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健之歌,一个灵魂歌者的诗情表达
导读:
李健为什么会走红?歌好当然是第一位。
他的歌词清新自然,充满哲学思辨和自然主义的美感。
他的曲调忧而不伤,悲而不凉,温婉如玉。
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人情难免淡薄,李健的音乐穿透心灵的层层铠甲,传达至心灵柔软的本真地带。
“润心细无声”,高声呐喊可能是感情的升华与宣泄,却不如耳边的喃喃细语来得暖心。听他的歌,如一缕清风拂过躁动的你我。
1.歌好,是第一位的
李健亮相《我是歌手》后,写李健的文章如井喷般一发不可收拾,大家相见恨晚似的寻找他身上每一个亮点,比如李健和小贝壳的诗意爱情,高情商学霸的搞笑段子,李健对梦想和风格的坚持,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励志故事,文艺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但回归起点,李健终是个音乐人,所有的盛誉都是0,如果没有好听的音乐在前面加个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所以,品读李健,必须首先品他的歌。
很多有质感的文人名人都爱听李健的歌,并赞不绝口。
王菲说李健的歌曲里有一种难以捕捉的温暖因子:“李健是我非常欣赏的艺人。他以前的专辑我都听过,说不出来为什么,总觉得他的音乐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
鲁豫说他的歌像一张情网:“听李健的歌是会爱上他的,而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坠入了李健的歌声的情网。”
撒贝宁夸李健的歌有深度:“你是我见过的理工男里面,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
……
面对铺天盖地的夸赞,李健也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好好听歌”。或者是“喜欢就好”。他特别开心自己的歌受欢迎,但并不希望大家过度关注他的人。《传奇》被王菲唱红后,他却跑到美国躲“火”去了。他说:“只想把时间留给自己重要的东西,留给音乐。你的身份是个歌手,你人比歌红,那一定不太对。”
也只有这样的本心,才能使他一直保持“歌好”。
这是李健的职业精神,透过他的职业精神,我又反思了信仰的本质。
唱歌,是李健的爱好、天赋,也是他的职业、事业,正因为认清了这一点,他才把创作和歌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有了名气和影响力后,想法设法专营那个“我”。既然是歌手,就要唱好歌,这是本分。很多娱乐圈内的明星人物火着火着就因为某个事件被大家嘲讽了,可是李健,从未遭遇此类情形,就算不喜欢他的人也不会对他反感,我想就是因为他做人、做事、做歌手很本分,有职业精神和道德。
透过李健的职业精神,我又反思了当下人们的“追星”心理。我们往往因为喜欢,而钟情于某个人,慢慢地,生出了许多狂热的迷恋,而淡忘了初心。在崇拜的路上,我们都跑偏了,误入歧途。
认识一个爱画画的大姑娘。老实说,她是有绘画天赋的,刚学画的时候,也确实画过几幅像样的作品,为她带来了收益和名誉。但很快,她忽略了自己的画,而放大了个人能力和自己本身。她的逻辑是这样的:画出自我手,那这些人喜欢画,肯定就是崇拜我。她内心里是这样想的:人们这么喜欢我,是因为我这个人很了不起。于是她丢了画,经营人。
可是,没有画,你不是那个才华横溢的你。很快,再也没有人把她当回事。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伤仲永”的故事。
再联系当下某明星扑朔迷离的被调查事件,本来相貌出众,演技好,既是演员,那好好演戏就是了,非要参与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结果职业没了,声誉也毁了。
这样的人很多,譬如一个作家,写出一本畅销书,就丢了写作,开始运营自己的名气,利用名气和影响力赚钱。一个研究者,发明出某项专利,就丢了研发,不断挖掘一个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
我曾经读过一些佛学大师的作品,并试图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我讶然发现,这些大师极力证明和宣讲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创作和新的研究结果,而忽略了书中内容的本质本应是纯净的佛法。
所以,无论佛学界的大师高僧,娱乐界的明星大腕儿,还是世间的众生,我们都本末倒置了。
假如你是个厨师,那饭好,是第一位的。
假如你是个做茶的,那茶好,是第一位的。
假如你是个琴师,那弹琴好,是第一位的。
假如你是个员工,那把工作做好,是第一位的。
假如你是个职业经理人,那把老板的公司打理好,是第一位的。
假如你是个普通人,那把生活过好,是第一位的。
唯其如此,才能不妄为,守本分,得体面。一个守得住本分的人,也会得到利益,因为利益是勤劳的副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帝会让每一个认真付出的孩子有饭吃,有钱花。
2.曲风沉静,一如既往
在这个奉行高音、快歌、火爆的歌唱舞台上,李健是个奇迹。
从不飙高音的李健有着自己的一套唱歌方式,深得听众的喜爱。
今年七月份,我来到了格根塔拉草原,草原上有条清澈的小河,蓝天白云,绿草茵茵,远离人群,我特别想听一首应景的歌,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贝加尔湖畔》。
