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
在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6年12月1日)
聂昌斌
同志们:
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圆满完成所有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研究,晓东代省长做了重要指示。11月29日,省政府党组成员童道驰就落实省政府常务会精神和开好这次会专门听取了汇报,今天又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会议时间不长,但精神重要,内容丰富,鼓舞人心。陶慧芬同志代表省政府残工委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大家都信心十足,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会上还通报表扬了全省残疾人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部分市残工委和省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做了典型发言,充分体现了各地、各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特别支持。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代表省残工委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三点工作要求。
一、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部署和要求上来
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三个“把握好”。
一要把握好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李克强总理要求“不让残疾人掉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格外关心和格外关注。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指出,残疾人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再加措施、再添力度,做到实处、走在前列,加快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确保残疾人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要认真落实我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坚决打好残疾人脱贫解困攻坚战,加强社会保障,扶持就业创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的大环境、大机遇下,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始终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线。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部署、来推进。希望在新的五年,我们继续同心协力,倾力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要把握好“十三五”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工作遵循。省政府刚刚印发的《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全省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总的遵循。如何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怎样实现残疾人托底补短,残疾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我们精准把握。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就要摸准残疾人底数,弄清残疾人状况,找准残疾人工作突破口,研究提出有效的工作措施。我们要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往下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将规划蓝图变成工作现实。
三要把握好“十三五”残疾人工作重点。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2020年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是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最核心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切实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脱贫攻坚,二是托底补短。只有把这两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了、抓实了,真正突破了,才能带动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推进“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工作布局突出重点,工作落实抓住重点,工作力量聚焦重点,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二、紧密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切实把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十三五”残疾人工作的方向已明确、思路已明晰、措施已明了,关键在于落实。
一是要注重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效。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就要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在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增收、技能提升、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问题上,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更加贴合残疾人实际,更加贴合残疾人工作实际,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
二是要加大投入。脱贫奔小康,投入是关键。投入是残疾人民生保障、托底补短的重中之重。要让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较高的福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脱贫攻坚、“两项补贴”、特殊教育、托养服务、精准康复、居家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助器具适配等助残惠残项目,都需要各级政府切实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需要各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需要各个部门继续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特别支持,需要千方百计发掘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进一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帮助与扶持,实实在在地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三是要加强督办。做好残疾人工作,关键在落实,重点在督办。抓督办是各级政府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得怎么样,本次会议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得怎么样,残疾人各项助残惠残政策享受得怎么样,都要进行督办落实、跟踪问效。会后,各地、各部门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定期进行汇总,定期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考核,确保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领导,建立完善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要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大事、急事和难事,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强化考核,工作落地。
二是要抓好精神传达。会后,各地各部门要尽快将此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童道驰同志讲话精神和《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向本地政府和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要趁热打铁,迅速组织残工委成员单位和本系统进行学习,将会议精神、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传达到基层一线。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出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或实施方案。
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会议精神的宣传,唤起各地各部门及全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爱心和热情。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选树扶残助残及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大力推广宣传,为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营造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是建设和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艰巨而光荣,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们一定会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目标,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牢记使命,勇于创新奋力推进我省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在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6年12月1日)
省政府残工委副主任、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陶慧芬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认真总结全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部署我省“十三五”时期残疾人工作,共商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大计。下面,我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我省“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十三五”时期奋力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主要安排。
一、“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残疾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五年,也是我省广大残疾人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专门强调了残疾人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就残疾人工作多次做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成为推动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的重要遵循。残疾人康复、托养、生活救助、辅助器具等工作连续多年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倾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时期我省残疾人事业务实求新,稳扎稳打,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完善了残疾人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十二五”以来,我省在已有政策法规体系基础上,认真修订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湖北省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的意见》《湖北省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助残惠残政策制度,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兜底保障与就业增收相结合,政府主责、社会帮扶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基本原则,从康复、就业、扶贫、维权、社会保障、无障碍改造、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系统部署残疾人工作,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明显增加,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开启了残疾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征程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了残疾人全面小康工作。