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传位胡亥?
咸阳。
天色将亮未亮,大臣们便已经匆匆入宫,等候始皇帝的遗诏。
“陛下驾崩的如此突然,这大位也不知会落到谁的手里。”
“这还用问?虽说陛下在时,并未册立太子,但论德行、论长幼,抑或是论陛下的重视程度,那这位置,都该是长公子扶苏啊!”
几名大臣凑在一起,正小声议论着。
就在此时,一声有些刻意的咳嗽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众人回头、侧目,结果便瞧见,一身白袍的赵高,正笑呵呵的瞧着他们。
“怎么?几位这是打算替陛下做决断吗?”
没等他们反应,赵高已经开口做了定论,脸上的笑容,也似乎是在预示什么。
“没、没有的事!”
“是啊,中车令可不能拿这事开玩笑!”
眼见着几人如此反应,赵高的笑容更甚。
他摆摆手,笑道:“你们还真是开不起玩笑,不过咱家得提醒你们一句,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否则稍不留神,就害了自己的性命啊!”
说完,他便快步走到李斯面前,投去一个探究的眼神,似乎在等待对方的某种回应。
李斯轻叹一声,也知道,此刻自己该有决断。
于是他轻轻鼓掌,朝着众人招呼。
“诸位同僚,诸位大人,始皇帝临终前,曾留有遗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咱们便一同将新君确立了吧!”
李斯话毕,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原来如此,我就说,陛下虽说没立太子,可如此大事,又怎么可能没有决断?”
“有旨意便好,如此便能免了一场祸事啊!”
众人议论的工夫,胡亥却是已经捧着一卷帛书,从暗处走了出来。
作为始皇帝的皇子之一,胡亥地位尊崇,但实际上存在感却是不高。
如果不是始皇帝命赵高教导胡亥,而赵高又是大秦最具有权柄的内官,恐怕许多人都不会关注赵高。
此刻他捧着圣旨出来,不少人都本能的觉得,这是赵高有意送胡亥一个用力之功。
于是,一众官员纷纷向着胡亥行礼,口称公子。
胡亥倒也是一反常态,逐一回礼,神情中满是郑重。
一墙之隔,暗室之中。
众人口中,已经驾崩的始皇帝嬴政,此刻却是神情复杂。
他轻叹一声,感慨道:“也是难为李斯和赵高了,为了保住大秦基业,竟要冒着杀头的风险矫诏。只是不知道,扶苏那小子会不会辜负了朕,会不会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忠心啊!”
很明显,嬴政心里,对李斯、胡亥都极为信任,以至于到了此时,虽觉得让胡亥传旨不妥,却仍没生出怀疑之心。
只是下一刻,当胡亥开口时,连同嬴政在内的所有人,却是都陷入了呆滞和错愕。
“诸位大人,父皇临终前,说皇长兄扶苏有仁德之心,却并无治国之能,忠厚有余,却有悖父皇治国之策,屡屡顶撞父皇,有违臣道、孝道,不可为天下主。”
此言一出,众人再度面面相觑,甚至顾不得场合,开始低声议论。
“这怎么可能?陛下虽说被长公子顶撞过,可也不至于因此,就弃了长公子啊!”
“难不成传言属实,扶苏公子此番去北境,便是陛下有意放弃他,培养其他皇子,只是天不假时日,陛下还没行动,便驾崩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
将气氛差不多了,胡亥咳嗽一声,随后提高了嗓音。
“始皇帝有旨:朕闻,尧舜有禅让之德,故成大业,周……是故,皇嗣国本,当立贤德;公子胡亥深肖朕躬,当登大位。着令丞相李斯、中车令赵高……”
暗室之内,嬴政面如土色。
到了此刻,他哪里还不明白,这哪里是李斯、赵高不得已为自己矫诏,这分明就是乱臣贼子,要夺权篡国。
如果不是想到了某些原因,他此刻甚至已经要跳出来,当面质问两人,为何要背叛自己。
另一边,大殿上。
“陛下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旨意!我怀疑,是有人矫诏!”
蒙毅没等胡亥将剩余的托孤之臣名单说完,便怒气腾腾的站了出来。
作为大秦上卿,又是嬴政最信重的大臣之一,蒙毅平素没少随侍在嬴政身边,如果嬴政真有此心,他又怎么可能毫不知情。
之前胡亥宣读圣旨时,便有不少人心中存疑,可却碍着身份,不敢站出来反驳、质疑。
如今蒙毅第一个站出来,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理由。
霎时间,又有七八名大臣开口反对。
“胡亥公子!臣斗胆请问,陛下是何时写了这道旨意?又是何时交给了你?”
“是啊!陛下既然是突然驾崩,为何又能留下旨意?难不成是陛下早就写好了这道旨意不成?”
一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又将质疑转移到了为何不是立扶苏上。
“我等都是常伴陛下的近臣,公子扶苏虽说确有顶撞陛下的时候,可那也都是因为国事,陛下甚至因此背后夸过扶苏公子,试问,陛下又怎会因此,便改立了旁人?”
“这些年,陛下对扶苏公子的培养,也都是大家有目共睹,怎……”
眼看局势便要失控,胡亥心中恼火之余,也有些慌乱,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一旁的赵高。
赵高无奈,快步上前,朝着众人呵斥。
“诸位大人,这是要造反不成?陛下何时下旨,都能当成你们怀疑的借口,这也太好笑了吧?”
“况且陛下不说立谁,便是有意保护胡亥公子,如今看来,倒是陛下高瞻远瞩,这朝中果然有奸佞!你们不信公子,不信咱家,那你们,难道连李相都不信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李斯身上。
一瞬间,李斯只觉得如芒在背,可他也知道,到了这一步,自己已经无法回头。
“诸位,中车令所说属实,陛下担心,有人谋害胡亥公子,这才一直将诏书封存。我这里,也是有知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