平日里一人在家写作,也总是用李健的歌当背景音乐。
据说有外科医生做手术前会听他的歌,因为他的歌可以让心平静下来。
李健,浮华时代的“静能量”
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李健音乐里那种安静的成分。
李健喜欢安静的音乐,不喜欢玩花样。2002年,他唱《一生有你》与周杰伦的《双节棍》对决,并没有逊色。
《我是歌手》是一个让人全身上下激素泛滥的舞台,高音一浪飙过一浪,充满激情与呼喊。
但李健只是站在舞台上安安静静唱《贝加尔湖畔》,没有夸张的手势动作,只有他和贝加尔湖的世界,最后却得到那么多观众的掌声,甚至是眼泪。
2018年,他带着“东北虎”战队出现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时,选的也是安静的歌,一点都不“虎”。
突然觉得很感动,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依然有很多人喜欢他的这份沉稳和安静。
李健的音乐,一直曲风沉静。他不断拓展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每一次彻悟都对他的音乐产生影响,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音乐风格不会有太大改变,愿意选择一条路一直走下去。也正是因为不想改变,他才离开了水木年华。
离开水木年华后,李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得到音乐界的认可。
悲伤或喜悦都用充满诗意的柔和手法来表达,风吹柳絮般的安静曲风,也可以表达如大雨般强烈的情感。所以他被歌迷朋友们称为“音乐诗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聆听李健的歌,内心的喧嚣杂音会自动减少。听者仿佛被带到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只感受到鸟在天空,风在树叶间,光在跳动,感受到忘我的愉悦。歌声中,仿佛有一把精致的小刀,把听者凌乱的内心花园修整得规整美观,把杂草和枝蔓都剪断。听者内心只剩下静水流深的淡定,如平静的海洋。
为什么安静那么美好
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写道:如果我们要真的用印第安式的、植物的、磁力的或自然的方式来恢复人类,首先让我们简单而安宁,如同大自然一样,逐去我们眉头上垂挂的乌云,在我们的精髓中注入一点小小的生命。不做困苦的先知,而是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个人。
安静的歌,似春雨润物般拂净心头与眉头的愁绪,让心灵得到抚慰,杂乱的如浮尘般的愁思被洗涤一空,疗愈复原成人类健康美好的状态。
那么,静下来,我们可以做什么呢?静能生慧呀,你可以做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富商深受战乱之苦,便决定变卖所有家产,归隐山野老家。他将所有财物换成银票,小心翼翼地藏在一把特制的油纸伞柄内。赶路小憩间,雨伞不慎被盗。面对巨大的财产损失,富商并没有心急气躁,他冷静地分析事情发生前后的细节,断定是过路人顺手拿走了雨伞。所以他干起了“以新换旧”的修伞买卖,终于等到了那个拿他伞的人来换伞,成功地找回了丢失的伞和财产。收拾行李,高高兴兴回乡了。
这可真是个静出来的智慧故事。面对突发的变故,富商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能够挽回损失。
思索静的智慧,这对我们的人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写作时听安静的音乐,外科医生手术前听李健的歌,都是为了获得这种智慧和力量。我静下来可以产生灵感,外科医生可以平复紧张心情,下刀时游刃有余。
文痞看世界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的我们,似乎一离开手机就变成了一个不完整的人,就怕与全世界失联。再或者,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就好像世界离了你,就无法运行。我们的耳边除了熙攘的人声,再也听不进其他的音符。我们像被卷入洪流中的一粒沙,悬浮成为一种常态。我们通常都认为,去更多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我们就知道该怎么活,才会知道幸福是什么。实际上,有时候,你静下来,听一首歌,或者仰望星空,和山川河流相处,和自己独处,就能得到放松和疗愈。
而李健的歌,就是你日常生活里的星河皓月,山川河流。就像他的朋友所说的那样:
“我听李健的歌,每次只要不管从哪儿传来他的歌,我都会驻足侧耳倾听,不仅喜欢听他自我交流型的轻声细语,更喜欢他那种非常独特、安静和不献媚的美感。他的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其实特别能清晰概括他整个人。”
这其实道出了许多听众的心声。听李健的歌,可以产生通感,他的歌声就像溪流般自由自在地流淌,他不需要刻意表现。
3.从“谭校长”到甲壳虫,李健音乐审美的升华与转变
说起李健幽远沉静的曲风,要感谢一位学长。
是他,让李健放下对流行音乐的单纯模仿,去深耕细作,寻找旋律中暖心安定的力量。
音乐之路的第一次反思
那是在大三那年,正当李健为自己参加各种歌唱比赛拿奖拿到手抽筋儿时,有个同样写歌的学长对他提出了忠告。他对李健说道:“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老唱谭咏麟这些人的作品,你为什么不去唱更有深度的呢?”
