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65:唐帝国衰亡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幽州易主——卢龙兵将大乱斗

大历三年(768年)六月十九日深夜,幽州城内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此时的幽州经略副使府上却有两个人正相对而坐,没有一点睡意,他们正焦急地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这两个人就是幽州经略副使朱泚和弟弟朱滔。

朱泚兄弟是幽州本地人,他们的曾祖朱利曾担任过赞善大夫,祖父朱思明曾担任过太子洗马,而他们的父亲朱怀珪这一辈更不得了,朱家在幽州发迹可以说就是从朱怀珪开始的。朱怀珪在天宝元年进入卢龙军中,在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名臣裴宽手下担任衙前将,其后因功升为折冲将军。到安禄山起兵造反时,朱怀珪又作为安禄山部将加入了叛军,并先后跟随了史思明、史朝义等人。到李怀仙执掌幽州时,朱怀珪因为跟随李怀仙一起归降了朝廷所以深受李怀仙的赏识,被任命为蓟州刺史、平卢军留后和柳城军使。不过朱怀珪没混几年时间就因病去世了,朱家便落在朱泚兄弟的手上。

朱泚从小在幽州长大,因为父亲的缘故很早就加入了卢龙军。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军二代的朱泚从小就长得非常胖,因此骑射功夫不怎么好,这在当时的边境将士里非常少见。没有突出的骑射功夫,想出头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朱泚不需要担心这些,一方面他有父亲的恩荫,并不需要从小兵做起;另一方面,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看重钱财,每次出征得到的金银财宝都全部分给部下,自己则分文不取,以此来收买人心。因此他深受卢龙军众将士的爱戴,大家都非常乐意为他效命。并且因为长相的缘故,朱泚看上去宽厚仁义,实际上却是一个内心非常残忍狠毒的人。连当时的幽州节度使李怀仙也被朱泚的外表蒙蔽,以为他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还将他提拔为经略副使。而很快李怀仙就要因为这个错误的决定吃大亏了,朱泚兄弟这会儿半夜三更不睡觉,一心要做的大事就是除掉李怀仙。

李怀仙自从搭上仆固怀恩的顺风车归降朝廷后,不但保留了幽州节度使的职位,还得了一个武威郡王的爵位,可谓是时运亨通。之后他在幽州招兵买马、修缮城防,隐隐有了割据一方之势,这一切都让李怀仙渐渐放松了对部下们的警惕。朱泚等人都认为李怀仙本就是个叛将,现在能够割据一方,靠的不过是卢龙的军队,于是有了效法他的想法。不过朱泚兄弟也知道单靠他们两兄弟,想杀死李怀仙是很难成功的,而且就算杀死了李怀仙也不可能控制得住卢龙大军,所以他们还拉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时任卢龙兵马使的朱希彩。

朱希彩虽然也姓朱,但与朱泚兄弟却没半点亲戚关系,唯一的相同点就是朱希彩和朱怀珪都是安史叛将出身,跟李怀仙降唐后混上了兵马使的职位。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朱希彩自然也有再进一步的想法,他现在只在李怀仙一人之下,不除掉李怀仙这个绊脚石根本没有上升的机会,所以在朱泚兄弟拉拢自己一起除掉李怀仙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六月二十日,朱泚兄弟开始行动了。他们纠集了自己的部下,偷偷潜入到节度使府附近,门口的守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他们杀掉了。但这个时候,朱泚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朱希彩没有来。

按原计划,朱希彩应该带人到节度使府门口与他们会合才对,既然现在没来,那他很可能是反悔了,倒向了李怀仙,甚至是想等他们杀死李怀仙后,再以为李怀仙报仇的名义除掉他们,然后自己在幽州独大。朱泚心中越想越害怕,他再看李怀仙的府邸,仿佛其中埋伏了无数的精兵。不过他们此时已经杀掉了李怀仙在门口的守卫,再也没有退路了。时间就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中缓缓流逝,很快天就要亮了,朱泚心知等天一亮自己肯定是没有活路了,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趁现在还没有人发现自己造反,先逃出幽州城再说,有多远跑多远,到那时李怀仙就算想报复自己也没机会了。

