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成为共益企业

商业组织要想成为认证的共益企业,需要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并将评估与支持性文件提交到共益企业实验室,根据需要修改公司章程(取决于合并的状态)。

共益企业实验室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实体,倡导利用商业力量再次寻求使命的变革,以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企业家的全球运动。共益企业实验室评估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活动,对那些符合某些标准的公司进行认证,主要对那些自愿采取负责任的标准、自愿加入和满足某一特定的由共益企业实验室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的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共益企业社群,构建可持续的商业生态圈。

为了获得共益企业实验室的认证,一家公司必须从涵盖不同类型的200个评估问题中获得80分以上,而评估问题的类型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类型和它规模的大小。如果这一步骤通过,公司将与共益企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估评审。即使一家企业获得共益企业实验室的评估认证,它仍将面临随机性的年度审查,以确保共益企业使命的延续性。

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共益企业的关键标准主要包括五大领域,分别是公司问责/治理机制、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其中:公司问责/治理机制领域涵盖公司治理指标以及企业透明度、董事会和反腐败机制;员工领域涵盖薪酬、福利和培训、工作环境、员工所有制(员工持股)、管理和员工沟通、工作灵活性和企业文化等;社区领域主要包括社区客户服务多元化、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社会和环境绩效、公民参与和捐赠、社区服务政策、生产有益产品和服务需要的人;环境领域主要包括能源使用、排放、减少对活动的环境影响,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污染预防和补救,环境管理系统,对环境影响的供应链评估以及对社会和环境关注的商业模式。具体来看,共益企业认证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组织战略层面的董事会的职责、组织运营管理层面的组织透明度、组织价值创造层面的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

1.董事会的职责

共益企业的治理章程,除了包含董事会的经济利润使命之外,还包含企业公共性利益相关方的其他公共性利益。更关键的是,共益企业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多重使命均衡成为共益企业的突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看,共益企业的组织使命是创造基于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型、均衡型与共享型的价值,而非单一性的经济价值或社会环境价值,寻求多重价值之间的内在相容。因此,在共益企业的组织治理过程中,对于董事会的职责而言,独特的组织使命使得董事会的职责发生变更,一个重要的词是“必须”,即董事会不仅要考虑股东,还要考虑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社区和社会因素,以及当地社区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实现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平衡,以及将其考虑在组织的管理与业务行动中实现。这意味着共益企业明确了对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考虑是企业最大的利益,从而拓宽了传统董事会对谁负责的基本内涵。在权衡利益时,没有单个股东的利益成为优先的考量因素,优先考虑的因素仅仅是有助于实现组织基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的综合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2.透明度

透明度意味着组织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管理层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经营的绩效面临的潜在问题),以及企业价值创造等,能够清晰地被组织的利益相关方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股东所知晓。在此基础上,组织的利益相关方能够清晰地了解组织内的资源链、知识链以及创新链等不同链条的制度安排与要素流动,明晰组织如何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区别于一般性的商业企业,共益企业在多重使命驱动下需要创造更加综合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价值,搭建基于组织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共创、共享平台,驱动组织可持续地创造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因此,对于共益企业的认证标准而言,其组织透明度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要求,组织透明度成为评价组织是否具有共益属性的关键指标,基于合规性、透明性与开放性的价值共创空间深刻影响利益相关方对共益企业这一新型的使命驱动型企业合法性的获取与维持过程。

具体而言,共益企业需要公开披露两份具有独立性质的年度收益报告,主要涉及公司对于公共性利益相关方与经济性利益相关方的价值期望的实现程度。一方面,共益企业需要一个独立的董事,能够监督董事们是否对董事会履行了相应的职责,基于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监督共益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企业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相应利益,如果不能满足某些公共性利益,报告必须包含对其进行合理解释的说明。另一方面,企业的合规透明度报告是年度报告的第二个部分,要求向社会公共性利益相关方公开表达企业在经济与公共社会价值领域做出的相应贡献,内容包括企业如何在追求经济使命驱动下的经济利润的过程中,更好地取得社会与环境领域价值创造的成就,并对共益企业的社会和环境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体现了共益企业对公共性利益相关的价值创造透明化披露。总之,不管是年度收益报告还是合规透明性报告,都要求在公共性的社会平台予以透明化披露,因而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公开透明化,成为共益企业的关键认证要素。