其实罗大佑和甲壳虫的歌李健很早也都听过,但他对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技巧上,所以一直觉得这些人的唱功不行,甚至觉得甲壳虫的Yesterday连颤音都没有,太令人失望了。李健把自己的想法很直白地告诉学长,但学长还是鼓励他试着了解一下。
李健非常信任那位学长,他不免疑惑:“学长既然喜欢甲壳虫,应该有他喜欢的理由吧,那到底是什么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李健决定重新听一遍罗大佑和甲壳虫的音乐,这一次,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简单或许是音乐能够直达人心深处最好的方法,或者说,没有技巧就是音乐本身最好的技巧。这是李健从他们的歌声中发现的道理。他切身感受到其歌词和旋律中的简单和真诚,而这,恰恰是音乐最不朽的生命力。
为什么到今天才发现这种音乐的美好,而之前一直沉溺于流行音乐呢?李健发现自己对于音乐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小时候所听到的港台流行音乐身上,这种歌曲简单、直接,它的速度基本上是每分钟80到90bmp,跟人的心跳速度是一样的,所以最容易被人体本能感觉接受。而自己从来没有试图跳出本能之外去思索音乐,一直在做着画地为牢式的努力。
通过反思和探寻,李健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认知标准。
古典音乐的首次探寻
推翻了自己先前对流行音乐的机械性模仿,喜欢上罗大佑和甲壳虫后,李健又开始想到了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也不是他本能喜欢亲近的领域,对此一直敬而远之。身边的人很多都喜欢听肖邦、舒曼和斯特拉文斯基。李健对此嗤之以鼻,总觉得那是附庸风雅,故弄清高。现在把偏见推翻,认真去听,去感受,他又发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他说:“真正有一天,当你开始学习音乐,当你听得多了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欣赏古典音乐。”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专注聆听,李健认定古典音乐“是所有音乐的源泉,是海洋,所有的音乐类型都和它有关”。
经过这一时期的音乐探寻,李健很为先前的无知而懊悔,“那么好听的音乐,我竟然那么久不爱听”。原来,音乐最伟大、最感人的地方不在于让听的人摇头晃脑,身心愉悦,而是缓慢、真诚,带给人思考。从那以后,李健对音乐的审美有了转变,他更加不喜欢快速的节奏、刺激的乐音和怪异狂躁的歌词,而是尽其所能表现音乐中简单、温暖、优美的元素。
虽然在歌曲创作上,我是门外汉,并没有高深的音乐基本理论,但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爱听歌、爱唱歌的人,作为一个稍有文化底蕴的文化爱好者,若问我为什么爱唱某首歌,那一定是那首歌符合我当时的心境;若问某首歌为什么吸引我,一定是那首歌能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情绪。就这两方面而论,只有真诚、充满情感的东西才可以使得一首歌和听众建立心理连接,为人喜爱。
当然,快速的、嘈杂的、喧闹的音乐,也有“用武之地”,我自己有时候也需要通过这样聒噪的音乐来发泄情绪,但需要的机会很少很少。所以,有刺激感的音乐能为情绪“引流”,容易形成潮流和风暴,但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即使是心有猛虎之时,我们真心渴望的也是安宁,渴望轻嗅蔷薇。更何况,一个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平和安乐中度过的。
李健为何说“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呢?你只需要想一想,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在开心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小燕子穿花衣”,为什么商场夜晚打烊的时候会播放萨克斯曲《回家》,为什么我们在元气饱满时会唱起《种太阳》。
再回忆一下他在《我是歌手》上的表现,为什么他的每一首歌都是同一曲风,排名却一直靠前?
