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现实中,心存童话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二)学校与老师

我们的传媒系是学校新扩的一个分支。以前仅有播音主持一个专业。今年又新增设了教育技术学,计划招生两个班。我们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为了这的第一届学生。学校虽有历史,可我们是新的。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吸取教训,慢慢积累经验。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毕业以后出路在哪里?如果不用专业术语来定义,谁也说不清楚它所包涵的涵义。通俗地说它就是一门研究型学科。不考研的话想着依靠本专业来就业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一届的毕业生就是如此或者考研或者另择他业,以后的就不知道了。可当时的我还懵懵懂,年纪轻轻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与好奇!就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特新鲜,出现个新鲜事物就忍不住地要想去探个究竟。好比在井然有序的街道上,突然聚着一堆人,虽然你看不清楚里面是干什么的,可还是想凑上来再挤进去看一看。不过也是现在成熟了才会这样比喻。

我们专业有两个班,一个是061,一个062。系播音主持就一个班,是603。一天下来课表排满的话有八节课。一般排不满,大致在四到八节之间,给我们留点空闲。过后就是双礼拜。

刚到校的新生,不管老师讲得好不好,除了一些玩世不恭的,其他人听不听得懂,都会把眼睛直瞪瞪地盯着老师看。或是因为由陌生而来的拘谨,或是因为对新知的企盼。

上第一节是信息技术课,铃响后,只见一老师手捧着奖杯姗姗而来。他短袖西裤黑皮鞋,一米六的身高,微胖身材,圆溜溜大脑袋,小平头很干练,满脸笑容透着自信带点不屑,迈着小碎步,又缓缓从门口上到讲台,怀里抱的奖杯往课桌中间轻轻一放,开始了开场白:“同学们你们能来到这所学校选了这样一个专业,是你们的幸运,也是你们的福气。我们这个专业在国际上已日臻成熟,但在我们中国才刚刚兴起,通过对国外的情况进行研究和考察,我们看准了它发展势头好,行业前景广这些优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院领导班子抓住这个机遇,适时地在我们系里边加设了教育技术这个专业。而我呢以后也会毫无保留地把我所会的全部都教给大家。你们可能会疑惑我教的这些有没有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只要我教的你们能学会,那在社会上你就是个香饽饽,就可以横着走。大家来看,这个呢是我参加市里举办的摄影大赛获得的奖杯,这张是获奖证书,这下边是盖的有印章。像这类的奖杯、证书啊,我还有很多。我这也就是让同学们让长点见识,开开眼界。以后有机会了,我再把其它的一些也带过,来给大家看看。”同学们都露着羡慕和崇拜的目光。还有胆子大一点的凑上前去,想瞧个仔细,老师怕人围多了起来。鼓掌似地拍拍手,接着说到“好下边我们来上课”。

相比之前,以下有些乏味,也就不再详细赘述。大概就是抑扬顿挫地读着课本,中间不时加上几句:把这句话圈起来,把那段号上,是要考的重点这之类的。

下课老师走后,程志就对王国兵说:“阿冰,你们班主任可真自恋啊,上课还带一奖杯,哈哈,这也不说啦,讲课水平也不咋地嘛。”

阿冰手指着他说:“嫉妒,你这是嫉妒!”

阿志:“我嫉妒个毛!”

阿冰:“啥呦,几把毛?,你等着,以后俺们老师天天给你搬一个来,羡慕死你!”

阿志他又大笑着说道,“我估计他呀也就这一个了吧。”

阿冰假装一脸认真的样子说:“开玩笑——,能只有这一个么,多着呢,你就等着吧。”

然后,他们两个继续着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模仿起老师举起奖杯介绍的样子,虽然他们动作语气学得很像,可终究是差了点神韵在里边。

对于英语课,大家一开始就不报什么期待,就想不过是些读课文背单词。由于学校英语老师少,课就安排在了一个能容下两个班学生的大教室。

人多就显得哄吵,正在大家说闹着,一个刚进来的女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她长着一娃娃脸,肉嘟嘟的脸蛋挂着小酒窝,水汪汪的大眼睛也很清澈,最引人注意的是她一米八的个子,把丰满的身材也衬得苗条婀娜;白色短袖配上浅蓝色牛仔裤,又显得清新脱俗。她就这样手抱课本带着耳麦,推开后门,就径直往里走,大家都停了说话,秉着神眼盯她看。一班的学生以为她是二班的,二班的人也以为她是一班的。可再看她,从教室最后面一直走,走到第一排,又迈上讲台,扭过身低下头,把课本往讲桌上轻轻一放。全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屏住呼吸再看,待她站好后,微抬起头,面朝着我们的同时,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抬起来绕过下巴在左耳处摸向耳麦。教室里这才由鸦雀无声,变成一阵惊呼“哦,天哪!”。或许是在感叹她的美又或许是感慨她和年龄不相称的年轻(因为即使你说她是高中生,也不会有人怀疑),也或许两者都有。她面向大家,莞尔一笑,算是对我们所有人疑惑的作答。

接着,她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就开始了纯英语式的授课。有时候她一问我们一答,有时候她觉得我们可能听不懂处,就用汉语再复述一遍。即使她讲得很认真,可还是让我忍不住地溜了神再去注意她:看着青涩,却又自然大方,声音不大,可也明了清脆。

来英语就不好,再不认真听就跟更不上了。想到这赶快把心思再收回到课本中。

我们大一的体育课,是个教排球的女老师。那时候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才拿冠军不久,全国正兴起一股排球热。因此我们班有些同学高中时候就接触了排球,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就只能分别教学。只是简单再讲解一下规则和动作要领后,就开始教我们一些战术配合,然后让我们就着场地打比赛了。而对另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同学,她就在旁边找个空地一步步教大家练习颠球。这样的时间过得很快,每次都是在大家还意犹未尽时,下课铃就响了。

每到哪一天得空的时候,就有一些在体育课上没玩尽兴的同学,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操场再组织起人来,打个一两场。由此同学间的关系更近了一些。借此我们还结交了另一些系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