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羊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6章 练气三层,符箓生变

看着杂役娴熟抓起羊羔两只后腿,将其倒提起来。

拍打背脊,将残余的羊水等控出。

然后再送到大青身下,助其喝上初乳。

钟隐点点头,手掌从大青身上移开,放到其头部。

趁着其咂摸喝奶的时候,悄悄发动“通灵诀”。

刚出生的羊崽子,俨然就是张白纸,单纯至极。

对此自然是毫无抵抗力,轻易被其打下烙印。

尤其是本能感觉到此举对自己有着好处,自然更不会抗拒。

吃足了初乳,羊羔这才心满意足地住嘴。

在同样消耗了大量体力的大青身边,找了个舒服位置,蜷缩在垫草上。

母女两个沉沉睡去。

他却没有住手,而是手掌依旧放在其腹部,运转“甘露诀”为其梳理精元气血,同时将数据信息等悉数记录下来。

这头小羊的资质血脉确实极为出挑。

除去青毫羊普遍的“长力”之外,另多来个“速生”的天赋,估计着将来有不小概率可以进阶为中品灵兽。

“速生”与小青的“铁胃”其实有些类似。

都是二公派等精于御兽的修行门派,在针对这些畜牧类灵禽灵兽,培养育种时定向培养出来的。

不过“铁胃”更倾向于杂食、消化等,翠羽鸡的食谱范围极为广泛,甚至堪称来者不拘,十分好养活。

而“速生”则更是倾向于对水谷精微之气,乃至天地元气的吸收利用上,更快地发育成长。

大体而言,青毫羊从出生到成年,大约需要一年半至两年光阴。

而若是身具此天赋,一年出头可能就差不多了,能够缩短三分之一的培养时间。

只不过,在饲喂时也要比平时的稍微用心些,否则也会渐渐地泯然众羊。

其实,也不单单是它,其余的青毫羊或多或少也是有些这方面天赋的。

相对于同品类的羊类妖兽,生长速度普遍要高出一筹。

只不过没那么显著,故而就难以检测出来,或者被认定拥具此天赋。

对应到修士身上,其实也很是接近。

所谓的五等资质之说,只是流传最广,最为简单,性价比最高的说法。

其实还有许多秘法或者法器,能够探测得更精微细致,只是对施法者修为及修习功诀有要求,难以普及罢了。

譬如说钟隐,虽说被划为三等资质。

但其实应当略高于寻常水准,接近二等资质的地步。

故而康婷等教习,对他能够如此快入道,以及紧挨着姚进突破二层,并不太过惊奇,觉得难以理解。

无非不错的资质与悟性,功法又比较契合自身罢了。

二公派弟子,在加入道院前简单测算,划分五等资质。

等完成十年劳作,进行总考评时,对于其中秀出之辈,还要再进行次精细探测评定。

当然,如姚进这样的修仙家族嫡传,早就入门前就由族老等评测过。

再或者说那些连五等都算不上的凡人,其实也不是全无资质。

只是过于低劣,寻常手法探测不出来,而且毫无培养价值,不值得浪费精力。

倘若父母是得道高人,亦或者福源惊人的话。

吞服下颗灵丹妙药与天地灵果,改易体质的事,在修界无数年来亦不鲜见。

不见就连小灰这种凡间野兔,都能借沸血散与钟隐这个半吊子琢磨出的药汤,从而蜕凡成妖么。

说得远了,钟隐思绪重新拉回来。

其实他对“铁胃”、“速生”两道天赋还是极感兴趣的。

若是修士得了,修行速度怕是至少能往上提两成。

而且也不是说全无可能。

“速生”等,说得玄乎,但也无外乎五脏六腑等。

亦或者前世记忆中什么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组织协调运作得好。

其实武功以及修行功法中,所谓搬运气血、炼精化气等,亦是与之大差不差。

这些灵兽,等若运气好,天生就加载着套功诀或者说秘术的程序自行运转,只是自身并不知晓罢了。

只要将其破解搞清楚,未必不能移植借用到人类身上。