因为简单、至诚。
虽然李健喜欢缓慢、简单、安静,却也没有责怪和瞧不起和他音乐道路不同的人。他说:“现在想一想,我也是那样过来的。音乐就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期。你责怪一个人的审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像我这样在音乐上花费这么多精力的人只是少数。作为一个歌手,你既要考虑公司的利益,又要有一点坚持,就是希望你的音乐能引领大众,有一天他们能欣赏并喜欢你的音乐。”一个音乐人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心胸都含在这字里行间了,他不只是个安静的音乐诗人,还是个特别慈悲的善人。
4.既有音乐天赋,又有音乐技术,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
有乐评家这样评价道:“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只要音唱得准,根本不可能不好听。”尽管听上去冰冷尖锐,甚至有点刻薄,但这与李健的音乐理念恰好吻合。因为在他看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首先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拥有超高的技巧,继而得出实践性的理论。“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就像坂本龙一有些作品非常先锋,但是他首先是一个非常好的古典音乐家。”[1]
李健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说道:“(艺术品)都是很理性的,当然你冲动的那一瞬间,在那个层面上应该是感性的,大众把它叫作灵感,但要把这个灵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其实是靠技术,是靠理性的思维。”
好的音乐就像数学
虽然李健的歌听起来都饱含着情感,但创作时他非常尊重技术和理性。这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所有天马行空和游刃有余的自由表达,都必须根植于理性的技术与理论支持。俗话说“高手不露刀”,其实,在你看见“不露刀”之前,他已经“露”了且磨砺了无数遍。正如《红楼梦》必须构建出完整有序、严密精细的人物关系与故事理论框架,才能衍生出各种人物情感和情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顶峰之作。好音乐也一样。好的音乐就像是数学,是具有严格的理性架构的,并不是突然灵感迸发,随便哼哼就来的。巴赫与德彪西等古典音乐家为我们搭建出一个严谨细致的音乐构架,为后世的音乐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李健说,巴赫的某些曲谱,无论怎样弹奏都能自成乐章,这意味着音乐的灵活性极强,而这一切是在一个完美的音乐结构框架中产生的。
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接受着专业技术训练
在成为作品怎么唱都好听的音乐诗人之前,李健在音乐技术上已经摸索了许多年,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
父亲从小对李健进行京剧训练,让李健很早便接触到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常识。中学开始学习吉他时,负责任的吉他老师用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李健一直保持对吉他的兴致,并对弹奏技巧有了最初的敬畏和认真。
而假期里的刻苦自律,每天弹琴六小时让李健从简谱、五线谱、和声到复调音乐都能弹奏自如。在中学时,李健很幸运地遇到一位负责任且有耐心的吉他老师,他在一天课程结束后,会让李健加弹一段难度更大、更动听的曲子,这不仅训练、提高了李健弹奏的技巧,且吸引着李健不断地学习探究下去。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李健对吉他和音乐技巧有了最初的敬畏。专业技术的运用自如为他带来音乐质感上的更高层认识。每天6小时的技术训练,从简谱、五线谱、和声学再到最难的巴赫复调音乐,日复一日的挑战与成长,从不间断。李健很早就明白技巧是表现天赋的基础。只有技巧扎实,才能将想法、感悟很好地赋予音乐,才能够使得音乐理念向纵深发展,深入土壤,汲取音乐养分,使自己得以长高。他将音乐理性框架牢固构建,也为日后音乐思想的进步与感情的深入表达打下了基础。
进入大学,清华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李健得以系统专业地学习音乐知识。他像个专业学生一样,跑去参加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在清华开设的辅修课程。基础乐理的充分吸收更是为他日后的音乐之路加固了踏脚基石。
这就是李健能成为音乐诗人,而普通人只能是普通歌手的深层原因。李健的成功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李健深知技术是艺术的基础,一切天马行空的自由表达都必须以严谨的理论与技术为支持。他的“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的音乐人文理念,是在他“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的音乐技术观点上得出的。他把技术和艺术分开论,样样学,但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就了今日的大师风范。
