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市州政府及重点园区对湖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支持
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必须扎根所在区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湖南股权交易所坚持“精干主业、精济实业、精耕湖南”发展方略,在促进地方中小企业规范发展、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也需要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平台优势和各类资源,更好地促进辖区内企业的发展,双方各取所需,相融相生,相得益彰。
近年来,湖南省各市州及重点园区在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1 投资入股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平台的建设
湖南股权交易所2010年12月成立时,7家发起人股东中,除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湖南兴湘投资集团等省属企业外,长沙、株洲、湘潭3个市通过所属国有平台入股,包括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湘潭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等。
2015年7月,湖南股权交易所增资扩股至1亿元,夯实了资本金;变更了股权结构,在部分股东退出的同时,部分股东进行了增资,并新增了国家级开发区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浏阳市经开区和省级开发区雨花经开区4个园区股东。地方政府通过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平台的建设,对增强其资本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2.2 配套出台“多层次”的扶持政策
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早期,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关键。近年来,在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省内市州及部分区县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陆续出台了支持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配套政策。
截至2020年底,全省14个市州中,除衡阳、湘西、常德暂未出台相关政策外,其余11个市均出台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挂牌奖补政策,有30余个县市区(园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在这些市州中,岳阳等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策全覆盖,而且奖励力度很大、覆盖的板块较为齐全。例如:岳阳在市级层面奖励股改挂牌企业20万元/家,市县区层面再给予不低于30万元/家的奖励;株洲给予标准板挂牌企业20万元/家的奖励、科创专板挂牌企业30万元/家的奖励;在县市园区中,长沙高新区给予标准板挂牌企业30万元/家的奖励、科创专板挂牌企业20万元/家的奖励;株洲经济开发区对科技创新专板挂牌企业给予一次性30万元/家的补贴,对标准板挂牌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家的补贴;株洲市高新区给予标准板挂牌企业50万元/家的补贴。其他地区的奖补政策虽然力度不一,但地方政府都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政策引导,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地方政府对挂牌企业予以补贴,是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现代企业的重要手段。
很多秉承新古典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人不能够理解政府对区域性股权市场中的挂牌企业给予补贴的行为,认为这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很显然,这里存在重大的理论分歧。经典的金融市场理论,无论是有效市场理论还是不完善知识经济学,均认为金融市场在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的时候是没有成本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对市场的构建、培育与发展问题。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人们发现,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区域性资本市场,维系市场的运行都需要高昂的成本。只有认识到资本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存在,才能够理解政府补贴挂牌企业、政府参与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合理性。
1.2.3 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外包等方式支持平台运营
作为湖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唯一运营平台,湖南股权交易所承担大量企业孵化培育的公益性职能,且不以营利为目的,早期难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平台的收支平衡。绝大部分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区,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原因,在服务企业方面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力量不强、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等“短板”,需要引入专业机构。
在此背景下,部分县市区及产业园区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外包等方式,在解决自身服务“痛点”的同时,在客观上也支持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平台的发展。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企业实施外包战略的目的是维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外包,能够摆脱人力不足的困境,并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市场效率的目的。
例如,自2017年开始,长沙高新区就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外包等方式支持湖南股权交易所服务园区企业。每年年初,双方共同商量确定服务内容、考核指标、外包金额、评分标准,湖南股权交易所派出业务骨干,引入券商、推荐商、会所、律所及投资机构、银行等资源,举办“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金牌董秘培养工程”系列培训,通过组织大型全国网上路演、运用私募可转债融资工具、对接银行贷款、实施股权激励等,帮助园区形成较为完备的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底,长沙高新区已有50余家企业在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多家企业已启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程序。近几年,湖南股权交易所帮助长沙高新区中小微企业实现14.17亿元融资。
再如,湘潭县与湖南股权交易所签约资本市场外包服务,以培育上市资源为目标,积极推进企业股改挂牌融资进入资本市场,并给予相应的费用补助,支持湖南股权交易所开展业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湘潭企业股改挂牌超过20家,有2家企业成功挂牌科技创新专板,多家企业启动IPO。
地方政府在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认同度逐步提高、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同时,也通过湖南股权交易所集聚了金融要素,引导各类资源下沉到县市园区开展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市场与企业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