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粉丝翅膀,扇动风暴
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快的营销,获取最大的流量,你能想象吗?你敢想象吗?一只蝴蝶在巴西亚马孙雨林中轻拍了几下翅膀,就可能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提出的“蝴蝶效应”。雷军就是凭借着对移动互联网新浪潮的商业洞察力与产品预见力,窥探到了能扇动移动互联网庞大市场的蝴蝶翅膀——粉丝。粉丝借助互联网的非线性、连锁性指数放大,终于撬动与引爆了智能手机的亿万市场。
早在小米布局MIUI时,雷军就对黎万强说:“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就做到让MIUI有100万个用户?”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前,雷军又对黎万强提出了“不花一分钱打开手机市场”的要求。硬件的营销比软件更难,然而小米还是做到了,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方式做成了当时的最大营销。
谈到小米最初的营销策略,就不得不提到技术发烧友。小米最初的粉丝大多数是技术发烧友,这些人对于小米产品的忠诚度很高,在小米发展的初期给予了小米大力的支持。当时绝大多数手机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普通用户,手机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设计的。数量庞大的热衷于玩机、刷机的技术发烧友,市场上却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他们的手机。小米公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打造了一款满足技术发烧友的手机。
在卖方市场,企业的优势显而易见,既不用了解消费者想什么,又不用过分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只要生产好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就会购买。而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竞争异常激烈,渠道为王,决胜终端,企业仅仅通过产品放量、打折促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开始不见成效,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时代,整个市场生态正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小米清晰地洞察到直接联结客户将成为新战略的起点与出发点,通过逐渐建立起来的粉丝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动员全员参与,和粉丝或者用户进行高效、高频次的兴趣爱好的情感共振,建立牢固的真诚朋友关系。小米通过粉丝战略,突破了过往时代的时空阻隔,通过“互联网+社区”和消费者直接对话,打造小米独特的粉丝文化,重构现代企业与现代消费者全新的商业关系,改写了商业世界的江湖规则。
粉丝是小米营销战略最好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在品牌营销中扮演着多重身份:他们是信息传递者,大量关于小米的热点信息可以通过粉丝向外传递;他们是小米制造热点信息、吸引公众关注的有力帮手,他们向外传播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网上论坛等;他们更是产品测试者,小米让粉丝测试新产品,参与产品研发、反馈,让他们试用未发布的开发版,甚至参与绝密产品的开发。小米的这些营销战略不仅为尽快反映产品问题提供了渠道,更是给予了粉丝极大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他们能够投入更大的激情参与到产品的发展和升级中来。
综上所述,小米早期的创业成功,凭借的是雷军及其核心团队对产业与市场整体发展趋势的预见力、洞察力与透视力。这种洞察力仅仅靠有经验的行业资深人士的调研或许还不够,可能还需要一种独特的直觉,需要在这种直觉前提下做出一种勇敢、大胆与非凡的抉择,制定战略决策。小米的核心团队中,有独特技术与产品洞察力的高手,也有市场与行业洞察力的高手,更有对互联网有独特直觉的高手,但能够融合多维度、宏观视野的顶级高手还是雷军。他对市场大格局的洞察是犀利的,对行业大机会的把控是卓越的。小米的短、平、快策略,恰恰反映了雷军对风口机会的洞察力与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