朱泚这些想法就连弟弟朱滔都看不下去了,他忍不住劝住哥哥:“我们既然已经决定要杀掉李怀仙了,开弓哪还有回头箭!如果我们的计谋失败,大不了就是一死,你怎么还想着要逃跑呢?且不说能不能逃出幽州城,就算逃出去了,天下哪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地?”朱泚听了弟弟的话也觉得羞惭,这才不再提逃走的事。

事实证明,朱泚想象力太丰富,朱希彩只不过是晚到了一会儿而已。看到朱希彩来了,朱泚两兄弟放心了,李怀仙的末日也就到了。朱希彩和朱泚兄弟一起带人杀入节度使府中,将毫无防备的李怀仙斩杀在家中,还顺带将李怀仙全家都杀了。可叹后世卢龙割据河朔的奠基人,就这么死在了自己一手提拔的部下手中。

李怀仙死后,一个新问题摆在了三人面前,那就是节度使的位置只有一个,三人到底该由谁来做?这个问题也没有困扰他们多久,三人中朱希彩年龄最大,职位也最高,最终朱泚两兄弟共推朱希彩担任卢龙留后。所谓留后,就是各地节度使、观察使空缺时,代理节度使、观察使管理地方的职位。在开元、天宝年间多有宗室或者宰相遥领节度使的职位,各节镇实际上负责具体事务的都是留后。事实上朱希彩的留后职位只是自封的而已,他根本没有得到朝廷的任命。这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实际上已经控制住了幽州,希望朝廷能给自己一个正式的节度使任命,所谓留后,不过是给朝廷一点面子,大家都不撕破脸皮。

唐代宗对朱希彩的所作所为自然是非常不满,李怀仙再怎么不听话也是自己任命的幽州节度使和武威郡王,竟然就这么被部下杀了。不过唐代宗生气归生气,他也不可能出兵收拾朱希彩等人。安史之乱后,各地都非常凋敝,民不聊生,与战乱之前的盛象相去甚远。唐代宗即位后虽然灭掉了史朝义,却又遇到了吐蕃入侵和仆固怀恩之乱,唐王朝西线这些年也一直不太平。就在前一年,一直不服从朝廷命令的同华节度使(治今陕西大荔县)周智光才发动过叛乱,名将郭子仪好不容易才平定下来,又赶上了吐蕃入侵灵州(今宁夏灵武市),逼得西线不得不再次戒严。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宗哪还有精力收拾朱希彩等人,对他们的叛乱行为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是李怀仙昔日的战友、时任成德节度使的李宝臣有了兔死狐悲之感。李怀仙死后他断然出兵讨伐朱希彩等人,只可惜出师不利,成德军很快就被朱希彩等人击败。唐代宗见卢龙军战斗力这么强,自然更没有出兵的想法了。不过他也不想就这么给朱希彩转正,既然朱希彩自称为留后,那他便给幽州再派一个新的节度使,至于朱希彩就继续担任留后好了。被唐代宗选中前往幽州担任节度使的人就是昔日的宰相、时任东都留守的王缙。

王缙,字夏卿,出身于著名的关东士族太原王氏,后因先辈移居河中而在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出生,他的哥哥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王缙与哥哥王维一样非常有才学,从小就以才名著称于世,他经过科举进入仕途以后,曾先后担任过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武部即兵部,天宝十一年改名)等职位。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王缙被提拔为太原少尹,协助当时的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一起守卫太原。太原一战中,唐军在李光弼的率领下以少胜多,大破史思明和蔡希德所部叛军,王缙也因功升任宪部侍郎(宪部即刑部,天宝十一年改名)。其后不久,王缙又做了一件震惊天下的事。

安禄山攻陷长安以后,王维落入了叛军手中,被迫在伪燕政权中担任官职。至德二年(757年),唐军收复洛阳之后,王维等人又复降了唐朝。原本最开始王维等人并没有被治罪,但后来在崔器、吕諲等人的建议下,唐肃宗重新下令追究这些人以前投降叛军的罪责,陈希烈等人都因此被勒令自杀。王缙得到消息后,立刻跑到唐肃宗面前为自己的哥哥求情,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取王维一条生路,感动了当时很多人。后来王维因为在做俘虏时作过一首名叫《凝碧池》的诗,在其中抒发了对安史之乱的痛恨和对唐朝的怀念,这才被免去一死。王缙也没有被削去官职,还因为这件事名传天下,被世人称赞不已。