在全国首创残情大调研工作,掌握了全省持证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情况,为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提供了有效经验。2015年1月,全面启动我省专项调查,获得了3.1万个村(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第一手信息,摸清了139万人持证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精准扶贫,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和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工作整体纳入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大局。全省已纳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残疾人39万人,8.5万名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十二五”时期,我省共发放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4亿元。投入扶贫资金2600万元,建立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实训基地21个,残疾人扶贫基地100多个,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20个,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20个,扶持各类残疾人创业能手1220名,带动6万多名残疾人生产增收,帮助6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三)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儿童康复托底保障省级制度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全省有46万困难残疾人和54万重度残疾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50元和100元标准获得专项补贴,补贴资金总额达9.24亿元,残疾人基本福利补贴制度就此建立。继将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后,今年又新增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十二五”期间,全省有2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抢救性康复救助,2016年起,我省实行了0—6岁五类残疾儿童兜底救助制度。此外,完善社会保险缴费资助政策,34.4万名重度残疾人由政府全额或部分代缴基本养老保险金。
(四)承办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2015年7月,成功承办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国33个代表团的843名残疾选手参加角逐,湖北代表团取得团体总分第3名的历史性最好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标。整个大赛很好地体现了湖北特色、湖北形象、湖北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李克强总理在活动前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国务委员王勇、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均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国残联专门致信感谢省委、省政府,省政府也专门发文进行了通报表扬。与大赛同步进行的第二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赛期间我会还同步推出了主题歌曲《和你一样看到天》,并在全国征集了57部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微电影,为今后进一步放大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成果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影响力和地位。
(五)成功争创了国家辅助器具华中区域中心
2014年3月,省政府与中国残联签订创建协议,国家辅助器具华中区域中心成功落户湖北。按照规划,区域中心大楼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与康复中心二期(1.6万平方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实施。省政府把区域中心建设确定为全省民生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强规划和落实,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区域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辅具高素质人才建设基地、研发基地、产品集散中心和适配服务中心,并对整个华中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区域中心大楼与康复中心二期已开工建设,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届时,我省残疾人事业特别是康复工作在中部乃至全国的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空间也将得到更大拓宽。
(六)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实现突破
2014年11月,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我省举行。海迪主席专门为论坛发来寄语,呼吁专家学者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朋友们一道为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国内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地方残联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论坛,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制度设计、政策选择、高校责任、青年行动、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建议。论坛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高峰对话板块,邀请与会的名校校长们齐聚一堂,畅谈共推残疾人事业发展,发出了“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武汉倡议,新华社予以播发,极大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和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受到广泛好评。
(七)推进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
“十二五”期间,全省建立各类康复机构118家,多项康复服务得到落实。为60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承接并完成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康复项目4190例,完成国家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17830例,完成国家康复专项资金项目33988例,救助0—6岁残疾儿童13997名。“十二五”期间,“复明九号”在100多个县(市、区)为19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进行手术。共免费配发辅助器具22万多件,配发辅助器具适配流动服务车16台,服务残疾人6.5万人次。与中国残联签订《合作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点工作协议》,依托武汉、宜昌、咸宁、十堰等地试点探索建立起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残疾预防工作机制。
“十二五”期间,托养服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省建立“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机构324家,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2万余人次。特殊教育水平逐年提高,建立特殊教育学校83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在校残疾人学生达1万多人,440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获得特殊教育资助,2000多人次残疾学生获得职业培训生活资助,资助2064名残疾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残疾人培训工作不断拓展,已建立起残疾人机动车驾驶培训基地、电商培训基地和盲人按摩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基地321个,全省培训残疾人13.9万人次。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稳定实施,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5.5万人,多种形式就业35.05万人。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维权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县级以上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调研163次,县级以上政协开展调研视察165次。全省17个市(州)全部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残疾人信访工作网上服务平台,残疾人诉求反映渠道进一步畅通。全省残联援助机构共为892人次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为6407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1.6万多人次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补贴资金5049万元,一大批残疾人信访积案得到解决。
(八)营造了残疾人事业良好氛围
利用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等各类残疾人重要节日、节点,全省树立和宣传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自强模范35个、助残先进个人73个、助残先进集体85个,打造了“爱心苏姐”、犟妈易勤、炫舞“小苹果”等一批先进典型,使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残疾人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全省扶持建立盲人阅览室38个。培育残疾人特殊文艺人才111名,我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奖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0个,辅导奖、创新奖31个。积极开展残疾人“脱贫困,奔小康”和“助残圆梦”主题文艺巡演活动。实施“自强健身工程”,培养残疾人健身指导员1000余人,建立自强健身示范点22个,联合命名特色足球示范学校16所。全力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先后在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91枚,银牌79枚,铜牌82枚。在历届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我省残疾人选手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伦敦残奥会上获得1金3银2铜,仁川亚运会上获得5金2银。里约残奥会上,我省2名运动员取得了3金1银的好成绩,并打破1项世界纪录,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湖北增添了光彩。
(九)提升了残疾人事业的保障和支撑能力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坚实。“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实施残疾人基层组织、基本队伍、基础设施“三基”工程,共建立乡镇(街道)残联1252个,覆盖率达99%;建立村(社区)残协23159个,覆盖率达87.1%。建立各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463个,助残社会组织6270个。残疾人工作者和助残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20879人,登记注册残疾人志愿者40多万人。全省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及残疾人工作者达到200多人。服务残疾人的平台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全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已达103个,市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已达49个,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实现了全覆盖,17个市(州)、78个县(市、区)建立残疾人辅具供应服务站。
(十)开拓了残疾人事务合作交流新领域
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残障事业论坛。论坛以“同唱大爱歌”为主题,立足海峡两岸残障人士福祉,以两岸共同关注且与残障人士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搭建相互交流、借鉴、合作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对深化两岸残障事业的交流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长江新里程计划合作日益深化。联合中国残联、李嘉诚基金会,实施湖北省长江新里程计划——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和假肢装配项目,鼓励和引导助残社会组织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实施以来,参加申报项目达1416个,其中有160个项目获得1000万元资助。
