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与功能分区
公共空间的功能一般指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以及艺术感受等精神层面的功能要求,本节所指的功能问题主要是使用功能层面。
1.4.1 功能分区的概念
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我们将公共建筑各个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区,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上的密切程度在空间序列上进行安排组合与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按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不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该空间的人流活动分析,并按照该空间内的人流活动顺序关系安排各个不同的功能的空间位置。
一般情况下,空间组合、划分时应以主要空间为设计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密切的空间应靠近交通枢纽位置设计,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安静。空间的联系与分隔要在对设计项目进行深入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处理。
各功能空间使用对空间既有“形”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形”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于单一空间的大小划分、空间容量、空间形状。“质”方面的要求表现在空间环境是否符合人在其中的行为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这一方面具体可包括采光照明、温度调节、声学等条件以及某些特定空间的要求,如实验室、医院类空间的洁净要求、银行系统安防规范等都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
1.4.2 功能分区的内容
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空间的组成一般都可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共三大部分。由于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其使用性质和类型不尽相同,其使用部分也就各不相同,本书在后面章节针对不同的设计类型会进行分析讲解。
在这三部分的空间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公共空间的水平交通空间例如走道,设计应直观明了,指向性明显,与各部分空间密切联系,宜有好的采光通风和照明,有些走道还附带等候、小憩、观赏等功能要求。公共建筑水平交通空间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设计水平交通空间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通行的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图1-15)。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垂直交通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与坡道,其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符合建筑规范,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图1-16)。
图1-15 湖南省博物馆走道空间设计
图1-16 北京大兴机场的自动扶梯
3)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在公共建筑空间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电梯、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交通枢纽空间应方便使用,结构合理,装修适当,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图1-17、图1-18)。
图1-17 交通枢纽空间(一)
图1-18 交通枢纽空间(二)
在交通空间设计部分,要考虑空间的人流疏散,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分为正常人流疏散与紧急人流疏散两种情况。正常人流疏散根据公共空间的不同使用性质可分为连续的(如营业性商业空间)、集中的(如电影院、剧场)和兼有的(如博物馆、展览馆),而紧急人流疏散都是集中疏散。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人流疏散设计必须在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通畅,要充分考虑枢纽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出现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