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壮志
牛顿12岁时,被送到格兰瑟姆镇读公立中学,寄宿在一位名叫克拉克的药剂师家里。他把“牛顿钟”的风采也带到这里来了。
牛顿住的地方在药剂师家的小阁楼上。他很快发现这里是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而且采光很好,正好可以一展他的“日晷”制作技巧。
于是牛顿把小阁楼的窗框当作指针,房间的墙壁就成了天然的表盘。他经常观察日出日落的规律,在不同的时刻,按照太阳投射到墙上的窗影位置画上记号。有时是每隔一个小时画一下,有时只隔一刻钟,几个月下来,房东家的墙上被他画满了刻度。这些粗细线条实际上记录了太阳的运行轨迹,而且不同的季节,太阳的轨迹有细微的变化,这对于锻炼牛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到后来,牛顿只要瞄一眼他的“表盘”,就能准确地报出时间来。
克拉克先生是个和善的人,对于牛顿在小阁楼墙壁上的大作,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于是,这个小阁楼最终成了小伙子的“花花世界”,不仅满墙刻的是刻度,还画满各式各样的图画,虫鸟鱼兽、日月星辰,无所不有。牛顿画画的天赋,在这个小空间里也得到充分的施展。大约因为他太寂寞的缘故,所以喜欢独自在图画的天空中遨游。他在墙上画了帆船、海鸥,记录着遥远的航海梦;还有圆和三角形,大约牛顿面壁思考过几何题目。墙壁上还有校长斯托克的大头肖像,这位长着威严浓眉的斯托克先生,对牛顿的期望颇高,于是牛顿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都要向他举手表示一下致敬。
克拉克先生曾对人说:“牛顿这小家伙,把他住的阁楼当成美术馆啦,墙上到处被他画得一塌糊涂!”
因为画得太乱,据说到后来牛顿搬走后,药剂师家这间小阁楼长时间都租不出去。
牛顿除了有绘画的天赋,还喜欢雕刻,不过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唯一留下纪念的,是他顺手在格兰瑟姆学校教室的窗台上,歪歪斜斜地刻下自己的大名 “Newton”。这多半是他的即兴而为,也许透露了少年牛顿心中涌动的雄心壮志。
在教室的窗台上乱刻名字,是任何学校都不会允许的行为,可以想见,当时老师一定为此大为光火。不过待后来牛顿成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后,窗台上的名字就成了“名人手迹”,被保存至今,成为供人瞻仰的纪念。在斑驳的窗台上,“Newton”几个字母的字迹拙朴俊秀,300多年后仍然清晰可辨。它成了格兰瑟姆学校引以为傲的一个标志!
在中学的最初阶段,牛顿常常扮演一个不受同伴欢迎和被欺负的角色。他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不喜欢和男生们一起疯玩游戏,也不和任何人交朋友。在那些公子哥的心目中,他的形象是只“丑小鸭”,常受他们的嘲笑和戏弄。
女孩子们对他却是另眼看待,于是牛顿经常和女生们一起玩,在弱者中寻找慰藉。他喜欢制作玩具、针线盒一类的小玩意儿,送给女伴,颇得那些丫头们的欢心。
据牛顿童年时的女伴斯托勒小姐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