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章 老朱:咱在前头杀人,你当救世主

对于杀人,朱棣乐意效劳。

只是,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陛下有意给燕王纳侧妃。”

“而燕王又和赵家女、俞家女郎无情妾无意。”

“强扭的瓜不甜。”

“老臣倒是知道,荥阳侯家中,有一嫡女,正在婚配年龄。”

“殿下若不嫌弃,老臣可亲自登门说媒。”

荥阳侯郑遇春,这位可是员智将。

算是淮西中的小山头。

符合朱棣的择偶标准。

只是,老李还不知道。

他换藩的报酬。

老朱有意点沐英的女儿,给老四做侧妃。

辈分上乱了就乱了,重点是给朱棣上道保险。

如此一来,他就不能娶郑遇春的闺女了。

“李叔,婚姻大事,俺做不了主。”

“不如请您入宫,叨扰母后,请母后拍板决定。”

朱棣太想母后了。

老李啥人,一眼看穿朱棣的算计:“那就暂时搁置。”

“反正迁民之事,陛下刚刚发布诏书。”

“还有段时日,才能正式着手。”

“燕王考虑一番,随时给老夫答复。”

就知道李善长不见兔子不撒鹰。

“小侄考虑一番。”

朱棣临走时,像忽然想起来似的:“对了李叔,俺从申国公府上来。”

“大哥对邓家不满,怕是要见血。”

“您还需早做安排。”

李善长瞳孔微缩。

邓家这软柿子,燕王踩完,太子踩?

倒是听说了朱棣在申国公府大开杀戒,莫非跟太子有关系?

太子也是糊涂。

明明有现成的刀不用,反而自己下场。

李善长瞟了眼朱棣。

燕王拿邓家人命做筹码,就想入宫见皇后一面?

换藩这等大事,皇后阻止不了的。

燕王明显智短,缺一个谋臣啊。

那大和尚又算对了!

燕王啥都不缺,就缺个智囊,就缺他呢!

“多谢殿下提点。”

李善长笑道:“晚间老夫置宴,还请燕王赏脸,到府上叙叙旧。”

他给自己留个后路。

万一申国公府真求到他头上,他再请朱棣,就显得太刻意了。

先留个活口。

一顿饭而已,如果不需要,就找个借口推了便是。

“乐意至极。”

朱棣不介意当刀,但筹码要给的高。

毕竟是你们求俺,不是俺求你们。

而在坤宁宫中。

老朱来回踱步,心绪起伏。

反而马皇后,神色平静,看着跪在地上的秦王夫妇。

幽幽叹口气:“老二,你到底咋想的?”

“娘,额乐意!”

朱樉一句话,就把老朱气破防了。

他冲起来一个飞踹,把朱樉踹翻在地:“老子咋有你这么个窝囊儿子!”

作为公公,他没法深说。

重点是,邓愈死后,他给了极高的身后名。

如果没有原因就赐死邓氏,容易引起淮西人揣测。

而此时,正是他要用淮西人当刀的时候。

杀邓氏可以,但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家丑不得外扬。

找不出理由啊。

总不能告诉天下人,他儿子朱樉是个耙耳朵吧?

“爹,求您别杀她!”

老二爬到老朱脚下,泪如雨下。

老朱气得直踹。

邓氏和老二一样,一直在哭。

朱标抓抓头发,深表无奈,终于理解老四为啥动手了,他也想动手。

“好了,别哭了!”

马皇后冷喝一声:“秦王妃殴打秦王,有罪当罚,但罪不至死。”

“罚其抄写女诫一万遍,去佛堂里抄。”

“抄写后,本宫一一过目,不许偷懒耍滑,找人代抄。”

“秦王偏袒其妻,亦有罪。”

“着令秦王入文华殿,抄写论语一千遍,不抄完不许出宫!”

朱樉眼珠子一瞪:“娘,您还是打额吧!”

