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曾仕强说修己安人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人“不能不理”,但光“理人”不够

中国人的性格,既然是“不能管他”(凭什么管我)、“不能不理他”(为什么不理我),中国式的管理,当然要从“管人”的层次,提升为“理人”。

“理人”重点在“敬”不在“恩”。西方奉行“恩抚家长主义”(benevolent paternalism),老板以家长的态度来照顾工人,改善工作环境,给予各种福利,借以表示恩惠与仁慈,一时颇为有效,却抵不住20世纪3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冲击,终至根本动摇,违反了“父子主恩,君臣主敬”的道理。现代许多管理者也忘记了此原则,妄想施“恩”,一味讨好部属,结果造成“一团和气,一事无成”的困境。然后回过头来,痛责员工的不仁,竟至对于“关爱员工”的管理(仁治)失去了信心。

“恩”是父子间的事。父子相处,“恩”比“敬”更重要,孟子主张“敬长”而不言“敬亲”,他倡导“亲亲”并且推定“父子责善”为“贼恩之大者”。上司与部属的关系,显然未必是“父子”,与其“施恩”,不如“主敬”。

“敬”的基础,在于“把人当人,不当作禽兽或工具”。孟子常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而在“几希”(这一点点)当中,居然包含了“敬人的心”(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连这一点点都不加以重视,很容易“一念之差”,就把员工(人)视同禽兽,甚至于“禽兽不如”了。

“理他”就是“敬他”,而“敬他”的效果则在“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国人常常“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即使在饮酒的场合,也要“回敬”一番。可见中国人十分相信“感应”的力量,肯定上司用他的心“感”(action),部属就会以他的心“应”(reaction)。

为什么只许“上司用心感,部属以心应”,不容许“部属用心感,上司以心应”呢?原来这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亦是有意造成中国人不容易管的重大因素之一。孟子一方面鼓励做子女的应该“顺”于父母,却赞成部属对上司“不要顺”(“不要顺”绝非“要不顺”);另一方面又告诉齐宣王说:“上司如果看待部属像手足(君之视臣如手足),那么部属就会把上司视为腹心(则臣视君如腹心);上司看待部属像犬马(君之视臣如犬马),部属就把上司视为路人(则臣视君如国人);至于那些把部属看成没有价值、没有用处的土芥(君之视臣如土芥)的上司,就难怪部属把他当作仇人一般看待(则臣视君如寇雠)。”

中国人希望“必待上对下好,然后下才对上好”,一旦颠倒过来,在下者先对居上位者示好,那就是众人所不齿的“谄媚”“拍马屁”“巴结权贵”,十足的“奉承之徒”。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只有“治道”而无“政道”,因而指出中国以前仅有“民本”观念而不涉及“民主”。实际上中国人是“寓政道于治道”的。中国人“不好管”的性格,使得历朝帝王,除了“按时纳粮”“不要造反”之外,不敢过多索取,因而在专制政治的情况下,老百姓仍然享有“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极大自由。中国人难管,即由于这种“政道”,成为所有独裁暴君的克星。

“敬人”的结果,也有引起“不敬”的。孟子要我们首先自我检讨,为什么“我礼敬人,人却不回敬我”(礼人不答)?是由于自己“敬”得不甚周到,还是已经失敬而不自觉?如果确实是自己的失误,当然要反省以正身,务求尽其在我。倘若自省并无失敬,而对方依然“不敬”,就不妨“不理他”,因为“他不过是一个妄诞的人(此亦妄人也已矣)!这样,和禽兽有什么分别呢(则与禽兽奚择哉)?对于禽兽又何必计较呢(于禽兽又何难焉)”。这也是“上不理下,对他冷淡,爱理不理”的一种制裁力。

中国人难管,却本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态度,并不主张采取西方那种争取、冲突的手段,这是“劳资和谐”的基础。除非遇到“桀纣暴虐,残民以逞”,万不得已才会“汤武行仁,吊民伐罪”。

《中庸》记载,凡是治理天下国家的,有九种经常不变的纲领,那就是修正己身(修身)、尊重贤人(尊贤)、亲近亲人(亲亲)、恭敬大臣(敬大臣)、体恤群臣(体群臣)、爱民如子(子庶民)、招徕各种技术人员(来百工)、善待远方的人(柔远人)、安抚列国的诸侯(怀诸侯)。其中除修身外,都是讲求“敬人”的道理。怎样“敬人”呢?一是在精神方面提高他的地位(尊其位),二是在物质方面加厚他的待遇(重其禄),双管齐下,还有什么人会不知尽心尽力来“回敬”呢?

中国人难管,我们二十几年来,一直在动用西方的法宝,想要管好中国员工,效果并不理想。中国人太聪明(当然也有人否认,说这正是不聪明的表现,但持此论调的中国人,绝不承认他自己不聪明,理由是,只有他聪明才得以看出这种不聪明),很喜欢取巧,不管用什么方法管他,总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原是中国人的看家本领。难怪学了这么多年,仍然大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管的。

理人之道,固然“敬人即所以敬己”;礼贤下士,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使得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偶尔不免遇到“人中禽兽”,以“不敬”回“敬”,值此讲求效率的时代,“不理他”并非良策,必须进一步追根究底,发掘病源,务求彻底根治,管理者才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