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庖丁解牛
“你这泥瓦匠的活计儿,做得真不错。”
“拜见魁首!”
“拜见魁首!”
“拜见魁首!”
…………
“免,都免,咱们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大规矩,我杨秀清又不是皇帝老子。”
杨秀清话一出口,心里觉得有些不对,面容怪异,愣了几息后,回到刚才的正题上。
“老人家,您今年高寿了?”
“啥?”
带头干活的老丈,闻言一脸懵。
杨秀清见此,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育德司的工作,还得加紧啊!
“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哦?六十五!魁首看咱的身体还中用不?别瞧咱老,就咱这手艺,干起活来,三个后生,也不如咱!”
老者说到此处,颇为自傲。
“那是喽,姜还是老得辣!”
杨秀清自然顺着老人家的心意说。
老泥瓦匠见杨秀清都夸赞他,愈发得意高兴。
二人言谈,若是让外人见了,还以为再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工程,实则只是在修砌茅房旱厕罢了。
茅房在这个时代,不算什么稀奇玩意儿,但是让大家皆遵守规矩,乖乖到茅房拉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习惯上茅房的,都是家境相对富裕的。
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其他人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还在意到什么地方解决屎尿屁?
今时不同往日,太平军治下,不能还恶臭熏天的。
影不影响整体风貌先不谈,单就随地大小便,易使周遭人生病这一条,哪怕让杨秀清亲手砌茅房,他都愿意。
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好的缩短时间方法,就是奖惩制度了。
为此杨秀清特意安排了一些辅卒看茅房,别的事不干,只管给每天每次来上茅房的人发盖了育德司印章的竹筹。
这些人都是身有残疾,又没什么出众手艺的。
没有这份活计时,大多生计艰难,如今有了杨秀清的安排,好歹每天能吃上饱饭,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以十天为限,十天后由监察部挨家挨户检查。
凡是一家连一根竹筹都没有的,是太平军的,开除军籍,贬为辅卒,是辅卒的,罚钱三百,没钱的,收回分发资产,要么留在太平军治下做流奴,要么三天内离开太平军治下所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移人心之山,却是急不来。
好在自杨秀清颁布法令后,别的地方先不提,金田这里的乡镇,军营,着实干净了不少。
茅房建设,也容易让治下百姓收取粪便治肥。
这些都是育农司的工作,卓大是老庄稼把式了,无需杨秀清多做交代。
“魁首,陈司长回来了。”
杨秀清和老泥瓦匠聊得兴起,正想自己也跟着动手帮帮忙,赵五却是收到了手下禀告,急急跑了过来,低声密报。
“老人家,我还有事,就先走喽,您老也悠着点,多多指导一下那些后生仔。”
“魁首您忙,您放心,有咱在,必然出不了差错,若出了差错,老头子这把老骨头,就填进这砖墙里。”
老泥瓦匠说得信誓旦旦,显然是认真了。
“呵呵……万万使不得,若是老人家您出了差池,谁来教导那些后生仔?您老可得保重身体,似你这等人,都是咱太平军的宝贝。”
杨秀清几句话,哄得老泥瓦匠心花怒放,今天晚上,其回家后,说不得便要多喝几盅了。
——分界线——
“昌平此行一走,便是数月,着实让我心生怀念,也不知道桂平有没有他乡厨子,新得的油泼面,知道你爱吃肉,专门做了浇头,一起尝尝。”
陈和数次幻想过二人再相见的景象,但却从来没想过,杨秀清会端着两碗面,喊着他的字,同自己相逢。
虽然这场面有些粗鄙,但却又隐隐暗合了书本上的君臣典故之风,极大满足了陈和那颗躁动的文人风雅之心。
陈和接过面碗,吃了一大口。
杨秀清紧盯着他,等待其反馈。
“香!”
“哈哈……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杨秀清大为开怀,二人不再多言,只自顾自围坐于茶几前,大口吃面。
“禀魁首,此番只我一人回来。”
“嗯!”
