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被愤青耽误的文学天才
大唐初年,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隔壁一处宅院门口,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指着池塘里的大白鹅兴奋地大叫:“鹅,鹅,鹅。”(1)
家里人赶忙从房里跑出来,心想:这孩子好好的咋突然结巴了?
只听小男孩接着说: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
这分明是一首诗啊!开篇先声夺人,用“鹅,鹅,鹅”表现鹅的声音之美,然后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生动地勾勒出鹅的线条与色彩,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作之美,通过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将鹅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一个七岁的孩子,出口成章,文字功底如此深厚,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吗?
很快,神童七岁成诗的故事传遍了江南,成为全村骄傲,家长们训斥子女的时候,总会带上这么一句:你看看人家孩子。
没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后来被称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壹
骆宾王早年饱读诗书,颇有才学。父亲曾任青州博昌县令,所以,也算是个官二代。可惜好景不长,全家从义乌搬到山东后不久,父亲病故,家境由此衰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失去父亲的骆宾王十九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竟然落榜了。
唐代初期,科举试卷并不遮挡考生姓名,占分值最高的作文题又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营私舞弊打人情分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钱有地位的考生家里早早就开始上下活动,没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举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此后,骆宾王意志消沉,开始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四处游荡。《旧唐书》中称其“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3)。
曾经的神童,就这样堕落成为一个不良青年。
贰
一直这样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后来经人推荐,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府内做了一名幕僚,当然不属于大唐公务员序列,就是个临时工,但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顺手打开一扇窗。
麟德元年(公元六六四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当地官府知道骆宾王文笔好,为了讨好皇帝,命他写个报告,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大唐的繁华盛世,并请求陪同皇帝一同上山。
骆宾王知道事关重大,谢绝了一切娱乐活动,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熬了好几个通宵。很快,一篇文采飞扬的《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呈到了唐高宗手上:
臣闻元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宏猷畅东巡之礼。是知道隆光宅,既辑玉于云台;业绍礼宗,必涂金于日观。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4)
骆宾王的这篇文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马屁拍得出神入化,不露痕迹。唐高宗看罢,龙颜大悦,说孔孟之乡果然出人才。一打听,作者还是个没有编制的一般科员,当即降旨,封为奉礼郎,从九品(副科级),进京赴任。
骆宾王就此步入仕途,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历任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一路升迁到御史台正六品的侍御史。
在这期间,骆宾王春风得意,诗兴大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尤其是那首传遍京畿,以为绝唱的七言长诗《帝京篇》问世,让骆宾王再次成为大唐文坛的焦点。
骆宾王开始膨胀了,动不动就给领导写信提意见。(5)
一般来说,这就离倒霉不远了。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六七九年),御史台翻出一起早年的贪污受贿案,骆宾王受到牵连,遭弹劾入狱。
骆宾王说:“我是清白的,我没有参与,不是我干的,这是诬陷,我啥也不知道,冤枉啊,快放我出去!”
骆宾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悲愤中,以蝉自比,在监狱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6)
狱中的骆宾王寓情于物,通过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示清白。全诗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被视为唐代咏物诗中的名篇。
叁
古时候,不管犯什么案,被判了几年,只要赶上新皇登基更改年号之类的皇家庆典,皇帝一高兴,兴许就会大赦天下,除了个别大案要案的重刑犯之外,一般的罪行既往不咎,刑期一笔勾销,统统赦免。
唐朝皇帝闲着没事特别喜欢更改年号,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一共用了十四个年号。他老婆武则天更能折腾,她在位期间用了十七个年号,两人用过的年号加起来比明清两朝的总和(二十八个)还多,可把学历史的给害惨了,变来变去谁记得清楚?考试时没少在这上面丢分。
直到明朝以后,才开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用到底,中间不再更换,这样后世称呼起来也方便,比如我们常说的崇祯、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年号。
调露二年(公元六八〇年),唐高宗又改年号为“永隆”,大赦天下。骆宾王运气不错,刚好搭上了这班车,入狱仅一年就出来了,朝廷可算仁至义尽,仍保留其编制,降职安排到浙江天台做副县长。
按理说你应该心怀感恩,应该对着镜头痛哭流涕:感谢皇恩浩荡,感谢朝廷的好政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机会,今后我一定如何如何。
可骆宾王不这样想。凭什么感激你?我原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先是遭遇考试不公,以致怀才不遇,后来依靠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在事业上有了点起色,又遭奸人陷害,身陷囹圄,如今一把年纪了,满腹经纶,却只能做个小小的县丞,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我还感谢你?!