艺术教育的病根在于把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
现在音乐界,甚至整个艺术界最大的认知弊端在于,将技术、热爱和艺术混为一谈。学院派认为技术即艺术,民间派认为热爱即艺术。作曲的认为会作曲的技巧就是作曲家。演奏的以为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就是演奏家。演唱的以为掌握歌唱的技巧,就是歌唱家。
民间的热爱倒也罢了,反正只是图个街边热闹,可怕的是那些把技术当艺术的专业音乐教育。教授歌唱时,抛弃乐理、和声与曲式,舍本逐末,只教演唱技巧和基本音乐常识,只求速成;学习美声唱法,却不学习意大利语,就无法精准体会美声技巧内涵;学习器乐演奏,却不会分析演奏曲目的音乐结构,掌握不了自学技巧,就无法独立演奏。速食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大师。
我曾在多个不同的演奏大师课上看到一些年轻音乐人的演奏。他们演奏技术娴熟,但谈不上有什么音乐表现力,无法感动听众。这就是因为他们对作品的结构和思想并不了解,只是稀里糊涂地凭着记忆把一首曲子模仿演奏出来。所以他们的表演只是机械性的模仿,而不能称之为发自内心的演奏。
这和他们在院校所接受的教育有关。如今的高校音乐演奏教学中,流行一种叫作“流水线教学”的教育方法。所谓“流水线教学”是指,着重训练学生手指演奏机能,不重视学生音乐理论和文化学习的同步培养,不注重开发学生的音乐独立思考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老师说,学生做,老师不提问,学生不思考。学生演奏像是在流水线上批量复制生产产品,没有鲜活个性和特色,没有独立鉴赏力和判断力,便不会有创造力。
很多领域都存在这个现象,快消时代的文化产物,有些古筝古琴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语就是“三天教你学会弹多少首曲子”,有些书法培训班打出的广告语是“培训一年教你成为书法大师”,这些老师根本不是在传授文化艺术,而是把一技之长当成捞钱的工具。其实,真正的大师都不会这样做,我的古琴老师每天都在要求我们练习指法,而且还要讲“无关”的知识,比如教我们断文识字、古代礼仪等。
我们所有的热爱都不能盲目和放荡。再有艺术天赋,也要有理性的框架,有技术做支撑,否则,那股狂热很快就会因为心灵过于放逸而烟消云散。
5.空灵的嗓音,特别适合在繁华时代里低吟浅唱
关于李健的社会身份,最一致的评价是“音乐诗人”。
李健的作品,唯美的歌词加上流畅悠长的旋律,他的声音清澈、纯净、悠远,俨然来自天边。水样的旋律悠长唯美,称其为“音乐诗人”真的不为过。
李健的歌词里或许没有盛唐诗歌的大放异彩,但他将歌词与旋律巧妙地融为一体,却能将听众拽离烟火尘世,暂得片刻清净。这是诗人的特质,永远在泥淖般的尘世保持最纯净的自我,将最为凝练、真挚、动人、简单的感情用诗句捧到你面前。他们始终葆有最圣洁高远的人性。而李健,亦如是。
李健的嗓音特质是空灵的,和王菲接近。什么样的歌都能被他们唱出自己的味道,这是他们的特点,也是天赐的礼物。不管是谁的歌,不管是什么样的曲,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赋予这首歌最自我的情感,那是属于自己的标签,别人学不来。
李健说:“王菲唱的是天上的传奇,我唱的是人间的传奇。”确实是,王菲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李健是“谁家‘玉音’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他们将《传奇》唱成传奇,是天上人间的优雅,是洗尽铅华的余响。空灵、细致、悠扬……听者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歌声带飞了,飞上天上宫阙,忘记尘世的浸染,觉得自己就是个传奇。闭上眼,便能感受到微妙的幸福。这便是歌之传奇。
谈及李健的音乐天赋,高晓松这样说道:“老天爷赏饭吃,没脾气,只能羡慕,让他们好好唱歌,我们好好欣赏和享受。”
是的,李健的嗓音,让他一开唱就是诗。这得益于他的音色,也得益于他的技巧。
音色——上帝给了他柔软的上颚
皮耶贲这样评价道:李健的音色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听过他的歌的人,都能记住他的声音,当再次听到时便能一下子听出这是李健。他的声音清澈干净,悠远深邃,宛如来自湛蓝天边。细腻动人的嗓音是老天的恩赐,他拥有柔软的上颚,气息流出经过唇瓣,细细抚弄,迷人的音调四散,在听众的耳畔回旋流转,融化心扉。大家可以听一下他的《似水流年》,好多人听了都浑身酥麻。
技术——前共鸣和弱混音
就像皮耶贲说的那样,除了得天独厚的声带结构,后天持之以恒的歌唱技巧训练也为李健的嗓音增色不少。将前共鸣与弱混音运用得炉火纯青,制造出声音的立体感,空灵悠远的感觉便出现了。而特别是弱混音的运用,使他能够利用气息调整真假声的混合比例,巧妙转换声音,一气呵成,呈现柔软温润的音色效果。这有别于摇滚音乐通过压迫高音造成嘶吼的震撼效果,弱混音要求通透,力度感不是很强,营造出轻灵雅致的效果。李健的弱混音技巧,常常让你听不出换声点,也就是说你听不出他在运用假音。