许多武功、术法、神通等,皆是由此而来。

只可惜,这对目前仅仅练气二层的钟隐而言,过于超纲了。

纵然身怀方寸宝鉴这等异宝,却也不能轻易解析透彻,何况应用到自己身上时还要大改。

只是暂时收集些零碎数据罢了。

还是要以打坐修行为本。

钟隐轻吐出口浊气,睁开眼睛。

窗外已是一派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光景。

春意融融,令人心情明媚。

当然,他不是单纯因为这而开心。

就在刚才,自己修为终于再做突破,达到了练气三层。

这份速度,哪怕在二等资质中,也已经是平均稍稍靠前了。

当然比之易佩瑛还是差了一二筹。

与其认识久了,钟隐对其修为进展也算有些了解。

当初西河陆家那位子弟,说她获传功诀不到十天就自引气入体,然后一年内就自修至三层。

前半句对,后面半句则是差了。

易佩瑛并非仅仅是三层,只是到了三层后,就自被康婷要求,之后不要再将进度轻易说出。

其实一年下来,已是堪堪步入了中期。

至于第二年,修为进境倒是没有那么惊人,依旧停留在中期内,甚至大概率还是五层。

一来是按康婷指点,不要一味求快,而要夯实基础。

另外,亦是因为其被黄花岭金丹长老相中,授以《濯缨歌》。

转换功诀,不可避免地耽误了些修行时间。

另外,《濯缨歌》乃是直指金丹的上乘功诀,自是比大路货的基础功法要晦涩难入门,则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其进度。

“也不知从道院离开时,能不能突破中期?”

钟隐心中默默计算了下,感觉不太好说,大抵在五五之间。

练气九层,分做前中后三期。

从三层到四层,虽说对自己不至于有什么瓶颈,但总归是上了层台阶。

比一进二,二进三都要稍微难些。

其实,据说上古之时,练气一境可未有分出什么九层这么多。

据说远古之时,甚至有人厚积薄发。

一朝入道,就连续跨越练气、筑基两关,直接龙虎交汇,结成金丹。

所谓筑基,筑定根基而已,其实只能算是修道的开始阶段。

只不过后来修士愈来愈多,尤其是低阶修士数目增多,而天地元气不似以往那般浓郁精粹,对练气期研究得愈来愈精细。

故而才逐渐划分出九层之多。

而筑基、结丹等,还未到这一步,故而还依旧只是前中后三期,比较简略。

划分得精细了,对资质普通的修士算是比较友好,对自己进度相对比较了解,不至于摸不到方向。

而对天之骄子而言,倒是无甚变化。

有方寸宝鉴在身,自身对每一阶段的变化堪称入微,比大多数同境修士都要来得深入。

或许哪天,他修道有成后,也能细化到筑基九层、金丹九转什么的,造福下后辈修士。

心中想着,钟隐以念头勾连宝鉴,熟练打开面板界面。

鉴主:钟隐

种族:人

性别:男

年龄:十五岁

修为:练气三层

功法:“长春诀”(精通)、“青木诀”(精通)、“聚水诀”(精通)、“离火诀”(入门)……

法术:“燧皇诀”(精通)、“生华诀”(精通)、“通灵诀”(精通)、“小云雨诀”(精通)、“甘露诀”(精通)、“小回春术”(入门)……

御兽:花花、小灰……

武学:“混元宝典”(通灵)

…………

掌握的功诀与术法,数量基本未有变化。

但功诀中,“青木诀”、“聚水诀”的领悟却是提升到了精通层次。

法术之中,亦是差之不多。

“小云雨诀”、“甘露诀”,两门水系术法都突破到了精通。

反而同为木行的“小回春术”、“披萝引”等,倒是依旧还停留在入门阶段。

这倒不是说他在水系道法上的颖悟最高,纯粹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小回春术”等平时用的少,他又不舍得耗费修为与灵石用来推演突破,以免耽搁正经修行。

