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问题4 对待低功能和高功能的孩子,策略是不是相反的?有没有共性?共性是什么?
共性就是要求家长做减法,低功能和高功能都不例外,这是共同的原则。但是对低功能,就增加孩子和他人的交流与理解,毕竟这类孩子和高功能特点是不一样的。对低功能孩子,更多的是把家长认为无聊的陪伴,转化成一种能引起孩子兴趣的耐心细微的发现式陪伴。因为低功能孩子的关注点往往被要求过高的家长不屑一顾,有时候家长总是恨铁不成钢地帮助孩子创造一些惊喜或者兴趣点,但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到后来可能会发现孩子更加退缩,家长会误认为自己给予的刺激强度还不够,于是就变本加厉,结果可能会更糟——形成了一种依赖,于是还真有可能走向“终生干预”这条不归路。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一旦使他跟不上,往往是一点跟不上,接下来将会越来越跟不上,就会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恶性循环。孩子可能就会自我否定,更加封闭。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先要把心态放平和,与我们的课程目标一致,逐渐跟孩子去对接,要去把“无聊陪伴”变成“有趣陪伴”。要想使不太有兴趣点的孩子感到趣味,首先要有耐心。家长要是没有耐心,过于急躁,你的努力就变得没有趣味了。即使你把活动搞得“有趣味”了,孩子也会受打击。他觉得“我太无能了”,他会认为“老师或妈妈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我都不会,我真是个没用的人”。所以有趣味是后期的事,前期是耐心,再无聊也能够从心里接纳,最后使孩子自己感到有趣味了,家长的陪伴也跟着有趣味了,家长的前期陪伴就基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