很多人说李健的歌声里感情饱满,没有过多地运用技巧就可以将歌曲的深情传达得淋漓尽致。其实,这是外行的话。实情不是不用技巧,而是他太会用,用得炉火纯青,不露痕迹,你觉察不到而已。皮耶贲曾这样评价过李健的歌声:《在水一方》的那句“我愿逆流而上”,在这句长音的唱法中,李健在保持气息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转换真假声的混合比例,调整气息力度的强弱,甚至还穿插着细腻悠长的颤音,短短六个字的演唱,技巧丰富圆润,营造多重音色,让人回味悠远。而那句“有位佳人”的尾音处理同样也叫人拍案叫绝,嗓音轻重有序,缓缓轻吐,不紧不慢地铺垫,全都为了尾音的一吐芬芳。
《袖手旁观》进入副歌前的那句“真叫人为难”,感觉弱到都快没声了,李健还能在稳定的气息支撑下混入假音、辅以颤音,听得人舒服到想哭。
《贝加尔湖畔》最后那个“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A4的长音多是嘶吼般的强音演唱,再辅以尖锐刺耳的假音。而李健偏偏反其道而行,在激烈高音中运用弱混技巧,滑音上升之后持续颤音将声音缓缓降下来,从而保持声线的温润绵长。
气息——收放自如
弱混对歌者的气息控制要求特别高,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出现纰漏,而李健在气息上绝对是实力唱将,他不但擅于稳定长音气息,而且还能调整气息力度的强弱,没有多年的训练是无法做到像李健那样收放自如的。
留白——给听友自行发挥的空间
很多朋友都和我有同感,说李健简直神了,他只是简单地“啦啦啦”“嗯嗯嗯”几声就能让人陶醉在春风中。现在才知道这是民歌唱法中的留白技巧。
李健的曲风缓慢、宁静,加之其独特的嗓音,特别适合演唱民歌腔调中的语气词。正如宋代文人山水画中的留白极大地拓展了观者审美意境与想象空间,李健在《风吹麦浪》中运用留白的技巧,则为听者留下了极强的画面想象空间,给予歌曲空间立体感。
别忘了,李健是有一定的民歌基础的。而且在清华时他还是合唱团的主力,这都锻炼了他对尾音的处理技巧。
李健用清澈悠远、纯净深邃的嗓音为每一个听众唱出一片传说中的净土,愿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幸福安乐。
6.音乐表现力强,听他的歌等于接受心灵按摩
总觉得,《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与李健的风格不搭,甚至有点将他拉低。因为就唱歌而言,能当歌手的人太多,而地球上拥有好声音的也大有人在。但从音乐愉悦人类的高度来看,李健是做得最棒的,综合实力最强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上面这段话把李健捧得有点高,对有些音乐节目和其他歌手有点贬低。好吧,下面我从歌手的五重境界说说我的看法。
做歌手的五重境界
作为一个民间爱乐人,我认为唱歌之人有五重境界,代表着五个级别。
第一重境界是拥有好声音。天生音质好,声音或悦耳,或高昂,或富有磁性。民间有很多人拥有好声音,有很多普通歌手是靠这个有名气的。
第二重境界是懂得技巧。他们能运用良好的唱歌技巧,唱出好听的歌。这种歌手是有点真才实学的。
第三重境界是情感。这种歌手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平,懂得利用技巧和自己的好声音,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
第四重境界是艺术家。这种歌手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对人生和世界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他们情不自禁地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
第五重境界是空灵。这种歌手声音条件不错,技巧纯熟,情感充沛,感悟有深度,思想高度已经接近禅意,故而在音乐上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李健诠释了音乐的本质和高级形态
就单一境界分析,李健都不是最拔尖儿的,但各个境界综合而言,李健是歌手中做得最好、最全面的。因为他的歌声诠释了音乐的本质和高级形态。
关于李健的嗓音,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虽然他的嗓音条件不如有些歌星好,但好作品不仅仅等于好声音,好声音只是前提,不是全部。李健可以将自己的先天特质发挥到极致,形成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质。下面我们就以李健在《我是歌手》上的表现,着重从技巧、情感、感悟、空四个境界来讨论李健的唱功。
·技巧
很多人评价歌手除了听声音以外,最看重的就是技巧,高音怎样,低音怎样,气息控制得怎样,真假声转换得怎样,等等。虽然参赛选手们的歌唱技巧也有高下之分,但总体来说都不错,要不然也上不了台。但只从技巧上判断歌手的水平是片面的,所有的技巧最终都是要为音乐作品服务。一般歌手都忘记了这一点,疯狂炫技,导致喧宾夺主。而李健时刻把技巧的运用牢记在心,他不仅有强大的气息把弱混运用到极致,还从不故意炫技,总是让技巧服务于自己的歌声。所以,在舞台上他总是能让听众忘记他的技巧,只记住他的歌声。
·情感
对情感的运用是很多竞唱节目中歌手们的分水岭。通常留下的歌手都是演唱很能打动人的实力派歌手,而被淘汰的大部分都是重技巧多于情感,重形式多于内容的,不被看好也属必然。有些歌手唱得很卖力,在自己演唱的歌曲中增加了很多种表现形式(各种乐器、各种改编,甚至还跳舞),但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却像个热闹的“大杂烩”,毫无感染力。李健也在他演唱的歌曲中增加了其他表现形式,比如《贝加尔湖畔》中的女高音、《月光》中的童声合唱、《当你老了》中的法国民谣,他的改编好就好在不是为了改编而改编,而是在准确传达歌曲意境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深化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从表达情感这一点来看,李健一直做得很不错,他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当你老了》把很多观众都唱哭了。