史朝义被平定之后,王缙又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前往河北宣抚各地投降的燕军将领。因为王缙这次的宣抚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所以深得唐代宗的赏识,广德二年(764年),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微宫使和弘文崇贤馆大学士,一举进入了宰相的行列。同年,一代名将、时任河南副元帅的李光弼病死在徐州,王缙奉命以侍中的身份坐镇洛阳,负责河南、淮西、淮南、山东等地的军务。王缙得到任命后却觉得职位太大,怕招人嫉恨,所以坚持辞去了侍中的职位,同时不再兼任宰相,唐代宗顺势任命王缙为东都留守兼河南副元帅。因此在幽州出事之后,唐代宗第一个想到能前往幽州担任节度使的,便是曾经宣抚过河北的王缙。

这一年七月,王缙正式到达幽州赴任,朱希彩等人虽然不便直接反对,暗地里却在集结精锐士兵,全副武装地迎接王缙的到来。朱希彩这一招下马威自然是瞒不过王缙,他依然坦然进入幽州城内。就这么过了十多天,王缙对幽州的局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朱希彩等人虽然表面上看着恭敬有礼,但对他这个空降而来的上司内心却是非常不满。王缙也知道幽州地区自从安禄山起兵后一直都是叛军的天下,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朝廷的管辖,卢龙军内部骄兵悍将无数,远不是自己一个文人可以掌控的。权衡利弊之后,王缙决定帮朱希彩一把。他直接返回了长安,然后推举朱希彩担任幽州节度使。这下唐代宗也没办法了,只好顺势任命朱希彩为卢龙节度使,并赐爵高密郡王。因为和朱泚两兄弟同宗的缘故,朱希彩没有亏待这两兄弟,对两人也都非常信任,朱泚依然担任卢龙经略副使,朱滔则负责统率自己帐下的牙将亲兵。

朱希彩被任命为节度使后,以为自己已经称霸一方了,不但对朝廷非常不恭顺,还喜欢虐待手下的将士,惹得卢龙军中一片哀声,人人都对他非常不满。朱希彩自己却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依然我行我素。大历七年(772年),忍无可忍的幽州将士们在孔目官李瑗的率领下发动了突袭,将朱希彩一举斩杀。杀掉朱希彩只是一时痛快,留给众人的问题来了:谁来当那个新的领头人?但这帮人谁也不服谁,一时间竟然找不出一个可以担任统帅的人。

在李瑗等人发动叛乱时,朱泚正驻军在幽州城北面,根本不知道城内发生的变故。原本朱泚是没有机会的,不过幸好弟弟朱滔还在城内。朱滔得知变故之后,立刻从自己统率的朱希彩亲兵里选出了一百多人,然后让这些人四散在幽州城内并大肆呼喊:“节度使非朱副使不能担当,我们请求推举朱副使为节度使。”随着四面而起的声音,幽州众将以为城内的军士们都同意推举朱泚为节度使,反正大家商议这么久也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打开城门将朱泚迎入,共同推举他担任卢龙留后。

朱泚担任留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上奏说明情况,并请求唐代宗赐给旌节,让自己正式担任节度使。唐代宗这一次倒也没有为难朱泚,直接就任命他为正式的卢龙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等职位,并赐爵怀宁郡王,食邑两百户。唐代宗这次的慷慨举动也让朱泚非常感动,他一改此前两任节度使对朝廷不恭顺的态度,重新忠诚侍奉朝廷。

当时唐朝在西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那就是防秋。什么叫防秋呢?简单来说就是防备西面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每年秋季往往水草丰美,正是所谓“秋高马肥”的时候,一般少数民族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入侵,在唐朝强盛的时候这些都不算什么,但自安史之乱以后,随着河西、陇右地区的丢失,西面的吐蕃、回纥等部族又强大起来,他们往往能直接杀到关中地区。因此唐朝不得不在每年秋天调集大量部队前往西部边境防备敌人的入侵,防秋也就来源于此。

朱泚担任节度使后,当年就派弟弟朱滔带着两千五百精锐士兵前往长安西面的泾州(今甘肃泾川北)防备吐蕃的入侵。两千五百人的军队虽然数量不是很多,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安史之乱后,虽然河朔藩镇都归降了朝廷,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河朔各镇都是自己任免将官,赋税收入也全部归于自己,朝廷根本指挥不动这些人。幽州在李怀仙和朱希彩两任上也都是与李宝臣、田承嗣等人相互勾结,根本不买朝廷的账,更别提派军队给朝廷助战了,朱泚这次也是自安禄山起兵以后幽州军队第一次为朝廷所用。唐代宗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不但重赏了朱泚等人,还亲自在宫中宴请了朱滔,随后又在开远门外亲自为幽州将士们饯行,一时间朱泚所受的荣宠到达了顶峰。