当然,伟大的皇帝永远不可能错,一定是他身边的奸佞小人在作祟,特别是这些年一直架空皇帝,把持朝政的那个坏女人,残害忠良,祸国殃民,此仇早晚必报!
满腔愤懑中,骆宾王写下了这首传诵至今的五言绝句《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7)
咏史喻今,苍凉的笔调下,骆宾王用以自喻的怀才不遇、愤愤不平的壮士形象跃然纸上。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自专朝政,其时虽未称帝,但已是大唐实际上的掌舵人。
同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竖起勤王救国、匡复李唐王朝的大旗,起兵造反。
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的骆宾王一看机会来了,立刻弃官而去,连夜赶赴扬州,加入叛军队伍,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肆
“我们必须师出有名,要让人们清楚,我们并不是谋反,我军反武不反唐,起兵只为讨伐妖后,匡复李氏江山。骆先生文笔这么好,就麻烦你写一篇檄文,以昭告天下。”
这是骆宾王担任叛军参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于是,文学史上才有了那篇震烁古今的《讨武曌檄》。
此文用的是骈体,骈四俪六,对仗工整,用典切实,笔力强健,气势恢宏,被后世称作“古今第一雄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起,并称“骈文双壁”。
檄文开篇就历数武则天的滔天罪行: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8)
…………
从出身的低微到私生活的混乱,从人性的灭绝到谋权篡位的政治野心,引经据典,逐一谩骂,言辞无所不用其极,怎么狠怎么来。后世评价:“前半妩媚奸雄处,字字足令彼心折;中幅为义旗设色,写得声光奕奕,山岳震动。”(9)
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看的时候并没有生气,反而面带笑容。(10)
有道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贱人会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在骂她,这点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的。何况文章写得确实好,字字珠玑,有理有据,读起来酣畅淋漓,差点忘了是在骂自己。
当手下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武则天忍不住拍案叫绝,问道:“这是谁写的?”
手下回答:“出自骆宾王之手。”
武则天长叹一声:“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被我大唐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啊!”(11)
伍
檄文写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气,提振军威,却于战事无补。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叛军就被朝廷剿灭,首领徐敬业被杀,株连九族;反动文人骆宾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新唐书》中说:“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少年成名,一首《咏鹅》,力压“床前明月光”,勇夺亚洲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唐诗之首,连续一千三百多年入选华语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启蒙读本,奠定了骆宾王在唐诗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骆宾王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是“初唐四杰”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个,如果没有加入叛军,潜心创作的话,他本可以在文坛有更高的成就。
是的,毕竟七岁就开始写诗了,李白在他那个年纪,还蹲在河边看老太婆铁杵磨针,杜甫还在村里爬高上低调皮捣蛋,跟骆宾王相比,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只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大唐诗坛从此失去了骆宾王的锦绣文章。
陆
多年以后,诗人宋之问游历至杭州,夜宿灵隐寺。一天夜晚,皓月当空,宋之问失眠,就在殿外长廊漫步吟诗。
当他吟出“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两句之后,一时想不出对应的下句,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旁边走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随口对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连声称妙,接着往下写,五言诗《灵隐寺》就此创作完成,后来成为宋之问的成名之作(12):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13)
纵观全诗,就数老和尚那两句最为精妙,堪称点睛之笔。
第二天一大早,宋之问去答谢老僧,遍寻不见,问方丈,才知道那位老和尚是云游挂单到这里的,天不亮就离开了。
宋之问不死心,觉得老僧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追问是何来历。方丈四下张望了一番,压低声音悄悄告诉他:“那个老和尚,便是当年销声匿迹的骆宾王。”(14)
宋之问当时惊得半天合不上嘴。方丈再三叮嘱:“别出去乱说啊,保密!”
此时,旭日东升,霞光满院,几只肥硕的大白鹅在寺前的池塘里悠然自得地游荡,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道道涟漪,久久不曾散去。
(1)见《新唐书·文艺传》。
(2)见《全唐诗》卷七十九。
(3)见《旧唐书·文苑传》。
(4)见《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5)《新唐书·文艺传》:“武后时,数上疏言事。”
(6)见《全唐诗》卷七十八。
(7)见《全唐诗》卷七十九。
(8)见《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9)见[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六。
(10)《新唐书·文艺传》:“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
(11)《新唐书·文艺传》:“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12)见[唐]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
(13)见《全唐诗》卷五十三。
(1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宾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