让他抄书,比打他一万鞭子都难受。

老朱横他一眼,朱樉顿时磕巴起来:“哦,额抄、抄。”

邓氏没想到,帝后竟会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旋即眸中露出得意之色,就知道死不了。

那么倒霉的就是你了,朱棣!

“前朝之事,非本宫一个后宫妇人管得了的,就依太子处置吧。”

马皇后留下邓氏一命。

但邓氏族人该死!

其罪有二。

第一,眼睁睁看着秦王挨打,不制止也不上报,这是大罪。

其二,老四让他们跪下,他们居然敢反抗卫队,这是死罪!

怎的,这京师只认得太子,不认本宫其他儿子吗?

邓氏如遭雷击。

偷偷看了眼皇帝,发现老朱脸色阴沉似水。

估计邓钧和邓铎陪葬,还不够。

还得加人!

“下道圣旨,邓镇约束家人不善,削食邑五百户,官降一级,停奉三年。”

依老朱的意思,直接除了邓镇的国公位。

让天下人知道,亲王不可冒犯。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太重了。

以后找个机会,削为平民便是。

至于邓氏。

饶她今年,明年再寻机赐死。

邓氏还有话说,但马皇后不想听。

打发走老二夫妇。

马皇后看着愁容满面的父子:“好了好了,老二那性格,有个人约束他也好。”

“不然又跟老四一样,又是个混世魔王。”

“对了,这几天咋没见到老四呢?”

“他说进宫陪咱的,咋没来呢?”

马皇后天天念叨朱棣,却偏偏见不到人。

她站起来,揪住老朱的龙袍,歪着脑袋看他:

“是不是你,拦着老四进宫?”

“不让我们娘俩团聚?”

“没有!”

朱元璋矢口否认:“咱给老四派了差事,他没工夫入宫,也在所难免的。”

“啥差事?是正经事吗?”马皇后问。

“后宫不得干政。”

老朱送给马皇后一个白眼。

再不正经,能有你给他挑美人不正经啊!

“哦,咱不得干政!”

马皇后指了指地面:“那后宫,是咱管的地面吧?”

“你不行站在这。”

“这里归咱管,咱不同意你站这,快出去!”

马皇后推搡老朱出殿:“标儿,你跟娘说,老四在办什么差事?”

战火烧到朱标身上。

“娘,他随表哥主持迁民事宜。”

“爹打算从江南迁一批百姓去云南定居,改土归流,全面汉化。”

朱标笑道:“您就别担心了,过几天老四就入宫给您磕头来了。”

“真的?”

马皇后可不好糊弄:“你们爷俩,不会还在逼老四吧?”

父子俩连说没有。

“最好没有,让咱知道,你俩都得吃家法!”

父子俩抱头鼠窜。

马皇后让掌事姑姑给宫外传话,让老四入宫磕头。

出坤宁宫的路上。

朱标焦急道:“爹,瞒不住了咋办?”

“凉拌!”

朱元璋道:“咱先下圣旨。”

“圣旨一下,就算你娘闹,也只能捏鼻子认下。”

朱标蠕了蠕唇,他怕娘亲会厌恶他。

“有得有失,看开点。”老朱拍拍朱标的肩膀。

朱标心情稍微有些低落。

老朱却不在乎,只要他认准要办的事,那就办好,办死!

不给任何翻盘的机会!

“标儿,你说李善长真能建立魏晋世家吗?”

老朱在琢磨这件事。

朱标嗤笑:“您不是刘秀,我也不是曹丕,他凭啥建立世家?”

“他们愿意吞并江南士族更好。”

“先借他们的刀,杀光江南士族。”

“等收刀入鞘的时候,咱们把刀劈断。”

“空出新权贵位置,让底下人厮杀,往上爬。”

“这是您教我的,给下面人希望,下面人才会卖命。”

“当底下人变成了勋贵,就会成为咱们防范的对象。”

“周而复始,吾皇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老朱对朱标清晰认知很满意:“咱有意开科举,你怎么看?”

