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凤求凰》——被后世文青补脑打磨出来的神曲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那档子事儿,就像一颗看起来亮晶晶,实则沾了不少灰的大珍珠,一直传到现在。大家对里面的各种小细节那是翻来覆去地琢磨,尤其是那首《凤求凰》,被后世这么一折腾,好家伙,简直成了他俩传奇爱情的“开机按钮”。但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吗?嘿,这里面的真相啊,可能比咱们想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一点儿都不浪漫,甚至可以说,《凤求凰》的魅力,完全是被后世那些穷酸的文艺青年给吹上天啦!
遥想当年,司马相如就是个穷得叮当响的落魄文人,靠着朋友的介绍,才好不容易混进了卓王孙的大宴席。这卓王孙,那可是当地响当当的大富豪,家里产业多到数不清,人脉关系更是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宴席上,好吃好喝的摆满了一桌又一桌,宾客们嘻嘻哈哈,热闹得不行。再看司马相如,虽然穿着一身破布衣服,可那股子自命不凡的劲儿,简直要冲破屋顶。他轻轻摸着绿绮琴,手指这么一滑,《凤求凰》的旋律就飘了出来,那声音,绕着房梁久久不散。这时候,卓文君正守寡在家呢,心思本来就细腻得像头发丝儿,又老早听说过司马相如的才华。听到这求爱的曲子,她心里到底咋想的,咱也没法钻进她肚子里瞧。但后来她二话不说,直接跟司马相如私奔了,这事儿可真是把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后世那些穷酸文人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就跟商量好了似的,都说卓文君是被《凤求凰》迷得七荤八素,被司马相如的才华彻底征服,所以才不管不顾地抛弃了富家千金的身份,跟这个穷光蛋私奔了。但你要是仔细一琢磨,这说法简直错漏百出,就像破了洞的渔网。
咱把眼光拉到现在看看。现在社会上这种事儿可不少见。那些富婆包养小鲜肉,难道真的是因为欣赏小鲜肉会吟诗、会唱歌跳舞吗?别逗了!大多都是各取所需,说白了,就是干柴碰上烈火,一时冲动。富婆们天天过着好日子,物质上早就啥都不缺了,心里太空虚,就想找点刺激。她们搞什么读书风、哲学风、文艺风,也就是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给平淡的生活找点乐子。卓文君那时候,虽然跟现在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人性这东西,能有多大变化呢?她作为富家寡妇,吃穿不愁,可天天一个人独守空房,心里头青春的小火苗烧得正旺呢。司马相如一出现,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的可不是对高雅音乐和才华的共鸣,更多的是对新生活、新刺激的渴望。
再说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向来是真君子、大丈夫之间互相欣赏的高尚境界。伯牙和子期,一个琴弹得好,一个听得懂,两人是灵魂上的绝配,跟男女之情没啥关系。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呢?司马相如弹《凤求凰》,真的是想找个知音吗?我看悬。他一个穷书生,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要是能攀上卓家这棵大树,那不就跟一步登上了天一样嘛。而卓文君呢,刚死了丈夫,心里又迷茫又对未来没底,就在这时候,司马相如出现了,带着一股特别的“诱惑”。这俩人,从一开始,心思就不单纯,哪还有脸谈什么高雅的知音情谊啊。
卓文君听到《凤求凰》后的心理变化,可能根本不像后世文人写得那么诗情画意。她可能就是在那一刻,突然看到了摆脱无聊寡妇生活的希望。那琴音,不过是个借口,让她有了胆子做出违背世俗的事儿。而司马相如呢,也借着这首曲子,偷偷向卓文君传达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想攀高枝,一个想摆脱束缚,就这么简单。
两人私奔后,日子一长,现实就开始“露獠牙”了。司马相如那点家底很快就花光了,没了卓家的钱,生活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卓文君没办法,只能亲自去卖酒,把富家千金的架子扔到一边,干起了粗活。这时候,她心里对《凤求凰》那些美好的幻想,估计早就碎成了渣渣。司马相如呢,当官不顺的时候,还动过休了卓文君再娶的心思,要不是卓文君又有才又聪明,写了《白头吟》挽回局面,这段所谓的“传奇爱情”,估计早就凉凉了。
这么看来,那首在宴席上让人惊艳的《凤求凰》,虽然有点艺术魅力,但根本不像后世传的那样,有让人神魂颠倒、催生真爱的神奇魔力。它不过是一段复杂情感和利益算计的导火线,被那些穷酸文青披上了浪漫的外衣,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骗了好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真正的历史啊,往往藏在那些漂亮话和美好想象的下面,又现实又残酷,甚至还有点不太好看。当我们把这些迷雾都拨开,重新去看《凤求凰》和司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就会明白,人性和历史搅和在一起的复杂关系,可不是简单的一首琴曲和爱情就能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