不过接下来,却是要适当改变下发展方向了。

术法通灵,难度还是太高了些,不是练气前期的自己轻易就能达到。

余下的这大半年时间里,最好将余下的六道术法,尽皆刷到“精通”之上。

然而,变化最大的,还是要数武功一项。

他所习练掌握的二十余门武学,尽皆消失不见,被其熔铸为一部《混元宝典》。

内修的吐纳、桩功。

以及外用横练,及拳脚、刀枪剑棍等无不囊括在内。

现在的钟隐,放在凡俗武林中,称之为贯通百家的宗师人物,绝不为过。

不过,这个《混元宝典》的通灵,是略带了水分的。

其中好些武学,尚还没有修至通灵地步。

不过他也不打算再在这上面花费太多心思。

毕竟自己不是混江湖的,随缘就是。

修为突破之后,钟隐先行休息了数日。

钓了两天鱼,又带着小灰等去道院后山好生转了个遍,欣赏山间春色。

虽然每日吐纳行功的功法没有耽搁,但是法术上却是暂时放下。

修行,首要目的自是为了长生。

然后是领略凡人所看不到的风光,掌握足以护持自身的武力。

但若是只知修炼,那也就过于枯燥没意思了。

三日过后,钟隐感觉兴趣已经彻底恢复,开始琢磨着接下来先做些什么。

先把藤甲做出来罢。

数月过去,铁线藤已经收割了波儿。

虽说距离凑齐整件藤甲还差不少,但是把框架搭起来,填充上捆石龙的话,其实也勉强够用了。

之后每收割趟,就替换填补掉其中部分便是。

一直存放着,还需要想办法保存,避免其中灵力消退。

之前就已经按此编出件,这次做起来自是轻车熟路。

不过短短数日,一领崭新马甲就自出现眼前。

只不过模样大变,非是草绿,而是银灰色泽。

自然还是自小灰处提炼来的那种银液,被其涂刷上去,增加马甲的质性。

从领口处拎起马甲,另一手抓起把匕首。

匕长一尺,刃面光滑。

哑光处理吞没了所有反光,唯有刃口处,还隐约流传着一线暗红光泽。

握柄裹着青毫羊皮,先行鞣制过又涂抹着羊脂。

握在手中,只觉无比贴合掌纹。

钟隐随手一挥,将实木桌面切下一角。

截面平齐如镜,没有丝毫毛茬儿。

那种玄色的金属,这里面只是被他融入了数钱进去,就已经称得上切金断玉。

右手持匕,斜向里对着马甲划去。

“叮”的清脆一声,马甲上没有丝毫痕迹留下。

钟隐没有停手,只是变划为刺。

这次声音沉闷许多,刃尖处凹陷下去指甲盖大小一块,但依旧没能穿破。

只不过增添了道微不可察的痕迹。

试了六七招,他满意点点头,将匕首插回腰间。

虽然用的铁线藤数量还欠不少,但是这件马甲的的防御力已经远远超过先前那件。

除非是万箭齐发,否则应当足以护住自身。

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是不是有些太素了。

看着只是单调银灰色的马甲,钟隐如是想到。

想到就去做,他将马甲在桌上摊开,添水化墨,抓起羊毛软毫,在上面涂绘起来。

自然是那十道从两件法器上学到的符箓灵纹。

这些日子以来,钟隐时不时就自书画这些。

虽说依旧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是手法比起先前已经熟练流利许多。

不像最开始那样,一笔一划,虽然没有错误,但却仿佛复刻的一般,没有自己的灵性。

现在看起来,就多了分行云流水之感。

一道符箓,只是须臾就自完成。

钟隐正要沾墨继续书写第二道,但是却是微微一愣,笔尖在上停顿了片刻。

这次,好像与先前略有不同。

以往他书写之时,虽然隐约也有灵性,可以轻微影响撼动周围灵气。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能久存。

只要自己停笔,立刻就会打回原形。

然而这回,却似乎隐隐有固定下来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