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进化论:创建未来商业生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平:将性价比进行到底

这里的平主要是指产品的价格要亲民,性价比要高。小米在手机的设计和生产上绝对称得上业界良心,使用的都是同等价位最好的材料和零件,UI设计方面也颇具特色,吸引了很多技术发烧友的关注,由此积累了小米的第一批粉丝,他们也是小米的核心粉丝。

小米在创业初期恰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浪潮兴起,市场出现巨大空白,这就是雷军经常说的风口。小米把市场目标定位为年轻、新潮的科技玩家,以及中等收入但不追求品牌的人群,其中高校大学生是小米的主力消费人群之一。这些人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网络购物,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对手机价格较为敏感。针对这个消费群体的特点,小米制定了精准的市场策略,旨在吸引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小米手机为例,高通骁龙芯片,双核1.5GHz、Adreno 220图形处理器、1GB内存、800万像素摄像头,很高的产品配置,售价1999元,立即引发市场轰动。小米通过走大众产品高品质定位路线,直接满足了目标市场群体的消费需求,取得了企业创建初期市场战役的胜利。

在降低产品价格方面,小米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由企业直接接触消费者。在初始阶段,小米不靠销售手机来挣钱,而是靠通过手机积累的粉丝、靠后期的互联网增值赢利。当时,雷军反复向媒体和粉丝强调:“小米不是手机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觉得小米这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啊,小米当年绝大部分营业额都是靠着手机拼下来的,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呢?当小米之家、新零售、小米生态链逐渐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并开始大放异彩之时,我们才理解了这句话。雷军的高瞻远瞩也为小米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坚持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纵观中国所有的企业,几乎可以说,小米是唯一一家拥有这样魄力的企业,这也正是小米的伟大和令人钦佩之处。正如雷军所说,小米让高质量的手机卖到了800元、1800元,这就像一条鲇鱼,搅动了中国原有的市场结构,引爆了市场,也点燃了消费者的激情。这样的结果有助于行业的崛起,也使重塑中国制造成为可能。

经过归纳和思考,我们认为,为了实现高性价比,小米在整个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四种策略。

策略一: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用户的刚需上来。毫无疑问,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每个用户都有自己想要的功能,从整个消费群体的角度出发,痛点有成千上万个。但当我们用这种策略去评判、去筛选时,我们就会发现,用户的核心需求比较集中,一切就变得简单了,也变得聚焦了。

策略二:减少中间渠道的费用。建立小米商城,采用网站直销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策略三:降低利润率。在初期阶段,小米不追求利润率,甚至主动降低了自己的利润率。对此,很多跟小米合作过的企业都有感触,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公开提到,在跟小米的合作中,小米产品的利润非常低。在这样的策略下,就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跟小米合作。

策略四:“大单品”策略。小米摒弃采用“机海战略”,坚持有重点地打造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贪多嚼不烂”。这样,小米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回顾过去10年,小米取得的成绩是了不起的。小米手机打了一个开门红,用过硬的质量和接近成本的价格,几乎击垮了所有的山寨市场。小米手机的综合质量与山寨手机相比有天壤之别,而价格更让人意外与心动。

但是,在追求性价比的过程中,小米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小米产品利润太低,没有销售渠道愿意卖小米的产品。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曾说,凡客诚品与小米的合作宣告失败,原因在于凡客诚品觉得小米手机的毛利太低。当时凡客诚品急于上市,如果接下小米的单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业绩。“求人不如求自己”,小米最终选择了自建电商平台。尽管万事开头难,但是凭借雷军对互联网风口机会的战略洞察,小米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利用小米商城,去除销售中间环节,省去费用,小米最终也获得了应有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