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驰援牂牁敬献三策

“季常啊。”

回到了阔别许久的丞相府,迎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诸葛亮的叹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回来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实在太过招摇了。如今即便是流言传回蜀中,李严他们想借此机会敲打你一下,谁也没有办法。”

“我知道。良已从中学到了教训,以后做事会多加注意。”

“现在有两个最有可能的情况,我一并说给你:

第一种,杨仪攻下牂牁,无论流言是真是假,朱褒人死,事情便到此为止。他既然是抢了幼常的功劳,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我再替你搪塞几句,这件事也就可以了;

第二种,杨仪攻不下牂牁。只要前线还在拉锯,就相当于是一个放血的口子,成都要不断地向那边提供兵粮。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朝中的主和派颇有微词。”

“王文仪已经向我详细分析了南中各郡现在的情况。以当下的局面,缓和一段再去平定是为最佳。”

诸葛亮轻叹一口气:

“但这样,你少不免要被他们弹劾。我若强行保你,恐怕难以平衡朝中势力。只得等到邓芝凯旋之后,再请你重新入朝。”

诸葛亮的话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马良虽然听得懂他话中的意思,但还想再争取一下:

“我也有上中下三策敬献丞相。”

“你说。”

“正所谓上兵伐谋。上策当以解决军国大事为先:牂牁城虽易守难攻,但南中各郡本就人口稀少。能供他调遣的军队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不足三千人。”

马良向前两步,将手在战事图上比划几道:

“杨参军是吃了急攻的亏。若是一开始便保持拉锯,围而不打,消耗其中力量,那么便可在适当的机会一击制敌。

他会如此,一来是并未将蛮人看在眼里,希望迅速立功;二来也与我先前信息传递片面有关。如此一来,我也有些责任。

不过当今局面,仍旧有一招破局之法:只需再派一小支队伍,从侧面包抄,令其两面受敌。如此朱褒人手不足,难以分配,即可破城。”

“那若是此时东吴向此处支以援兵呢?”

诸葛亮发问。

“不会。东吴一定不会派人支援。如今靠近牂牁领兵的将领是步骘,他心思皆在平定武陵以南;再加之曹丕正对其虎视眈眈,他断不会分兵至此。”

“且先按下。中策呢?”

“中策以解决眼下骚乱为先。丞相可先一步上表,以流言四起,动摇军心为由,将我暂且停职调查。等到邓芝回蜀,吴蜀修好之后,再将我启用便是。”

“可若是伯苗此行耽误许久,或是无功而返,那又该如何?”

“伯苗能言善辩,又正直严谨。只论人格便不至于无功而返。”

马良不愿将话说的太死:

“即便他回来吴蜀之盟尚有隔阂,但也势必会修复一部分。到时再有什么情况,就倒是再说吧。”

诸葛亮摇了摇头。

“伯苗使吴,日期不定。季常且说说下策。”

“下策则以解决朝中骚乱为先。杨仪在前线作战,虽难以速克但必然保持优势。牂牁孤城一座左右无援,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回朝之前,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以及不断从朝廷手中索取军饷,他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将真假消息混合一并传回成都。

这么做既能夸大战局以掩盖他初期急攻的错误判断,又能进一步索取利益,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既然如此,索性将其所有消息一并压下不表,他眼看成都没有消息,必然会遣使来探。只需将他的信使一并扣下,令其收不到消息,到时他势必要从破釜沉舟破城和撤军遁回中选择。无论哪个,都对眼下局势有利。”

“季常所言下策,实为党争之策。”

诸葛亮皱起了眉:

“季常难不成是想有样学样?若如此做,势必之后会遭致报复。冤冤相报,国家危矣!”

马良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所以此为下策。”

他故意把这个事儿放到最后,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和李严那样玩弄政治的人不一样。

有了这最后一策的衬托,上面两策便显得更加具有可行性了。

“如今朝中正值用人之际。若是在此时罢免季常官职,我实不愿。若依上策,可有人选?”

“舍弟马谡可往之。”

“不可。”

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拒绝。

其中原因他不愿明说,马良心里也清楚:

眼下马良正处在漩涡正中,诸葛亮若是用他族弟前往分功,这就是摆明了要拉偏架。

之后再说什么和谐共处,共扶汉室的话,那便没了效用了;

于是马良便顺水推舟:

“偏将军王平可往之。”

如果他一开始就推荐王平,那么诸葛亮肯定会以王平是他副将的原因拒绝;

但是他先推荐马谡,那么王平就成了一个可选项了。

折中的办法在哪里都好使:

“王将军志虑忠纯,坚韧稳重。以他辅之,牂牁可破。”

“……我再想想,你先去吧,这两天先好好休息,无论情况如何,两天后上朝之前同步给你。”

“是。”

马良告退之后,一直坐在一旁帮忙处理公务的蒋琬终于敢发出一些动静来。

“公琰。”

“丞相。”

蒋琬放下笔站起来。

“你觉得我该如何?”

“侍中所言皆针砭时弊,依在下看,可行上策。”

“那你觉得他为什么要推荐这两个人?”

“……卑职不敢妄言。”

“你说就是。”

“侍中应该一开始就想推荐王将军,但碍于刚刚共同出征之事无法直说,所以先用其弟幼常做铺垫。”

蒋琬如实回答。

“是啊。他还挺严谨的,给大家都分一个台阶下。那依你看,王平可否担当此任?”

“回丞相……我对此人了解甚少,实在没法向您推荐;不过此人应该也回到了成都,您可唤他入丞相府,以述职之名考察之。”

“你说的是。”

诸葛亮轻叹一口气。

“去把他找来吧。”

“遵命。”

蒋琬放下手里的书简和笔,然后迅速走了出去。

夷陵战后,本就人才凋零。

如今仅剩下这些官员,还做不到一条心共同御敌。再这么下去,恐怕不等敌人来犯,益州内部自己就要撑不住了。

“唉。”

诸葛亮满面愁容,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