“爹,时机还不成熟。”

朱标道:“洪武三年科举,上来的都是官宦子弟、前元余孽,毫无真才实学的草包饭桶。”

“这些人上来,还会继续带坏官场风气。”

“儿子认为,官场不涤清,开科举毫无意义。”

老朱却道:“朝中文官,派系泾渭分明。”

“咱重用淮西武人,那么淮西文官,就会独占鳌头。”

“如今咱又要重用淮西武人。”

“从洪武八年开始,抑制淮西人的政策,怕是要毁于一旦了。”

“咱好不容易削掉的权柄,真不想重新给他们啊。”

“所以,咱想重开科举,让朝堂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分食掉淮西文官的权柄。”

老朱要用淮西人,重点还是防。

“爹,登科举子,也得依附权贵生存,沦为权贵走狗。”

“想让他们在朝堂上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咱等不起。”

朱标道:“儿臣反而觉得,可分化淮西派,扶植一批,打击一批。”

“就如您当初利用刘伯温,拆分出浙东派一样。”

老朱轻轻点头:“标儿,老李清洗江南士族的同时,咱也要清洗官场。”

“老规矩,咱杀人,你善后。”

“坏人咱当,你当好人。”

“詹事府又该壮大了。”

朱标心照不宣的点头。

这些年都是。

老朱在前面杀人,朱标充当救世主。

导致组成了最强詹事府。

无论淮西、浙东、江南等各大支派的文臣武将,汇聚在詹事府,就跟大乱炖一样。

朱标用的井井有条。

尤其胡惟庸案后,浙东的残余力量,都被朱标吸纳。

现在的浙东党,已经成为朱标铁杆势力。

刚进奉天殿,老朱就听说,马皇后派姑姑出宫宣诏朱棣了。

“完了,瞒不住了!”

同时,老朱又收到情报,李善长和朱棣的谈话内容。

“小郑这门亲事倒是可以。”

“老李比李祺靠谱不少,俞家女确实配不上咱儿子。”

“倒是可以再给老四纳个侧妃……”

老朱喃喃自语:“奇怪。”

“老四为留在北平,不遗余力呀。”

“这北平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王和!”

“给锦衣卫传密旨,给朕查清楚,燕王在北平的秘密。”

老朱对天下有着极强的控制欲。

任何事,都不能跳出他的掌控之外,否则他就睡不着觉。

与此同时。

朱标也收到了关于朱棣的密奏。

有宫中归档的密报,也有东宫密探从北平打探出来的。

汇总到一起,送到太子案头。

朱标仔细阅读,看完天色已近黄昏。

“难怪父皇母后防着老四!”

“老四表面养猪,实际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这猪,也不是白养的,里面蕴藏着大商机,运作的好,转眼就可富可敌国。”

“老四的武学师父是徐达……”

“难怪,难怪。”

朱标一阵后怕。

真正让他震惊的是,皇宫中归档的一些密报,上面记录者朱棣在封地上的言行举止。

他经常语出惊人,醍醐灌顶。

甚至,一些狂言狂语,事后被佐证是真的。

这是恐怖的预知能力啊!

“父皇这般打压他,原因在这里呀!”

朱标内心庆幸:“换藩去云南,才能彻底熄灭他的野心。”

“就算熄不灭又如何?”

“到了云南,他还能翻出咱手掌心去?”

“哼,他只能娶赵家女!”

“大兄的闺女,绝对不行!”

“如果他去云南,大兄一定要去北方镇守。”

“那么沐英就成了大藩。”

“沐英两个嫡女,一个嫁给了李景隆。”

“一个若嫁给老四的话。”

“老四和沐英,就是一南一北,彼此呼应。”

“大兄咱相信,可他的儿子呢?”

“会和咱儿子一条心吗?”

“一南一北,两个大藩,中间还有李文忠和徐达。”

“万不可行!”