杨秀清闻言,没有插话,示意他继续说。
“苏三把洪秀全带回来了,现就在大湟江水牢中,兹事体大,我兄弟不敢擅专,故派了侄儿玉成前去桂平寻我,属下得讯,即刻便自桂平返回金田。”
“竟有此事?”
杨秀清闻言,也是吃了一惊。
陈和见此,当即放下面碗,起身跪倒于地。
“属下请命,我陈家子弟,愿为魁首扫平此患!”
冷静下来的杨秀清,当即摆了摆手。
“区区小事,何至如此?让玉成将苏三和洪秀全都送到金田来,给他们好吃好喝的,别弄得如同犯人一般。
另外冯云山也让杨智带回来吧,总在桂平县城,到底不是自家地头。”
“魁首,洪,冯二人,乃是祸乱我太平军之根本,万万留不得……”
陈和还欲再言,杨秀清却是笑呵呵的将他搀扶起来。
“呵呵……若冯,洪二人真有这般能耐,今日还有你我这般场面么?”
聪明人一点就透,陈和方才也是当局者迷了。
如今经杨秀清点拨,方才反应过来。
今时之太平军,可不是昔日的拜上帝会。
卓家的七房部,陈家的水师部,赵五,杨智的黄天部,秦日纲的育工司,陈和的育德司,总教头胡以晃,以及新晋辅卒,兵丁,他们可不信什么拜上帝会,不知什么洪秀全,他们只信杨秀清。
“魁首圣明,是属下莽撞愚钝了。”
“哈哈……昌平一心为我,我深感欣慰!”
有杨秀清这句话,陈和此番就没白折腾。
杀不杀洪秀全,对于陈家来说,无关轻重。
他们陈家,只是借洪秀全,给杨秀清递一个投名状。
不管旁人如何,陈家上下,皆是和杨秀清一条心,愿为魁首马前卒。
“魁首所差二事,当今已有眉目。”
“哦?速速道来!”
比起什么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更关心贵县龙山矿区的异样。
“龙山矿区总管是京官,调度不归广西州府管辖,即便可动,但王烈只是县令,门路有限,隔着他使银子,费力不讨好。
他打打顺风仗还行,真遇到硬骨头,想从他这突破,就是肉包子打狗,故而属下并未再使钱,现银两皆由杨副将看管。”
“嗯,你久和清庭官员打交道,此事便依你之见。”
对于陈和的判断,杨秀清并不惊讶。
先前那般行事,就是给石达开看自己的决心。
实则他压根没指望,一个桂平县令,能有门路动李子清这个京官外放。
“另一事,魁首也不必忧心,李子清变了份额,倒不是要对咱们如何,乃是因为贵县出了一个张家祥,天地会怡义堂的堂主。
手下聚集了上千人,在贵县,武宣一带,闹得挺凶。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但不知怎地惊动了两广总督徐广缙,现在游击将军段炳南正带人四处找张家祥呢!
军队开拔,需要军费,这钱上面不出,事情出在贵县当地,几方一合计,只能是从龙山银矿里多挖一些出来了。
以上消息,属下皆从多方印证,确认无误。”
杨秀清听罢后,连连点头,对陈和行事颇为满意,暗道:自己此番倒是没看错人,其着实是个干才。
“魁首,是否调萧总将回来。”
“不必!”
陈和见杨秀清,久久无言,便试探性的给出了建议,没想到立马遭到自家魁首的反对。
至此陈和已然想不到杨秀清的战略布置了,故而不再建言。
人都有各自的认知局限性。
杨秀清没想到会冒出一个张家祥,陈和也不会知道张家祥就是日后,号称清营第一悍将的张国梁。
对于这等重要人物,杨秀清因为公务繁忙,会有盲区,但得到提醒后,其却是会立马回想起来。
张家祥为啥投清庭,历史记载不详,但以原来洪秀全那帮人的骚操作不断,有人反叛不足为奇。
一不给名,二不给权,三不得钱财,四没女人。
啥啥都没有,靠什么拴住这些江湖中人?
可不是每个人都如罗大纲那般,心怀梦想,有救国救民之侠义。
如今的杨秀清手下,不缺悍将,但悍将这东西,谁又会嫌多呢?
