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移宫案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通行粮布法

“但天地分阴阳,一体分两面,凡事有利必有弊。”

“朝廷只收白银,天下一个标准,这对东南沿海之地,固然是个好事,因为东南不缺银两,但对西北内陆之地,就变成了灾难,因为西北缺银。”

“这必然导致,朝廷对西北的搜刮要远远大于对东南的搜刮,对西北小户的迫害,要远大于对东南小户的迫害。”

“此外,朝廷不产白银,银两在商人手里,百姓要交税,就必须拿实物去跟商人交换,那么商人就可以趁机压低物价,抬高银价,从而赚取中间差价。”

“全天下只要是纳税的人,都得被商人盘剥一遍,就连朝廷都不例外。”

“可以说,商人现在正骑在大明朝所有阶层的脑袋顶上,作威作福。”

“他们凭什么?他们凭银子。”

“就因为咱大明朝不产银,却用银子作为税收的唯一等价物,商人掌握了银子,就等于掌握了国家的税源。”

“这,就是他们敢于盘剥大明乃至整个天下的根因。”

朱常洛说完这些话,拿起茶杯润了润喉。

只见堂中众人已然露出复杂神色,能让这群老狐狸变了脸色,可知心中想的一定不是简单事。

有些事,大家私底下都清楚,但若拿到台面上说,就不得不斟酌起来了。

方从哲拱手一礼,开口道:

“陛下,自从英庙驰用金银之禁后,民间已然将银两作为了通行货币,一条鞭法使用白银作为税物,也是适应民间情况而做出的变动。”

“若以后不用银收税,改收实物税,恐怕又会滋生许多苛捐杂税出来。”

朱常洛想了想,开口问道:“还是那句话,咱大明朝廷是代表的哪个集团在统治天下?”

“答案是地主集团。”

“国有四民,士农工商,地主集团主要来自于士和农,工匠集团则是地主集团最好的盟友和伙伴,而商贾集团,则是地主集团的最大敌对势力。”

“商人不事农耕,不事手工,南来北往,低买高卖,严重破坏了地主集团的统治基础。”

“地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什么呢?是广大的佃农,也就是老老实实在地里耕种的农夫,这才是根本。”

“地主作为统治集团,天然就有责任保护农夫的利益,要为他提供安全稳定的耕种环境,以此长久的获得收益。”

“而商人的存在,极大的破坏了这一根本,他们低价收购粮食、布匹,攫取地主的利益,压榨佃农的生存空间,极大地破坏了地主集团的统治基础。”

“他们把物资都出售到国外,哪怕是囤积在自家粮仓里也行啊,他们非得把物资换成银子,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物资储备。”

“金银一不能吃,二不能穿,除了便于商用结算之外,于国家而言,毫无用处,只有粮食和布匹才是国家最需要的东西。”

“西北地区都快穷的吃不上饭了,浙直地区却还在大面积的种植着低产的桑树。”

“由此可见,南北贫富差距有多严重,朝廷若再不居中调控一二,恐怕要不了多久,百姓就要砸锅造反了。”

李汝华接过话头,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可在东南行银法,即仍以银两作为结算物,而在北方行粮法,即以粮食作为结算物。如此或可缓和南北差异。”

朱常洛摇了摇头,拒绝道:

“现在国家面临的困难是要打仗,打仗消耗的是粮食和布匹,不是白银。”

“天下仍行一法,过去是银法,自泰昌元年以后,通行粮布法,无论地里种的是什么,统统换成粮食或布匹,以粮布作为税物。”

“至于沿海地区种植桑树的田亩,今年过冬后,统统铲了,明年开春改种粮食或高产的棉花,这产量低,价格高的桑树,等朝廷什么时候灭掉了后金,什么时候再改回来吧。”

“还有沿海各省的茶田,一年到头交不上几两税,却白白占据大片膏腴之地,依朕之意,统统铲了,改种粮食或棉花。”

“若是不愿意铲,那就和户部好好商量商量,把茶田全部换成粮田或棉田,每年应交多少税,让那些茶庄主按粮田的价格缴税,同样,朝廷只要粮布,其他一概不要,让他们自己去换。”

“用白银作为税物,是咱大明朝独有的,许多弊端漏洞都毫无借鉴之法,但用粮布作为税物,确是通行了两千多年,各种各样的防止贪污偷税的方法,史书上多的是,大司徒下去后自行摘取便是。”

李汝华闻言,拱了拱手,开口道:“臣明白。”

朱常洛拿过纸笔,亲手写下:

【拟于泰昌元年始,天下通行粮布法,凡茶田、桑田,或改种粮食,或改种棉花,若不愿改种,则按粮田计亩征税,由茶桑田主,自行兑换粮食,缴足税物】

朱常洛写好了意旨,递给方从哲,示意众人会签。

在座众人拿到黄票后眼神很是凝重,这怕是要把整个商人集团得罪死,恐怕整个地主集团做梦都能笑醒。

黄票走到孙承宗手里,他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这话的意思是,我这句话可能不好听,你要是不愿意听,那我可以不说。

“讲。”朱常洛言简意赅的回道。

“依臣之见,陛下是否对商人过于偏见了?如此明显的针对,恐怕有损朝廷名声。”

朱常洛想了想反问道:“本朝商税与田税,占比如何?”

户部尚书李汝华当即答道:“回陛下,本朝田税占比近八成,商税不足一成。”

朱常洛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点了点头道:

“从税收上就能明显看出,是谁在供养着朝廷,吃着地里长出来的米,不为地主和佃农牟利,难道要让大明朝廷为商贾集团牟利吗?”

“若本朝的商税能像南宋朝廷一般,占据国税的九成往上,那朝廷为商贾大开方便之门,也未尝不可。”

“但眼下形势摆明了,是商贾不愿意供养朝廷,朝廷自然也没义务去惯着商贾,现在只是改行粮布法,又不是强征矿榷税,朝廷已经仁至义尽。”

“那一成的商税,他爱交不交,朕不缺那一成,但没了这一成的商税,商人这个集团对我大明而言可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了,对于这种蠹虫,该如何消灭,就是朕与诸公往后需要考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