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文选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①此诗当系于建炎四年(1130)。在此之前,曾任河北路割地使、与康王赵构同质于金的张邦昌,在靖康之变后,降金建立傀儡政权,称“楚帝”。三十三天后,高宗赵构即位,张邦昌被放逐到长沙处死。三年之后的建炎四年,历任河北提刑等职、作为济南守臣的刘豫,这个怀有邪谋的人,当金人对其啖之以利时,便受金册封为“齐帝”,乖乖地充当马前卒,多次配合金兵攻宋。助纣为虐的刘豫和身居左、右相位的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狼狈为奸更加速了金兵的长驱南下。徐州、泗州接连被攻破,韩世忠亦兵败沭阳。继之,瓜州、扬州失陷……在天长军被攻破后,高宗弃吴江不守,仓皇逃往有重江之阻的安全地带杭州。这一切当是这首《咏史》诗写作的远近背景,亦当是“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和“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诗句的所缘之事。

②两汉:分别指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所建立的西汉和被称为中兴之主的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所建立的东汉。继绍:继承。《礼记·乐记》:“韶,继也。”郑玄注:“舜乐名也。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孔颖达疏:“韶,继也者,韶,舜乐名。言舜之道德能继绍于尧也。”此句字面上是指东汉继承了西汉的中兴之邦,其寓意当是希望宋高宗赵构能够成为像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而不要闻敌逃匿。

③新室:犹新莽,指王莽篡汉,国号新,世称新莽。赘疣(zhuì yóu):一种皮肤增生所形成的结节。疣,俗称“瘊子”,是中医称为“千日疮”的一种病毒感染,亦作“赘肬”,语见《楚辞·九章·惜诵》:“反离群而赘肬。”洪兴祖补注:“赘肬,瘤肿也。”后以之比喻多余且无用的事物。前二句意谓不论是张邦昌的伪“楚帝”,还是刘豫的伪“齐帝”,他们都像是篡汉的新莽一样,犹如人体上的瘤肿。

④嵇中散:魏晋易代之际的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与山涛(字巨源)同为“竹林七贤”成员。曾拜中散大夫,故称嵇中散。嵇康与曹魏宗室既有同乡之谊,又有姻亲之好,同李清照与赵宋宗室的关系有某种类似之处。当年嵇康与集凶恶、险毒等等一切龌龊行为于一身的阴谋篡魏的司马氏集团水火不容,如今诗人同样憎恶被金人扶植的伪楚、伪齐和一切降金攻宋、危害江山社稷的投降篡国的恶势力。

⑤“薄殷周”句: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之句,诗人之所以将此句隐括为“薄殷周”,一则是为五言诗的字句所限;一则是“孔”不押韵而“周”为韵脚。故“薄殷周”与“非汤武而薄周孔”其意悉同。对于“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句,鲁迅曾有精辟见解:“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昭)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嵇康的劲头是舍得一身剐,也要揭穿司马昭的蛇蝎之心。所谓“薄周孔”,其旨既非鄙薄周公、孔子,亦非一般地反对孔教束缚,因为嵇康本来是一位“忠信笃敬,直道而行”的儒教奉行者。为了揭穿司马氏用宣扬儒教来达到篡国的目的,他自己转而崇尚老庄,以隐而不仕来表明不与司马氏同流合污的态度。对李清照来说,虽然她赞成嵇康的做法,但不存在是否鄙薄周孔的问题,在此只是用事用典而已。如果对李清照的这番苦心不加甚解,就很可能像清人宋长白那样,说她“以殷周比莽,殊觉不伦”(《柳亭诗话》卷二九)。而朱熹看出了这其中的深意,所以他说:“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一四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