他的确动了收张家祥的念头,但当务之急,却不是因此事而心烦。
好在当日石达开来得时候,杨秀清耍了心眼。
钱给了,军械给了,但是举事日期没定。
如果杨秀清有意,一天举事,一个月举事,一年举事,理论上皆由他一言而定。
“昌平还要再辛苦一趟,贵县之事,重中之重。咱们帮张家祥扬扬名,你让得才分三个营的水师随你一同去。
告知石达开和萧朝贵,尽快召集人手,散播消息,就说张家祥要打龙山矿区劫银子,待消息传得人尽皆知时,石达开和萧朝贵便动手。
两山的人,我全都要,龙山矿区的银子,咱们太平军也要。
凡是贵县境内,愿意加入咱们的,全都一并带回来,不管男女老少,皆要!
退路就定在瓦塘渡,务必让得才做好防范,若是有清庭水军阻拦,全都给我送他们去喂鱼!”
“诺!”
杨秀清心意已决,陈和自不会再劝,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帮杨秀清完善计划,实施计划。
张家祥乃桀骜不驯之徒,想要收复这等人,在他得意时,自然只能吃闭门羹。
按照杨秀清的预想,一个游击将军对付不了张家祥,那经此一事后,这口黑锅给对方背上,那再来的可不仅仅一个游击将军了。
到时候必然有这张家祥好受的。
当然,杨秀清也要注意火候,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反给清庭做嫁衣。
石达开和萧朝贵,都不是安分的主。
这一次,杨秀清给了二人足够的舞台,那他们两个一定会趁机扩张麾下力量。
尤其是萧朝贵,他一向自命不凡,颇有野心,其左部虽然号称一部,但麾下士卒,满打满算,才有一千五,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皆不如它部。
有这等好机会,他哪里肯放过?
杨秀清对此倒是无所谓,萧朝贵愿意折腾,那就让他折腾,反正折腾来,折腾去,都是太平军中人。
至于萧朝贵想要借机上位,却是痴心妄想了。
只要杨秀清不点头,他休想爬上来。
这个问题,杨秀清之前没看明白,但经过陈家之事后,他彻底想明白了。
如今的太平军,已然不是当初的拜上帝会了。
现在的太平军,只知有杨秀清,不知有洪秀全,冯云山。
至于他萧朝贵,也不是什么天兄,只不过是六部之一的总将。
凭这个身份,纵然让其壮大了本部人马,又能如何?
名义上,行不通的事,想要从兵锋上拿到,更不可能。
再则杨秀清这一手,妙就妙在萧朝贵辅佐的是石达开。
若换了一个人,必然会被萧朝贵反客为主。
秦日纲身为龙山地头蛇,在威望上都比不过石达开这个后来者,萧朝贵一个外人,如何能成?
由此,杨秀清已经预料到了,此番萧朝贵的部众,即便能得到壮大,也是数量有限。
至于石达开,杨秀清也丝毫不担心。
本质上,石达开,胡以晃,陈和,都是一种人。
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大义,有底线。
石达开的部众人再多,或入了大平军,或做辅卒,就得守杨秀清的规矩。
通过规矩,便能同化成自己人。
甭管是哪一部的人马,对外都是称太平军。
而太平军只有一个魁首,就是杨秀清。
这也是为啥杨秀清先立规矩,不急扩张的原因。
一支军队的骨架建好了,无论之后肉填得再多,都不会阻碍发展。
同时,杨秀清也想借机,试一试清庭的底线在哪?
试探出清庭的底线后,这一次冷眼旁观,待到今后自己举旗时,便能有所准备。
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个应对。
再则广西境内的反叛势力,现在未免有些太多了。
这其中良莠不齐,大多一碰就碎,还有不少等招安的,剩下的有多少是可用之人,坚决的反清分子,杨秀清也看不清。
索性同样借这次机会,最好将广西境内的反叛力量筛选一遍。
清庭出手,名声上,对太平军无损,实际好处,他也不会少捞。
如此双赢的美事,杨秀清岂有不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