真的,歌好不在声高。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演唱是否真挚、是否打动人,是判断歌手水平的更高标准。
·感悟
歌声如何唱出对人生的感悟?只能通过对音乐细节的追求。细节才能体现功力,细节才能表达情感,细节才能展现内涵,细节才能决定品质,细节才能成就艺术。《我是歌手》中李健正是在细节这一点上突围的。我不敢说现在的李健就是艺术家,但李健对歌曲细节的把握,对每一字句,每一个音的恰当处理,都显示出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确实走得更远,所以他的作品更耐听。
很多好的歌手都注重细节——技巧的细节和艺术处理的细节。但细节的处理,看似很简单,要做得好却很难。为什么这里轻,那里重?为什么这里要快,那里要慢?轻重到什么程度?缓急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样吐字?为什么要这样运声?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演唱者的理解和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细节的处理,体现的是演唱者艺术修养乃至人生的境界。艺术修养不够的歌手,对细节的过分追求就会让人感觉很不自然、很做作。只有站在一个高的境界,对人生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追求作品的细节,才能恰到好处,才能直指人心。
·空
最高水平的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体现“空性”。
空,不是没有,而是具有无限的可能。
这个境界非常高,极少有流行音乐人能达到。一首作品能否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除了和演唱者有关,还和作品本身有关。而流行歌曲由于难度低,音乐语汇不够丰富,留给歌手二次创作的空间相对狭小。比如说像《小苹果》这种歌曲,谁唱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各种艺术歌曲,歌唱家唱和一般歌手唱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可见,歌曲本身的水平也决定了其可被挖掘的程度。
那为什么李健能把普通的流行音乐唱出空的意味?因为他让你们听到的不是李健的声音,而是他的音乐,他的感情,他的人生感悟。比如,李健演唱《月光》后,他的重新演绎,让大家发现原来这首歌还能这样唱,原来这个作品还有这么多的挖掘空间。李健唱歌,无论作品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总是会充分挖掘歌曲中的深层含义,唱出内在细节和言外之意,让观众看到这首作品更多的可能性,用另一种解读方式呈现在听者面前。
好的艺术创作是一个“空框”,“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歌曲也是这样,每个人听了都觉得歌词是在写自己,替自己抒情,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大概唱歌的最高境界,不是嗓音的圆润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唱出自己的真感情。一首歌的灵魂是它所负载的情谊,如果情谊不能传达,歌中的灵魂便不能释放。这一次,李健做得很好,《贝加尔湖畔》中,李健唱的是自己,听众听的也是自己。
总之,细节体现内涵,呈现深度;修养成就艺术,展现广度。从李健的歌声中,我见识了一个音乐人对于艺术的灵性追求。
7.最精致、水到渠成的演唱会
2015年李健的五棵松演唱会,贵宾票22秒就被抢光,3小时内全部门票售罄,创下了业界新纪录。
2016年“看见李健”世界巡回演唱会北美站正式开始售票后,4小时内全部售罄。
2018年“不止,是李健”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售票尚未开始时,我这个几十年来从未自掏腰包买演唱会门票的人已经准备好充足的银子买最好的票了,只因为他那一句“好的演唱会跟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效果是一样的,不刻意给人回忆但又能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去回想很多事情”。这样有质感又耐人寻味的演唱会定义,我喜欢。
源于良心品质的演唱会,必然会受到欢迎。
我想亲手翻一翻“不止,是李健”这本“音乐书”。
作为一个一直在媒体界从业的人,我听说过很多演唱会,但李健的演唱会,是最受褒扬的。即使是那些说他风格单一的人,也表示很享受。
只做水到渠成的演唱会
快餐时代,每个人都在往前冲,有些选秀歌手比赛刚完,就开始举办演唱会了。可是李健唱歌那么久,也只是从2015年才开始举办巡演。
