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今天不上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待修改)

万历四年・大暑・文华殿经筵朱翊钧跪坐在黄绫软垫上,望着御案前展开的《武经七书》。张居正身着仙鹤补子的绯色官服,正讲解《孙子兵法》虚实篇。殿外蝉鸣聒噪,殿内却静得能听见朱翊钧腰间玉佩轻碰的脆响。

“陛下可知,“张居正忽然提高声调,“兵者诡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他的手指划过书页,“此乃戚继光将军蓟州抗倭的要诀。“

朱翊钧忙收敛心神:“先生教诲,朕谨记于心。“他的目光落在张居正官服上的海水江崖纹,忽然想起昨夜李贵妃的话:“张先生待你如严父,你要争气。“

“退朝后,“张居正继续道,“请陛下将《孙子兵法》抄录三十遍。“他展开手中黄绫,“这是戚继光将军的《练兵实纪》,请陛下御览。“

朱翊钧接过兵书,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鸳鸯阵““车营制“等批注。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御花园偶遇的戚继光——这位抗倭名将身着戎装,腰悬佩刀,与经筵上的张先生形成鲜明对比。万历四年・处暑・蓟州总兵府戚继光身着锁子甲,望着关外的烽烟。三日前鞑靼骑兵突袭喜峰口,他已连续三日未眠。案头的《边事疏》被朱砂批注得密密麻麻,旁边放着张居正的密信:“蓟州防线务必固守,援兵不日即到。“

“将军,“参将王保进来禀报,“张首辅的信差到了。“

戚继光接过密信,见上面写着:“已准蓟州增兵三万,军饷由江南织造局加派。“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的抗倭大捷,那时张居正还是内阁次辅。

“传令,“戚继光喝道,“全军戒备,今夜劫营!“万历四年・白露・京郊皇庄朱翊钧微服出巡,身着青布直裰立在棉田边。冯保扮作长随紧随其后,腰间的绣春刀藏在宽袖中。秋风拂过雪白的棉桃,远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

“公子请看,“老农指着田间,“这是新种的木棉,多亏张首辅的'一条鞭法'......“

朱翊钧心中一惊。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他曾在经筵上听张先生讲过,却第一次见到实际成效。他忽然注意到老农腰间的竹牌——那是考成法推行后,地方官发给农户的完税凭证。

“老人家,“朱翊钧问道,“今年赋税可还繁重?“

老农长叹:“张首辅的新法虽好,可层层盘剥......“他忽然住口,“公子还是快走吧。“

朱翊钧正要追问,却见一队锦衣卫飞马而来。为首之人正是朱希孝,他翻身下马:“陛下,此处不宜久留。“万历四年・秋分・张居正府邸张居正独坐书房,望着案头的《边事疏》。这是戚继光从蓟州送来的捷报,详述劫营大胜。案头的《平倭图》被夜风吹得沙沙作响,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的抗倭大捷。

“老爷,该用晚膳了。“书童端着燕窝粥进来。张居正摆摆手,继续批阅奏疏。自万历登基以来,他已连续三年未归江陵省亲。

“张太岳好兴致!“冯保的尖笑声突然响起。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身着蟒纹曳撒,腰悬绣春刀,身后跟着四名东厂番子。

张居正起身相迎:“冯公来得正好,戚继光的捷报......“他示意书童退下,从檀木匣中取出地图,“蓟州防线需增兵三万。“

冯保扫了一眼地图,阴鸷的目光在“居庸关“三字上停留片刻:“咱家会禀明李太后。“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道:“陈皇后请封固安伯的诰命已下。“万历四年・寒露・慈宁宫李贵妃正在佛堂抄经,朱翊钧进来时,檀香袅袅中传来《妙法莲华经》的梵唱。母亲身着月白蝉翼纱裙,腕间的翡翠镯子与佛珠相映成趣。

“钧儿来了。“李贵妃放下狼毫笔,“今日经讲讲了什么?“

朱翊钧躬身道:“回母后,讲的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他忽然注意到供桌上的《农政全书》,“母后也在关心农事?“

