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软实力:管理心理·生涯规划·情商沟通·Office三合一·数据分析·教练技术·管理视角必备技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觉察情绪背后的需求和管理需求的4个方法

既然情绪只是信号,情绪背后的需要才是根本,那么当情绪出现时,我们首先需要觉察、管理好自己的需要,需要管理好了,情绪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2.1 觉察我们的需要

当情绪出现时,我们需要觉察情绪背后的需要。比如:

●生气,说明我们对对方有期待,觉得对方应该满足我们,但是对方没有;

●愤怒,说明对方以难以接受的方式伤害了我们的利益或者自尊;

●忧伤,说明对我们重要的人、事不存在了,或者没有按我们希望的方式出现;

●焦虑,说明我们希望得到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对结果并没有控制感;

●抑郁,说明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好,希望自己优秀,但是结果却偏偏相反。

以上,是几种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每一种情绪发生时,背后都有需要的满足被落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饥、渴、性等;

(2)安全需要: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社会秩序、安全的关系等;

(3)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于某个团体、友情、亲情、亲密感、爱他人以及被他人爱等;

(4)自尊需要:自主、主动、自控、自信、自己尊重自己、他人尊重自己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好奇、兴趣、心流体验、高峰体验、成就感等。

●当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非常难受,会非常饿、渴,非常“好色”;

●当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经常焦虑,特别容易担心、害怕;

●当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孤独、孤单、寂寞;

●当自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自卑、愤怒、生气、抑郁;

●当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迷茫、无聊、空虚、烦躁。

2.2 觉察我们的核心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有另外两个基本原理。

(1)需要的递进。

在马斯洛看来,不同层次的需要有一定的差异,高层次的需要会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被释放出来。在低一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基本满足前,高一层次的需要处于潜伏状态,虽然也会表现出来,但不会成为主导需要。

所以,在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前,他的主导需要就是生理需要,虽然也会有些许安全、归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只要生理需要没有得到基本满足,他的主导需要就不会发生改变。

(2)需要的分类。

在五个层次的基础之上,马斯洛又将需要分成两类:匮乏性需要和存在性需要。

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

存在性需要,包括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匮乏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非常难受甚至痛苦,一旦满足,难受、痛苦就会消除。比如,饿了、渴了的时候我们会非常难受,但是一旦吃饱喝足,难受就会消除。

但是,存在性需要不同,存在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未必会痛苦,但是得到满足后,会非常幸福。存在性需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永远不知足,而且越满足,需要越强烈。如自我实现的需要中的成就感,我们永远不会知足,实现了一个阶段的成就和价值,会激励我们追求更大的目标和成就,而不是结束。

所以,匮乏性需要与存在性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根据需要的层次以及需要的分类,我们可以去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核心需要,也就是马斯洛所说的主导需要。

核心需要,会表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会决定我们的核心情绪。

比如,一个人的核心需要是安全需要,他就会经常容易担心、焦虑:在工作中,经常担心被领导批评、被公司炒掉,担心自己落后;在生活中,经常担心别人不喜欢他,伴侣会出轨或者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我们的核心需要,决定了我们的核心情绪。一个人的核心需要处在哪个阶段,与其同阶段的情绪就会经常出现。

2.3 管理我们的需要

发现了情绪背后的需要,我们就可以想办法进行管理、调节。管理需要,有四种常见的方法。

(1)直接满足需要。

如果需要是现实的,是可以想办法满足的,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满足需要。

比如,领导批评了我们,说我们做得不好,我们可以问一下领导,有没有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也讲讲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就可以“补”回被批评损失的自尊心;对方惹我们生气,可以要求对方向我们道歉,并补偿我们;害怕自己被淘汰,就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来提升安全感。

以上,是在需要比较现实,而解决方法又现实可行的时候,最快速、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2)间接满足需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是现实的,也并不是所有需要满足的条件都具备,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到一些间接的方式。

比如,被领导批评以后我们很生气,但又不好直接跟领导讲,这时我们可以找伴侣寻求安慰、鼓励,虽然不能直接从领导那里“补”回来,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间接得到满足。

再如,我们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但是最后没有考上,那也可以去读大专、成人本科,这也是一种间接的满足方式。

(3)弱化需要。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过度缺乏而把某些需要放大,会对相关的刺激特别敏感。也有些时候,是我们下意识地产生了一些需要,它们本身是现实的,但是它们的强度不太现实。

此时,我们需要学会放弃,降低、弱化自己的需要,否则,很容易陷在持续、强烈的负面情绪中。

比如,我们希望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支持、鼓励我们,但是领导也是人,也有情绪化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么期待,就注定会受到很多挫折,也会对领导产生不满。如果我们能想通一点儿,降低一些自己的期待,我们和领导的关系就会改善很多。

再如,我们希望伴侣能够无条件地爱我们,实际上这也不容易,人生除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最少,其他的爱都需要以交换为前提,就算是情侣关系,指望对方一直无条件地爱自己,迟早会碰壁。如果我们能想通一点儿,多想想自己能为对方付出什么,情侣、婚姻关系也会改善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对自己的需要强度没有觉察,所以经常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越是强烈的情绪,越容易影响我们、影响关系。所以,如果我们的需要强度被不合理地放大了,适当调节一下也是帮助自己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

(4)放弃/搁置需要。

也有一些需要,其本身是不合理的,不太现实或者至少当前不太现实。就像孩子的很多需求,父母不可能每一件都满足。

对于成年人来讲,我们经常也会抱着很多儿时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生活,虽然我们从年龄上看已经长大了,但是在某些需要上却一起停滞了。

比如,我们希望失去的亲人能够回来,或者在我们心中假装他们永远没有离去,这会让我们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沉浸在潜意识的悲痛和逃避之中,如果我们能鼓起勇气面对、放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放下虽然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脱,并且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在觉察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管理需要,我们将从情绪中彻底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