在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李健曾平淡地解释:“每个歌手都经历过一些事情,有的是你可以做主的,有的是你无法做主的。你很难通过一件事情来评判一个歌手本人。但是我觉得一个歌手只有作品和功夫到了一定的积累程度的时候才能顺理成章地开演唱会,除非是像迪克牛仔那样的翻唱歌手。音乐是一场马拉松,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情。我已经有了五张唱片,还不算水木年华时期,公开发表的也有七八十首歌曲,可能我是最水到渠成开演唱会的歌手了。”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还会等水到渠成?都在拔苗助长,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只有李健,安安静静地创作,积累,等到时机成熟,自己有心,才开始认真地准备一场演唱会。
我在想,李健的演唱会,就像等一锅汤,等一泡茶,因为时间够,用心,所以品质有保障,会收获好评。有些内涵,真的只有时间能给予、成全。所以,急不得。急来的只能是残次品。
现场精致完美
李健是天秤座,像很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一样,对于演唱会,他也同样要求精致。
这种精致,既表现在主题的确定、选曲这些“软件”上,也表现在场地、舞美这样的“硬件”上。
每一场演唱会,李健都会用心选一个主题,像给孩子取名字一样,每一次的主题,都有渊源和用意。比如他2012年的“依然·传奇”演唱会,《传奇》是他的第一张唱片,《依然》是他的第五张专辑,从名字上这个主题涵盖了他10年的音乐历程。而且念起来很好听。再者,有的人觉得李健比较低调神秘,这个主题也很符合他的个性特点。
2015—2016年两年间,李健在世界15座城市举办了18场以“看见李健”为主题的演唱会,意为跟随李健的视觉,感受他对人、事、物的认知与想法,以四大乐章“看见青春”“看见爱情”“看见大地”“看见人生”,梳理并串联起李健音乐作品的阶段与思想,层层递进深入最终回归自我。而巡演过程中,李健也特别用心地为不同城市的歌迷准备了应景的“主题曲”,留下了一次次共同的难忘回忆。
而2018—2019巡演的主题则定为“不止,是李健”,其灵感来自一篇名为“是名李健,即非李健”的采访的启发,因着断句的不同,有不一样的解读,其中就暗含将展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的意思。
每一场巡演的名字他都用尽心思,更别说选曲了,李健认为演唱会的意义就该从曲目编排、作品表现上呈现一个歌手少见的一面,与观众更生动地交流。所以选曲时他特别难以取舍,既要考虑到商演的性质,又要照顾到观众的喜好和意见。
既然李健把每一场演唱会比喻为好书和好电影,那“封面”就要美观了。李健邀请曾为李宗盛、五月天、梁静茹制作演唱会舞台的台湾顶级团队“必应团队”为自己的演唱会打造舞台,希望自己新一轮的“看见·李健”巡演能够有一个视觉体验上的全面升级。除了舞美之外,李健更是首度挑战四面舞台,他要习惯和安然地在背后有人观看时仍全情投入,这对李健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而舞美团队设计利用四面台分解重组,创造出不同的表演空间和意境,也让李健本人尤其期待这一新鲜的独特的视角,再造意料之外的音乐世界。
一位网易娱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虽然外界将此舞台称为“史上最精致舞台”,但李健个人却强调太华丽的舞美并不适合自己,舞台设计仍围绕音乐本身,强化细节及氛围的营造,在视频呈现上做到更精致。虽与台湾团队第一次合作,但当他看到初步沟通后的方案时便觉得双方理念不谋而合,对制作完全放心的他接下来将全部精力投之于音乐的设计与编排中。面对他是《我是歌手》舞台“颜值担当”和“时装秀担当”的调侃,以及大家对他演唱会的造型的关注,李健不以为然地表示:“这是造型师的事,我只要求穿着舒适,不要频繁换装影响演唱状态。”还补充强调,“主要还是听歌。”
现场魅力,对听友有心
论相貌和个人魅力,好像歌手队伍里没几人能和他媲美。比他帅的不如他有才,比他有才的不如他帅气,李健巡演到大连的时候,有听友从南方专门飞到大连,写下这样的现场感受:
灯光渐渐暗了下来,蓝色的海洋星光点点,所有人坐等李鲸鱼的出现。终于,音乐响起,看着他一点点升上舞台,还是那副从容的模样。我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大屏幕,想着,从前远在天边,如今近在眼前的人呀,有那么一瞬间仿若梦境。那是我心心念念的好声音,那是一站在舞台上就会发光的人。妙音一起,台下瞬间响起热浪般的欢呼声,那一刹那,你会觉得跋山涉水都值得。
一首首经典的歌曲,无法形容的视听享受。令人觉得跋山涉水都值得的,除了他的个人魅力,还有他的现场素养和安静的感觉。他会把喜欢他的人都唤作听友。他从不说谢谢所有的歌迷,他会说谢谢在座的朋友们。他的措辞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听友们都很享受这种风格。
除了听歌,看人,欣赏这个温润如玉的男神,很多听友一场场地奔赴演唱会,更多是由于对他音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深深认同。好久不见,特想看看他新近的感悟,分享,陪伴,成长。
很多人评价李健的演唱会出色而完美。我想应该没有完美的人,只是他给人的感觉刚刚好,但是刚刚好,比惊艳更难!
我的朋友是李健的歌迷,她爱李健的歌声和人品。
我问她,如果有一天你见到李健,你想问他什么问题?她想了想回答我说:“没什么问题,只想静静地看他一会儿。”
这一份深情,让我动容。原来,刚刚好,就是这世间最好的守望。“只想静静地看他一会儿”,就是最深情的告白。
注释
[1]转载自《李健:高手从来不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