3.共享价值

共享价值(Share value)自波特(Porter)和克莱默(Kramer)(2011)年提出后,被描绘成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概念”,能够“释放下一波全球增长”。其认为“每家公司都应该从共享价值的角度看待决策和机会。这将带来新的方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增长,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共享价值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更广泛地考虑利润之外的社会利益与公共价值创造,在企业从事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为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波特和克莱默2011年所提到的,当一家公司把核心竞争力集中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上,为其股东创造利润时,就会达成最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从组织战略管理的视角来看,共享价值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战略管理的单边股东价值主导企业战略决策过程,认为组织的战略决策能够基于双重使命驱动的战略决策逻辑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环境价值的有机整合。实际上,如果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视为两个不同的圆,那么可以而且应该通过企业战略实现两个圆之间相互交融,使其慈善活动和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公司价值链的核心活动保持一致,追求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公司战略与业务竞争活动之中,进而创造基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的最大同心圆,追求更为广泛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利益相关方的共享价值(见图2)。

图2 基于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创造的共益企业

在共益企业的认证评价层面,任何商业组织变革组织使命并选择成立/转型为共益企业也是一种自愿行为,意味着其将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追求作为基本的业务运行宗旨,以其整合性的组织管理模式作为实现社会环境需求的基本依托,在解决经济需求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与社会环境的净效益。在组织的价值过程中,企业的员工、顾客以及社区与环境等多元利益相关方则是共益企业价值创造的共享主体,一定程度上共益企业契合了共享价值理论的基本内涵。最后,在共益企业的绩效评估方面,它包括一个客观的第三方标准,类似于公正的第三方评价。因为在其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共益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利益的灵活性,其在承认企业商业属性的前提下,不将追逐经济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的动机,一定程度上在其运营业务本身具有可持续的基础上支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实践。因此,共益企业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双重导向型组织在社会责任实践组织范式上的超越,将社会使命融入商业运营的血液之中,从而在经济价值创造的某一领域中实现社会价值的创造,或者在社会与环境价值创造领域中实现经济价值创造,最终形成基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共享价值,以应对经济价值创造领域所面对的社会与环境的问题以及挑战。

共益企业的认证概况

共益企业实验室通过对共益企业的评估和相关指标的确定向全球各国提供共益企业认证。在美国,共益企业与被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的共益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自2007年首家美国企业被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以来,共益企业实验室所认证的共益企业已经覆盖50多个国家、130多个行业的2500家企业,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企业来自欧美国家。截至2018年,中国有10家企业被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为共益企业,中国被认证的共益企业大部分为创业期或成长期的企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科技与医疗等领域。被认证的共益企业的创业过程本身就是由双重使命的价值观驱动,尝试以“三重底线”为基本运营原则,立足于商业组织的经济使命,有效整合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公共性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网络,将组织的综合价值创造与共享价值理念融入产品研发设计、运营管理与业务实践之中。

具体而言,从全球被认证的共益企业的数量来看(见图3),共益企业实验室自2007年以来向全球具有经济、社会与环境意识的使命驱动型企业提供认证,以推动全球商业企业向双重使命驱动型企业转型,更好地打造“好公司”与“伟大企业”。2008年至2018年,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的共益企业数量从2008年的125家增长到2018年的2500家,以共益企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使命驱动型企业范式在全球悄然兴起。

从分布区域来看(见图4),共益企业实验室所认证的共益企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占比分别为55%、17%和15%。而转型中国家分布较多的区域如亚洲、非洲被认证的共益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占比皆为2%。这说明当前共益企业实验室认证的共益企业仍然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主,在发展中国家中认证的共益企业的数量较少。

图3 共益企业在全球的认证数量

图4 被认证的共益企业的全球分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