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某些子书凭借馈赠或其他渠道而流传
1.乱世中南北文化交流的延续
汉末建安时期为乱世,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从未断绝。《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传》裴注引韦昭《吴书》载,身在南方的张与身在北方的陈琳及孔融曾互通书信、寄赠文学作品及书法作品,有云:
见楠榴枕,爱其文,为作赋。陈琳在北见之,以示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后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既好文学,又善楷篆,与孔融书,自书。融遗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注172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会稽东部都尉张又与融书曰:“虞仲翔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注173
稍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各国在政治上虽然经常处于敌对状态,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并未中断,也不可能中断。有关史料记载不少三国士人之间书牍往来的情况。如《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许靖传》载,蜀臣许靖曾与魏臣华歆、王朗、陈群等有书牍往来:“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章武二年卒。……始靖兄事颍川陈纪,与陈郡袁涣、平原华歆、东海王朗等亲善,歆、朗及纪子群,魏初为公辅大臣,咸与靖书,申陈旧好,情义款至,文多故不载。”注174
2.子书著述之地域交流
三国时期,曹魏子书流传于东吴的,史载有曹丕《典论》、刘廙《政论》、蒋济《万机论》等。
曹魏曾将曹丕的《典论》赠与东吴的孙权和张昭。魏黄初三年(222),吴军击败蜀军,孙权遣使聘魏,曹丕将《典论》赠与孙权及张昭。《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孙权传》裴注引胡冲《吴历》曰:“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注175《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所引胡冲《吴历》则多出“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一句。
东吴士人还能看到曹魏《典论》以外的其他子书著述。曹魏刘廙擅长议论,撰有子书《政论》。其中论刑礼的文字曾传到吴国。《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载,黄龙元年(229),南阳人谢景喜好刘廙“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注176
陆云从叔陆喜自谓曾阅读曹魏重臣蒋济的子书《万机论》,并因此而作《审机》一书。《晋书》卷五十四《陆云传附陆喜传》载,陆喜(?—284),不仅阅读了贾谊、扬雄等汉代作家的子书,而且阅读了魏代蒋济的子书《万机论》,文云:
喜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为自叙,其略曰:“刘向省《新语》而作《新序》,桓谭咏《新序》而作《新论》。余不自量,感子云之《法言》而作《言道》,睹贾子之美才而作《访论》,观子政《洪范》而作《古今历》,览蒋子通《万机》而作《审机》……”注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