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经方与时方于一炉,治愈老年肺部感染合并便秘案
患者贾某,男,88岁。
初诊日期:2012年8月7日。
主诉:咳嗽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胸部CT示左肺舌段炎症并左侧斜裂胸膜病变;右下肺支气管感染不除外,主动脉硬化,心影增大。心电图属正常范围。诊断为“肺炎”,给予头孢唑肟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治疗,症状未见缓解。
刻下症:偶有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口干,胸痛,每次胸痛时间持续1~2分钟,无胸闷,无气短,易汗出,视物模糊,食后腹胀,时有呃逆,眠差,小便可,夜尿1~2次,大便4~6日一行。舌红,胖有齿痕,苔黄。脉沉细滑。
既往史:便秘15年,近年来大便4~6日一行,间断服用麻仁润肠丸、芦荟胶囊等润肠通便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西医查体:T 36.5℃,面红,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左肺有少量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大,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西医诊断:①肺部感染;②便秘。
方证辨证:本案患者症见偶有咳嗽,咳少量白黏痰,胸痛,每次胸痛时间持续1~2分钟,苔黄,脉沉细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结合《伤寒论》中小陷胸汤的经典条文及笔者的临床体会,小陷胸汤的主要方证是正在心下(胃脘或胸前),按之则痛,或伴有胸闷喘满,咳吐黄痰,苔黄腻,脉浮滑或滑。故本案患者方证辨证当为小陷胸汤证。
增液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结合《温病条辨》等经典原文及笔者临床体会,增液承气汤的主要方证是: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口干唇燥,咽干,舌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本案患者症见大便4~6日一行,口干,舌红,胖有齿痕,脉沉细滑。按方证辨证当为增液承气汤证。
中医诊断:咳嗽。太阳病合并阳明病,小陷胸汤证,增液承气汤证。
治疗:方用小陷胸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味。
法半夏30g,全瓜蒌30g,黄芩15g,玄参15g,麦冬15g,生地黄30g,生大黄10g,玄明粉5g(分冲),生甘草10g,胆南星30g。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服完3剂后,患者神清,精神可,偶有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大便1~2次/日,成形。
继续进方3剂后,患者诸症悉平:无咳嗽,无咳痰,大便1~2次/日,成形。
按语: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瓜蒌三味药组成。笔者临床体会到,运用小陷胸汤不应局限于“正在心下”部位,部位在胸上,在膈下,在脘腹处均可,只要属于痰热之证,均可应用。
增液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用于治疗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之证。《温病条辨·中焦篇》说:“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本案患者面红,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少痰,口干,胸痛,易汗出,视物模糊,食后腹胀,易呃逆,眠差,大便4~6日一行。舌红,胖有齿痕,苔黄,脉沉细滑。四诊合参,证属痰热阻肺,腑实阴伤,应用小陷胸汤合增液承气汤以祛痰清热,滋阴通便,方证相符,故取效甚速。
关键词:小陷胸汤;增液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