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净制技术

一、净制的目的及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

(一)药材净制的目的

药材净制的目的是:①除去杂质,如:混入泥沙、夹石、灰屑、污物、假劣伪品和霉变、虫蛀品。②除去非药用部位(包括“毒”性大的部位)。在切制、炮炙前,通常需要进行“药材的分档”,这是炮制技术本身的需要,是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方法;中药材习惯上归属于农副产品,按照农副产品的商品特点,实行分等论价,优质优价,并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商品等级规格,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中药饮片分级,并开展了试点,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在这些分级标准中,仍然以药材色泽、大小、粗细、杂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即分档或分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净选加工”——净制来实现的。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杂质或废弃物,这些物质可能对下一步生产产生不良影响,这也需要不断的拣选,如切制中产生的废片、炮炙中带来的新的杂质(麦麸、砂、土等)以及药屑、糊片都需要除去,这也是“净选加工”。

(二)净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

净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加工过程质量的影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和对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影响。

1.对加工过程质量的影响

在切制、炮炙前,通常需要“除去杂质”,使之达到纯净要求,便于炮制;同时还需进行“药材的分档”,“大小分档”就是一次净制过程,有利于软化,便于切制,在炮炙中,利于控制火候。如《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的川芎【炮制】项下,明确规定“大小分开”。

在加工过程中,因加入辅料等原因,可能带来新的杂质;有时因为切制中产生碎块,也需要及时除去,否则影响产品质量。在工业化生产中,切制、炮炙后,通常有精选工序。

2.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因杂质或非药用部位的量,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中药剂量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干燥后的中药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二指在方剂中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分量比例),从而影响疗效。

影响和改变药物功效。同一来源的药物入药部位不同,其性质各异,如麻黄,茎升血压、发汗、平喘、利尿,属辛温解表药;根降血压、止汗,属收涩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茎的发汗作用是所含挥发油和麻黄碱所致,而根的生物碱部分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故根与茎必须净制分离。

3.对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影响

只有除去原药材当中的有毒部分,使药物纯净,降低药物的毒性,才能提高用药安全性。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如黄芪中混入狼毒、贝母中混有光慈菇、天花粉中混有王瓜根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通过净制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净制法去毒是通过除去中药材的关键毒性部位或成分,达到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的目的。如《本草纲目》中也有“斑蝥去头足”然后入药的记述,斑蝥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以镁盐形式存在于其身体软组织中,主要由其足关节处分泌。这类中药材需要对其头、足、翅进行净制加工后才能入药。又如雷公藤其红黄色外皮毒性极大,若不除净,则会引起中毒,大伤元气,再如巴戟天去除木质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