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社区生活

社区生活最能体现社区治理的综合水平,我们将从居民交往、居民遛狗行为以及广场舞三个方面对社区生活的情况进行描述。居民交往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区社会网络的重要渠道,较高的居民交往程度是社区信任、社区归属感形成的基础。在上海养狗的居民不在少数,在社区中遛狗的文明程度能够很好地体现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广场舞长期以来一直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被认为是促进社区交往、增进居民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但是其产生的噪音扰民等问题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我们的观察数据能够很好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较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一)居民交往

观测居民日常交往的指标包括:小区家长带小孩散步玩耍情况、小区居民推轮椅或坐轮椅活动情况、小区居民打牌下棋及围观情况(室外)、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小区居民锻炼情况,以及居民晚间散步情况。其中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12分;平均得分最低的是小区居民推轮椅或坐轮椅活动情况为1.21分。

观察数据显示,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的居民交往程度高于非居委会所办公室所在小区。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有三项平均得分超过了2分。相比之下非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的平均得分偏低,平均得分最高的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也只有1.9分。由于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大多为里弄房/老工/公房小区,一般认为这些小区的居民之间的交往往往比商品房小区要更多,那么会不会是因为住房类型的原因导致的这一差异呢?

表4-12 居民交往与小区是否是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

图4-2显示,在控制了住房类型之后,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在居民日常交往方面的平均得分依然要高于非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在里弄房/老工/公房,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在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居民晚间散步情况、小区家长带小孩玩耍散步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均超过了2分,而非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仅有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这一项超过了2分,其他均在1.8分以下;在商品房,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在小区家长带小孩玩耍散步情况(2.45分)、小区居民聊天拉家常情况(2.3分)、居民晚间散步情况(2.21分)、小区居民锻炼情况(2.06分)这四个方面的平均得分均超过了2分。也就是说,无论是里弄房/老工/公房,还是商品房,居委会办公室所在小区社区交往的更多。

图4-2 居民交往与住房类型

(二)遛狗

养狗是社区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而遛狗方式的文明程度可以很好地体现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观察数据显示,近八成的小区都有人遛狗,平均每个小区遛狗的数量为3.88只。从地区分布来看,近郊和远郊的遛狗数量相对更多,平均分别为4.16只和4.13只;而中心城区遛狗数量较少,平均为3.67只。

表4-13 遛狗数量

对于遛狗文明程度的测量我们观察了这些指标:遛狗时不拴狗绳、遛狗时不清理狗粪、不阻止狗在汽车轮胎上撒尿、不阻止狗随地撒尿、不阻止狗乱吠。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对这几个指标进行了加总处理,并根据加总结果将养狗的文明程度分为了低、中、高三档[2]。总的来看,上海社区居民的养狗文明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近半数的小区养狗文明程度为中等(49.77%),养狗文明程度高和养狗文明程度低的比例均在25%左右。图4-3显示,中心城区和近郊的养狗文明程度相对更高,其养狗文明程度高的比例分别为28.77%和23.12%,这一比例在远郊仅为13.71%。从住房类型来看,商品房的养狗文明程度更高。

图4-3 遛狗文明程度

(三)广场舞

近年来,广场舞已成为社区居民锻炼、社交的重要形式,其既在提升社区凝聚力、认同感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也因噪音扰民等问题引发了许多矛盾,给社区治理带来挑战。实际上小区内有广场舞的比例极低,因此我们使用了街区(也就是居委会)范围内广场舞有关数据,总的来看,24.82%的街区被观察到有广场舞。

总体来看,在有广场舞的街区,广场舞群体的平均数量为2.68,最少的街区只有一个群体,最多的有15个群体。中心城区的广场舞群体数量相对较少,仅为1.63个,而近郊和远郊平均数量均为2.68。此外我们还考察了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的人数,总的来看队伍的平均人数为26.05人。中心城区的队伍规模最小,平均只有17.46人。

表4-14 广场舞群体数量与规模

广场舞扰民是近年来非常凸显的一个社会治理问题,但是实际上广场舞是否到底是否产生噪声,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噪声一直以来缺乏比较系统。根据表4-15,在有广场舞的街区,晚上有娱乐噪声的比例高达64.08%;而在无广场舞的街区,这一比例仅为6.75%,可见广场舞确实是社区噪声的一大来源。

表4-15 广场舞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