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到管理:南勇教你如何搞定人(共9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你确定你正在做的事情能够强化顾客的购买动机吗

信不信由你,顾客的反应只与“语言”有关,而与“事实”无关。

相信每一个汽车行业的销售顾问都会遇到这样的场面:

当你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本色”,冲着面前的顾客唾沫星子横飞、一通猛侃之后,对方却对你的神勇表现显得不屑一顾:你说的这些也忒夸张了点吧?谁不知道你们这些做销售的是靠两张嘴皮子吃饭的?为了把车卖出去,光拣好的说,不好的全藏着掖着,这不是把我们顾客当傻子吗?

这时,相信你的第一反应会是:这个人也太可恶了,爱买不买,不买拉倒,凭什么要侮辱我的人格?!

没错,你会感到很愤怒,尽管未必会将这种愤怒挂在脸上。

不知道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你的愤怒到底从何而来?

一句话,是顾客的语言刺激到了你,让你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条件反射般的情绪反应。

请注意一点:顾客的揶揄(即对你的指责)未必是一种事实,但这一点并不重要。你不会因为顾客所说的话不是事实而感到丝毫的宽心,因为你的情绪反应全部集中在了对方的语言上,而与这些语言是否代表了事实没有一毛钱的瓜葛。

再说一遍:人类的情绪反应往往只与“语言”有关,而与“事实”无关。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压倒一切的重要。

要知道,你的顾客也和你一样,相对于事实,他们往往会对你的语言本身更感兴趣,反应也更为强烈。

因此,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你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选择和使用好语言,是你必须练就的一个基本功。

不夸张地说,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既能轻松地成就一桩生意(如果你让顾客高兴),也能轻松地毁掉一桩生意(如果你让顾客不爽)。

只要你能充分地理解语言强大的影响力,并能切实做到善用、慎用语言,你就能成功地强化顾客的购买动机。

一个小建议:不妨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一遍你惯用的语言,看看这些语言到底是增强了顾客的购买意愿还是适得其反。如果结论是后者,你可要小心了。

我可以给你帮点小忙,在这里列举一些销售顾问惯用的语言方式。不妨对号入座一下,为自己好好把把脉。

案例一:

销售顾问:这车最近挺有人气的,杨幂在××电视剧里开的就是这车,这两天每天能走三五辆呢!

顾客:最近?你是说以前人气不如现在是吗?我可不想赶时髦,我只想买辆自己喜欢的车。

(话术[说话的艺术]分析:用社会热点话题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这一手法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使错了对象。要知道,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有“追星”或“赶时髦”的兴趣,相反,许多人也许会把这种事视为一种“掉价”“失身份”的表现。所以,这种话术一旦使错了对象,反而会对对方造成一种冒犯,激起对方的反感情绪。)案例二:

顾客:你们这车和××车(竞争品牌相同车型)相比,各方面性能怎么样?

销售顾问:他们那车比我们的车重200多公斤呢,特费油!

顾客:可人家的车空间大呀,坐着多舒服啊!

销售顾问:您光图舒服哪儿成啊,现在油价这么高,一般人更重视使用成本!

顾客:好吧,那我就去找一辆空间又大还省油的车。

销售顾问:这绝对不可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您不可能两头都顾得着!

顾客:那不一定。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许我就能找得到呢?

(话术分析:“扬长避短”的话术技巧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太伤顾客的自尊心,让顾客觉得自己被轻视,甚至是被歧视。所以,顾客最后的反应开始有点“矫情”,甚至是“死磕”的意思了,而我们可怜的销售顾问却丝毫没有察觉,还在一厢情愿地“摆事实讲道理”,试图“教育”顾客,期盼顾客能够“幡然醒悟”“回头是岸”,那么他能有好果子吃,才叫活见鬼了。)

小结:对于顾客而言,“正确的语言”与“正确的知识”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所以,你要掌握的第3个心理学技巧就是:与“展示知识”的冲动相比,请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语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