朱泚没想到的是,在他辉煌的背后,已经有人在想办法取代他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弟弟朱滔。朱滔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性格诡诈多变,也想学李宝臣等人割据一方。不过朱滔也知道哥哥朱泚大权在握,自己要对付他不那么容易,而且朱泚深得人心,发动兵变不太可能,只能想别的办法。

在朱滔的苦苦寻找下,还真让他找到了朱泚身上的一个弱点,那就是朱泚对朝廷太过热心了。朱滔在长安被唐代宗宴请时,唐代宗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你和你哥哥朱泚比起来,谁更有才能一些?”朱滔的回答是:“要说统率军队、治理地方的才能方略,我肯定比不上兄长,但我今年才二十八岁,就已经来到长安面见天子了,兄长年长我五岁,却至今没有见过天子,这一点就远不及我了。如此说来,我们俩应该是各有所长。”这一番话不但拍了唐代宗的马屁,还在朱泚心中深深扎下了一根刺。

这些话传到朱泚耳朵之后,朱泚就一直想去长安朝见天子。朱滔心里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从关中返回幽州后他就开始不停撺掇朱泚前往长安入朝,并告诉朱泚:“现在河朔各镇虽然名义上都臣服于天子,但是至今都没人去长安入朝过,如果兄长能抢先去长安朝见天子,肯定能讨得天子欢心,到时天子很可能就允许我们在幽州世袭,那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安全了。”这一番话正中朱泚的下怀,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长安面见天子。

大历九年(774年),又到了朝廷需要防秋的时候,朱泚照例派出了卢龙军队前往西线参加防秋,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朱滔去了,朱泚打算亲自带人前往。为此,朱泚在出发前特意派弟弟朱滔前往长安上奏唐代宗,表示这次要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前往西线防秋,并请求唐代宗允许自己到长安拜谒。对于朱泚的请求,唐代宗感动得无以复加,毕竟自从河朔诸镇归降以来,还没有一个节度使来长安朝见过,朱泚要开这个先例,唐代宗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为此还特意在长安修建了一所大宅院等待朱泚的到来。

这一年七月,朱泚便带着自己手下的五千精兵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上天仿佛在跟朱泚开玩笑,他走到蔚州(今河北蔚县)时得了急病,没法再往前走了。众将都劝朱泚先回幽州,等病情好转后再动身,可朱泚这次是铁了心要去长安,他对众将说:“我这次一定要去长安,哪怕是我死了,你们也要抬着我的尸体去长安面见天子,否则我死不瞑目。”此言一出,众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朱泚就这样拖着病体,毅然赶到了长安。

自从安禄山叛乱以后,河朔地区已经差不多二十年没有节度使去过长安了,长安的百姓们非常好奇,围观朱泚入城的人几乎形成了一堵长长的人墙。随后唐代宗在延英殿宴请朱泚以及随行的众将士,并赐给朱泚御马两匹、战马十匹,其余金银绸缎更是不计其数。宴会结束后,唐代宗再次赏赐朱泚各类器物十床、马四十匹、绢帛两万匹,并赐给随行的幽州将士一千七百套衣服,宴请和犒赏的场面可以说是唐代宗即位后最盛大的。

朱泚没想到的是,等他出发去长安后,朱滔就接管了幽州的所有事务,并找寻各种理由将朱泚在卢龙军中的亲信清除了,就连曾经杀死朱希彩的李瑗也被朱滔杀了。而朱泚知道幽州的情况时朱滔已经掌控了卢龙的军队,他想再回去也难了。此时朱泚终于明白自己上了朱滔的当,但也没办法挽回局面了。无奈之下朱泚只好上奏请求唐代宗让朱滔担任幽州留后,自己则表示愿意长期留在长安侍奉天子。唐代宗当然知道卢龙现在的情况,朱泚因为朝见而导致幽州大权旁落也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于是将朱泚留在长安担任司空,幽州则落入了朱滔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