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见王馨宁
郑袭今日在府邸接待泉州本地的乡绅。他请几人落座,吩咐护卫上茶。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起身,朝郑袭拱手一揖,微笑道:“五公子安好!老朽丁正民,乃晋江丁氏族长。”另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随即站起,躬身行礼:“在下龚俊龙,崇祯十五年举人。”
左侧一名五十岁上下、面容富态的中年人双手一拱,简洁道:“商人万富。”
最后一人起身,拱手道:“在下乡绅尤其名。”
郑袭轻啜一口茶,淡然问道:“不知各位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丁正民微微欠身,恭敬道:“五公子,南安县、惠安县和安溪县的县令皆已弃职而逃。三县如今无人主事,恳请五公子示下。”
郑袭略一沉吟,道:“县城可推举七位乡绅共议事务,遇事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乡里亦可效仿,实行自治。”
丁正民点头,又问:“早稻已开始收割,今年赋税如何定夺?”
郑袭神色凝重,缓缓道:“满清近年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我意三年之内,不征赋税。”
龚俊龙闻言,激动地站起身,深深一揖:“五公子仁德,龚某代泉州百姓谢过五公子!”
郑袭摆摆手,语气坚定:“满清乃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他们势大,各位与之周旋尚可理解,但绝不可助纣为虐。”
众人齐声道:“五公子放心,我等必谨记教诲。”
郑袭点头,端起茶杯示意送客。几人告辞后,郑兵从石井匆匆赶回。郑袭问及阵亡士兵家属的反应,郑兵感慨道:“五公子,他们皆对您感恩戴德。试问这几年战死多少人,有谁如您这般善待士兵?”
郑兵顿了顿,又道:“夫人甚是挂念您,小月和星儿也问起您身边是否有人伺候。我一时疏忽,竟忘了安排。公子身边无人照料,实在不妥。”说罢,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匆匆告退。
郑袭刚欲开口拒绝,郑兵已跑得无影无踪。
“来人,传郑通、郑新和郑超过来。”郑袭吩咐道。
“是,五公子!”
郑袭凭记忆中的经纬度,专心绘制海图。郑通、郑清和郑超在书房外静候半个时辰,未敢打扰。郑袭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抬头见三人站立一旁,笑道:“你们来了,怎么不吭声?”
郑通恭敬道:“公子正在绘制海图,我等不敢打扰。”
郑袭点头示意他们坐下,道:“郑清、郑超曾去过濠镜,此次你们带三十万两白银前往,购置燧发枪及弹药若干。郑通,你率一百名义勇军随行,务必保护他们周全,同时学习航海知识。遇事三人共商,不可独断。”
“是,五公子!”三人齐声应道。
郑袭签好命令,盖上印章,递给郑通:“一路保重。”
三人敬礼告退,郑袭目送他们离去。
随后,郑袭签发三年不征税赋的命令及征兵告示,命护卫张贴于城中。
朝天门外,人群熙攘。一名书生高声宣读告示:“五公子宣布,三年不征赋税!另征兵三千!”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赞道:“五公子仁义,实为百姓着想。”也有人忧心忡忡:“满清势大,只怕五公子难以抗衡,届时又复旧状。”更有人质疑:“不征赋税,五公子如何支撑?”
郑袭对此并不担忧。郑家积蓄足以支撑一年,待年底攻下琉球,夺取荷兰人的钱粮,再劫掠西班牙人,又可维持一段时日。
……
忙至申时,郑袭才回到府中。他穿着短裤,从井中打水沐浴,一边擦干头发,一边走向卧房。刚脱下短裤搭在椅上,忽闻两声惊叫。抬头一看,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坐在床边,双手捂眼,面红耳赤,僵坐不动。
郑兵闻声赶来,郑袭皱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郑兵讪笑道:“五公子,这是我找来服侍您的丫鬟。本想给您个惊喜,没想到……”
郑袭无奈摇头:“你也不提前说一声,害我出丑。”
郑兵嬉皮笑脸道:“她们都是您的人,何来出丑之说?”
郑袭将他赶了出去,重新穿好短裤坐下。两名丫鬟上前行礼,柔声道:“公子,奴家来服侍您。”
郑袭这才看清二人容貌。一人容貌清秀,与小月、星儿不相上下;另一人明眸皓齿,清丽脱俗。
郑袭起身,一名丫鬟为他披上衣衫,另一人上前为他扣衣。两人几乎贴在一起,郑袭见她琼鼻上沁出细汗,双手微微颤抖,扣好衣扣后,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另一名丫鬟连忙扶住她,气氛略显尴尬。郑袭温声道:“两位姐姐如何称呼?”
一人行礼道:“奴家王可儿。”
扣衣的丫鬟低声道:“奴家王馨宁。”声音略带颤抖。
郑袭轻声道:“可儿、馨宁,不必紧张,如在家中一般即可。我平日事务繁忙,家中若有不便,可吩咐护卫去办。”见二人仍显拘谨,他挥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郑袭坐回书桌前,继续绘制海图。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精准的地理坐标可减少海难,使航行更加顺利。天色渐暗,屋内点起蜡烛。可儿轻声道:“公子,该用膳了。”
郑袭起身揉了揉眼睛,暗叹绘图之事只能白天进行,夜晚绘图恐伤眼力。
餐桌前,两女侍立左右。郑袭笑道:“今日菜肴颇为丰盛。”清蒸石斑鱼、爆炒西施舌、红烧鱿鱼、青蟹冬瓜汤,外加一碟素菜。郑袭问道:“两位姐姐可用过膳了?”
可儿恭敬道:“公子未食,奴家岂敢先动。”
郑袭起身,将可儿按坐在椅上,又拉过馨宁:“姐姐们若不坐下,难道要我亲自动手?”馨宁只得顺从落座。
郑袭笑道:“在我这里不必拘礼。日后若无外人,咱们三人一同用膳。”他尝了一口石斑鱼,又夹了一块鱿鱼,赞道:“不知是谁的手艺?比老郑强多了。”说罢,连吃了三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