朱标目光坚决:“他若和淮西人联姻,只能是赵家!”

“绝不能让第二个侯府,当做他的靠山了!”

“绝对不行!”

如果没看到关于朱棣的全部情报。

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毕竟觉得内心亏欠老四,在婚事上弥补他一点,倒也可以。

可看过之后,亏欠就亏欠。

大不了他死了,给他风光大葬便是。

钱咱出!

而在这时。

朱棣正在韩国公府上做客。

李祺作陪。

他神情有些萎靡,迁民之事定下来,他要奔赴前线,得罪人的事他来办。

今日他极力讨好朱棣。

因为他缺朱棣这把刀。

有些人,他没法撕破脸,也拉不下脸来。

朱棣出面就简单多了,得罪人的事让朱棣上,好人他来做。

推杯换盏之间。

在书房阁楼之上,一扇窗棂背后,坐着一个大和尚。

他垂涎地看着朱棣。

盯着朱棣一举一动,内心盘算不已。

“李叔,大姐夫。”

“俺不会杀人,但俺杀猪在行啊。”

朱棣笑道:“您不用问别人,问问邓家人就知道。”

“对了大姐夫,你嘴巴好了吧?”

那天筷子插李祺嘴里,把李祺戳出个大泡来。

李善长脸色不变。

白间朱棣刚走,邓家人就哭着求到他的府上。

求他帮忙,入宫说情,免去邓钧和邓铎的死罪。

当他了解内情后。

叹了口气说,自作孽不可活。

漫说邓家,就是他李善长,也不敢对燕王卫队发起冲击,那是造反的死罪。

别看老四被老朱天天打骂。

恰恰说明,这是爱子!

老朱那么多儿子,能记挂在心上的有几个?

看看老八潭王,天天都在京师里晃荡,存在感多低!

老朱估计都不记得潭王几岁!

再看看老二,朱樉被媳妇欺负成那样,老朱一个屁没放。

说明啥?

放弃朱樉了。

唯独朱棣,老朱操了多少心,这才是爱子!

所以,李善长才要请朱棣出马,执刀杀人。

换了别人,可杀不了江南士族。

“一点小伤,疼什么疼!”

李善长笑道:“殿下,申国公府还真求到老夫头上了。”

“解铃还需系铃人。”

“这件事求到老夫头上没用,还得您出面,才能保住邓家人一条狗命。”

“您放心,事成之后,邓家宝库打开,任君采劼。”

朱棣对邓家的收藏不感兴趣。

“俺确实能跑一趟,但这件事求俺爹没用,得求俺娘去。”朱棣就想见亲娘。

他都火烧眉毛了。

真怕老朱立刻下圣旨,把他一脚踢去云南。

“此事好办,老夫明日就入宫求皇后娘娘恩旨,请您见驾。”李善长答应的痛快。

整个下午,他也在了解,宫里发生了什么。

终于摸清了宫中的动向。

也探听到了最新情报。

似乎和燕王知道的不太相符合。

所以,燕王一开口,他立刻答应,赚个信息差。

“当真?”朱棣面露喜色。

“一言为定。”李善长笑容慈祥。

就在这时。

卢茂引领着坤宁宫掌事姑姑,急匆匆进来。

“哎呀,燕王,您怎么在这里呀?”

“老奴跑了半个京师,才找到了您!”

掌事张姑姑急慌慌道:“您快跟老奴走吧。”

“您这几天也不去坤宁宫下榻,也没个消息送进来。”

“娘娘担心的晚间睡不好,吃不香,就盼着您去呢!”

“您也是的,不来咋不说一声呢。”

“快,麻溜儿的。”

“跟老奴入宫。”

“别迟了时辰,宫门落钥可就麻烦了。”

朱棣被催的目瞪口呆,被李善长这老头子给耍了!

他估计收到消息,娘亲派张姑姑寻他。

所以,趁机索要个人情。

这老头子太精明太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