已经来到了你的面前。

所以说,只有热爱这个商品世界的人,才能看到他创业的机遇。

例如,有一天,甲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架遥控直升飞机模型,因甲从小爱好航模,所以至今仍然对飞机模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架模型是用汽油发动机做动力,和甲小时候所做的“线操纵”或“遥控”模型差不多。但现在甲面前的这架模型已经不单单是一架玩具,它是商品,于是甲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它的成本是多少、加工工艺如何安排、制造注塑模具需要投资多少、原材料成本大约多少等,计算出目前的零售价是9000元,成本估计不应该超过1500元,厂家的利润空间大约在3000元。然后估量市场有多大,是否有投资价值……机遇就是这么摆在面前的。

第二,你要具备对商品属性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商品的属性应该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范畴。但作为一个创业者,也需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具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如,商品具有成本属性、价值属性、交换属性、使用属性、社会属性和生命周期的属性等。每一个成本低的、价值高的、可交换的、具有实用性的、拥有社会效益的甚至牢固的商品对于处处留心创业者来说都是一次创业的机遇。

一个创业者,只有当他具备了对商品属性的深刻了解后,他才能看到自己眼前的机遇。

第三,机遇非常的“圆滑”。

用物理学的理论来讲,机遇的摩擦系数很小,它像鲇鱼和泥鳅,不用巧劲儿很难抓到,抓到手里又容易滑脱跑掉。

很多创业者也会经常发现机遇,并不比后来依靠此机遇而创业成功者发现得晚,但是,他们没有“抓”住那个机遇。

所谓机遇的“圆滑”,并非机遇的外层也包裹着黏液,而是机遇并不给人以太清晰的外观,并不想明确地告诉看到它的人们,只要“抓”住它的哪一点就可以发大财成大功,否则,创业成功者也不会那么少了。机遇常常会影响你的“视觉”,让你的视力“散光”,看不到机遇的“边际”和“轮廓”,使你无从下手。它想让你去猜,看你的猜测能力有多强;让你去判断,就像我们用鱼叉叉鱼,因为水的折射率与空气不同,从水面上看到的鱼的位置其实并不准确,另外,机遇需要力量,需要勇猛,如你站在水田的田埂上抓蟮鱼,当火把照到它浮出水面的头时,你就要用竹夹子狠狠地立即夹住它不放松。

第四,机遇可重复的次数有限。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机遇都具有它的独特性。只盯着别人抓到的机遇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因为它姓“别”,而不姓“你”。

机遇的重复次数十分有限,有些机遇对于全世界来说也只有一次,而较多者的重复次数也是有限的。他投资奶业,你也投资奶业,他投资速冻食品,你也投资速冻食品……这样的“跟风”只会把机遇冲刷掉,于是,机遇反成了败遇。

应该说,绝妙的机遇没有重复,只有一次,或者说只有占先了才算抓住机遇。

机遇像万花筒,随着时间车轮的转动,随时变换着各种动态的花色图案。当你需要用心来体会并企图记住一个图案的时候,它变了,不再等待你去记忆。

很多绝佳的机遇都是发生在极短的时间段中,有时甚至只在10分钟的时间内,如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提供你一个机会,但你必须在电话中立即答复对方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如果你肯定地选择了,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成功,另一个是失败;但如果你肯定地放弃了,虽然没有失败的可能,但成功也被你永远地错过了。

机遇的时效性对每个已经看到它的创业者来讲,都是一次“生死抉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