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接收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价值3283万元的资金和物资的捐赠,承接了包括“世界宣明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在内的40项公益项目,开展了“助残圆梦”行动等33个公益项目。
“十二五”期间,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工作亮点纷呈。省发改委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规划之中,并对省残疾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保障。省教育厅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积极推进全省特殊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的覆盖面和水平。省民政厅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纳入低保范围,将残疾儿童、残疾老人的集中供养作为福利机构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省财政厅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给予了重点保障,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长。省人社厅推进全省所有参加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个人出资部分由政府补贴,同时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城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卫生工作的目标和规划管理,积极推进残疾人医疗、康复与基层卫生网络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省科技厅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积极向国家申请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不断提高我省康复科研水平。省公安厅切实加强有关法制宣传和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了残疾人的权益。省司法厅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宣传服务和法律援助力度,加大对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逐步建立残疾人等法律援助潜在对象动态数据库,提高审查效率。省住建厅积极落实无障碍建设条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市、县创建。省国税局、地税局严格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于扩大残疾人就业、促进广大残疾人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省体育局积极支持推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省统计局积极配合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在《统计年鉴》设立专门的章节,反映残疾人总体状况。省新闻广电出版局与省残联联合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省扶贫办加大了对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注重向残疾人贫困户倾斜。省总工会、省妇联、团省委发挥动员群众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助残服务。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扶持残疾人贫困群体脱贫,加大对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支持力度,提高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其他残工委成员单位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同志们,“十二五”残疾人事业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五年来,我们始终对标看齐。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上,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重大部署,主动跟进深入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贯通起来强化落实,确保残疾人工作站稳立场、与时俱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大局。自觉把工作部署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残疾人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着力向大局聚焦、与大局融合、为大局聚力,确保残疾人事业找准定位、把准方向。
五年来,我们始终担当奋为。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对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事不避难、义不避责,以亲人视角、坚决态度、法制思维、改革措施,盯住不放、着力解决、不胜不休,确保残疾人工作落实落地、有力有效。
五年来,我们始终抓细抓实。发扬钉子精神,各项工作均从严处要求、从细处落实、向实处发力,重结果更重效果,重效率更重效益,确保残疾人小康进程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残疾人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广大残疾人受益面最大、获得感最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得益于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得益于广大残疾人的自强精神和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代表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勇于担负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号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推进“十三五”时期的残疾人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我省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让残疾人掉队”明确要求,团结带领我省广大残疾人和全省人民一道共奔小康。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乘势而上、跨越赶超黄金期,是积蓄能量释放期、综合优势转化期,也是我省残疾人事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的黄金期。抢抓残疾人事业发展黄金机遇,既有“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开拓前行的有利基础,也面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攻坚拔寨的繁重任务。从2015年开展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来看,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特别是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托底补短和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解困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总体来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服务能力亟待加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还有3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尚未脱贫,3万多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在危房中。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数据交换共享不足。残疾人基本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全面: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覆盖率还不高;近60%的残疾人反映有康复服务需求和辅助器具适配需求;500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还面临学前及义务教育难题;残疾人文体活动缺少适合的活动项目、活动场所、相关设施和必要的组织指导;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量还很大,村(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残疾人就业总体状况与残疾人就业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就业年龄段内未就业残疾人所占比例依然较大;社会中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歧视残疾人的行为还时有发生。
同志们,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要求“拿出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各类残疾人群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让他们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清醒认识到残疾人全面小康任务的艰巨性,要以实名制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把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托底补短工作和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解困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硬任务,倒排时间表,落实责任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克难攻坚,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作为,敢于直面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阻力和困难,勇于担负不让残疾人掉队的历史重任,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残疾人全面小康社会,努力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奋力推进我省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残疾人工作的总目标是: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残疾人充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各项保障制度在对象范围、保障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解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城乡残疾人家庭收入大幅提高,普遍享有基本住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生活有保障,居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对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得到加强和改进,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为残疾人融合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用于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安居乐业,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为此,我们要坚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完善残疾人事业顶层设计
立足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安排和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康复保障、托养服务、职业重建、辅具适配、无障碍改造等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制定《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和修订《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十三五”时期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托养、维权、信息化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助器具推广和服务等系列实施方案。加大与教育、公安、民政、人社、住建、扶贫、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涉残信息的交换共享力度,把《“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有效纳入相关部门和各地工作大局,落实具体措施、展开推进行动。持续推进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工作。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监督评价工作。
