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怒火,赶紧试试“消气穴”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脑相通,且肝为“一身气化发生之始”“握升降之枢”。因此,古今论述皆认为:太冲穴具平肝潜阳、行气解郁之功,是治疗高血压的要穴。
肝柔则气顺血和,肝郁则气逆血乱
愤怒是人遇到恶劣的精神刺激后,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气有余便是火”,意即阳气偏盛能导致各种“火证”。阳气的偏盛可由阴液不足而致阳气偏亢、虚火上炎,如肾阴不足导致心火偏旺;也可由某一脏腑的功能失调,致使阳气郁结化火,如肝火、胆火、胃火等。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烦躁暴怒、情绪失常,主要原因就是肝气郁积不畅。《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怒则气上”,就是说当人愤怒时,体内的气血就会上逆横行于头面部。在临床上若愤怒过度,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出现吐血,甚至休克、晕厥、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症状。
情绪激动时,先让肝气自然发泄
五脏中肝主疏泄、调达气机,在志为怒、因怒而伤,所以肝喜条达舒畅。人的情绪在受到不良刺激,或被长久压抑时,怒火常会情不自禁地喷泄而出。尤其是性情急躁的人,肝火大都比较旺盛,故中医称“肝主怒”。所以人在情绪激动发怒时,应先让肝气自然发泄一下。
因为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当体内肝气旺盛、郁积不通时,这种恼怒和怨恨是很难克制的,此时只有将这股郁积之气倾泄出来,心情才会好受。不然它就会气滞血瘀、生火化热,造成肝阳上亢、肝火炽盛,灼伤肾阴。中医之所以一直强调肝宜柔养、宜疏泄,其原因就在于此。
养气血小妙招
太冲穴,乃肝经的“输”穴、“原”穴,有“消气穴”“出气筒”之称;行间穴,也是肝经上的重要穴位,它可滋水涵木、补肾养肝;脏腑中肝胆互为表里,肝主藏,胆主泻,因而作为胆经的“合”穴,阳陵泉穴也具有逆气而泻、舒经通络的作用。平时生气、情绪失控的时候,及时按压太冲穴、行间穴、阳陵泉穴各3~5分钟,可以很好地舒缓心情。
穴位
内关穴、阳陵泉穴、行间穴、太冲穴、肩井穴
灸法
温和灸、回旋灸
时长
每穴灸15~20分钟
内关穴
【定位】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灸法】温和灸或回旋灸15~20分钟。
阳陵泉穴
【定位】归属足少阳胆经。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灸法】温和灸或回旋灸15~20分钟。
行间穴
【定位】归属足厥阴肝经,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灸法】温和灸或回旋灸15~20分钟。
太冲穴
【定位】归属足厥阴肝经。沿第1、2趾间横纹向足背推,有一凹陷处即是。
【灸法】温和灸或回旋灸15~20分钟。
肩井穴
【定位】归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灸法】温和灸或回旋灸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