李贵妃淡淡一笑:“哀家不过是想为你分忧。“她忽然压低声音,“陈景行提督京营后,已裁撤冗兵两万。“

朱翊钧点头:“张先生说过,兵不在多在精。“他忽然想起京郊皇庄的见闻,“儿臣今日微服出巡......“

李贵妃打断他:“钧儿,你可知陈皇后请封固安伯的深意?“她忽然取出一份密报,“英国公长子与陈景行密谈,疑似结盟。“

朱翊钧接过密报,见上面写着“张元功与陈景行结盟“。他忽然想起张居正的话:“武勋集团与外戚联姻,乃国之大患。“万历四年・霜降・国子监朱翊钧再次微服出巡,身着青衿立在太学门前。冯保扮作书童紧随其后,腰间的绣春刀藏在宽袖中。国子监的碑刻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朱翊钧望着“太学“二字,忽然想起徐阶的话:“读书万卷,不如行万里路。“

“公子请。“门子躬身让路。朱翊钧步入大成殿,见一群举子正在议论朝政。

“考成法虽好,“一人大声道,“可苦了我们这些寒门学子!“

朱翊钧心中一惊,正要发作,却被冯保按住。他顺着冯保的目光望去,见角落处站着一位白须老者——竟是致仕的徐阶!

“徐阁老?“朱翊钧脱口而出。徐阶转身,老眼中闪过惊讶:“这位公子......“

冯保忙打圆场:“家公子仰慕阁老大名,特来拜见。“

徐阶打量朱翊钧片刻,忽然躬身:“老朽告退。“他转身时,朱翊钧瞥见他袖中露出一角黄绫,上面隐约可见“高拱“二字。万历四年・立冬・文华殿朱翊钧端坐在龙椅上,望着阶下新栽的梧桐。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晕,恍若冯保呈来的东厂密报上的血珠。

“张先生,“他忽然道,“戚继光的捷报,朕已览过。“

张居正踏出队列,青衫广袖扫过御道金砖:“启禀陛下,蓟州大捷全赖陛下洪福。“他展开手中玉笏,“这是江南织造局加派的军饷清单。“

朱翊钧接过玉笏,见上面列着苏杭绸缎庄的数目,忽然想起京郊老农的话。他忽然问道:“张先生,'一条鞭法'推行后,百姓负担可曾减轻?“

张居正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启禀陛下,臣已命地方官严查贪腐。“他忽然压低声音,“徐阶致仕后,与高拱旧部往来密切。“

朱翊钧点头:“朕知道了。“他忽然望向冯保,“东厂那边......“

冯保踏出队列,飞鱼服上的金线蟒纹在晨光中粼粼生辉:“启禀陛下,徐阶已被监视。“他忽然压低声音,“雒遵在诏狱自尽。“

朱翊钧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陈皇后鬓间的素白银钗上:“母后以为?“

陈皇后轻抚腰间东珠朝珠:“陛下处置得当。“她转向李贵妃,“妹妹以为呢?“

李贵妃抱着朱翊镠淡淡道:“一切听凭陛下做主。“她袖口暗绣的百子千孙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万历四年・小雪・紫禁城角楼张居正独自登上角楼,望着暮色中的紫禁城。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血色光芒,恍若当年徐阶斗严嵩时的景象。他从袖中取出密报,上面写着:“陈皇后与固安伯密谈,疑似图谋不轨。“

“张先生好兴致。“冯保的尖笑声突然响起。

张居正转身,见冯保身着蟒纹曳撒,腰悬绣春刀:“冯公来得正好。“他展开密报,“陈皇后之事,该如何处置?“

冯保阴鸷一笑:“咱家已安排人盯着固安伯。“他忽然压低声音,“李太后召见。“

慈宁宫内,李贵妃正逗弄着朱翊镠。见张居正进来,她屏退左右:“张先生可知,陈皇后请封固安伯?“

张居正躬身道:“臣已拟好诰命。“他从袖中取出玉匣,“这是陈景行掌管京营的委任状。“

李贵妃随意翻了两页,忽然问道:“张先生可知,杨博在通州拒捕?“

张居正心中一凛:“臣已安排锦衣卫接应。“他顿了顿,“英国公长子张元功已抵达神机营。“

李贵妃眼中闪过赞许:“张先生果然思虑周全。“她忽然压低声音,“高拱的家人......“

“臣已妥善安置。“张居正胸有成竹,“张四维等人已移交三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