(二)着力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相关精神,扎实落实我省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相关要求,把贫困残疾人作为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分类施策、精准着力,按照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社保政策兜底一批、强化教育和培训帮扶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结对帮扶带动一批的“六个一批”工作措施,大力实施技能提升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兜底保障扶贫、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精准康复扶贫、文化宣传扶贫、阳光志愿助残扶贫、结对帮扶扶贫等八大专项扶贫行动,织密筑牢残疾人基本民生安全网,努力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服务覆盖面的目标,全力推进我省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三)着力填补残疾人公共服务短板
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逐项落实残疾人服务项目,切实填补残疾人公共服务短板,强力推进残疾人民生七大工程:
大力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网络,实现基层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专职委员、助残志愿者队伍能力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服务队伍,切实提升基层残联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能力。聚合社会助残力量和资源,培育扶持助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落实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产业的扶持政策,完善指导性目录,强化引导和监管,努力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助器具、特殊教育、托养照料、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力量,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多样性、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大力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工程。认真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努力控制和减少残疾的发生发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推进精准康复服务,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范围,城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0%。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康复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健全治疗、康复、护理相衔接的服务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训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康复服务。研究出台《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我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配套补贴政策。扶持辅助器具研发生产,推广个性化辅具适配服务,普及各类残疾人急需的基本型辅助器具。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制度,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努力为城乡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托养服务。
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增收工程。组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和“十百千万”残疾人创业就业计划,以培训提升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促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生产增收。努力解决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和使用难题,重点推进残疾大学生创业就业。依照法律法规推进按比例就业,稳定发展集中就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全面开展辅助性就业,积极探索支持性就业,大力发展盲人按摩就业,大力帮扶农村残疾人参与“种养加”及设施农业项目转移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互联网+”网络创业和就业。
大力实施教育赋能扶志工程。制定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资助残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基本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使适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大力倡导融合教育,进一步落实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措施,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服务能力,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使受过义务教育并有条件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完善特教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统筹利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基地和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全面开展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
大力实施无障碍便利工程。以解决残疾人日常出行、获取信息等难题为重点,依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公共交通设施、社区、公共场所等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稳步推进村镇无障碍建设。推广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优先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深入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无障碍、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应急救助无障碍、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等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电视台增开手语栏目,推进新闻栏目加配字幕,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获取公共服务创造更好条件。
大力实施合法权益维护工程。建立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息查询系统,加大宣传监督,开展残疾人学法用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与残疾人组织的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鼓励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参与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论证、执行检查和绩效评估。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参与渠道,有效发挥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作用。办好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残疾人信访工作网络服务平台,拓宽诉求反映渠道,加大案件督办和积案化解力度,继续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帮助残疾人及时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
大力实施文体活动拓展工程。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广泛传播“平等、参与、共享”残疾人事业发展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残疾人进一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困难挑战,更加坚强地实现人生梦想,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生活。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公园、景区等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促进国家、省级重大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努力扩大盲文、有声读物、手语翻译、字幕等服务范围,大力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残疾人平等普遍参与文化体育生活。加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促进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高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与覆盖面。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打造精品,创建品牌,全面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
(四)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的保障能力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工作大局。各级政府残工委要发挥残疾人工作牵头作用,搞好统筹协调。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国残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探索出台残联改革方案,不断改进和加强工作,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建成“残疾人之家”。
继续开展残疾人大数据分析研究。加强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状况与需求数据、业务台账与统计等多项数据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准确掌握残疾人民生相关数据,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建立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的联动共享机制、应用转化机制和动态更新机制,做好残疾人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改进工作。
提高残疾人事业创新支撑能力。加大残疾人康复、托养、辅助器具、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服务领域领军人物、专业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育力度。开展残疾预防及残疾人康复科研攻关行动,推动辅助器具产品、康复设施设备等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互联网+助残服务”创新应用。
(五)着力开拓残疾人事务新领域
继续加强残疾人事务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扩大全球慈善资源的争取力度,主动融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同时,加大残障事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两岸残疾人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海峡两岸残障事业论坛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两岸交流的知名品牌,促进海峡两岸残疾人事业在康复、辅具、文化、公共服务、就业培训等残疾人事务深层合作与共同发展,以扩大湖北残障事业的影响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
艰难挑战蕴含难得机遇,强大压力催生无穷动力。为广大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履职创新,为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残疾人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